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新闻学的建立与新闻教育的发端

近代新闻学的建立与新闻教育的发端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宝璜著《新闻学》、邵飘萍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徐宝璜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我国新闻史和新闻学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这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有相当促进与鼓舞作用。

第二节 近代新闻学的建立与新闻教育的发端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校长蔡元培为该会拟定了简章,规定其宗旨是“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会长由蔡元培担任,由留美归国的徐宝璜教授和著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徐、邵等利用星期日上午给会员讲课,传授新闻学知识。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自此,中国新闻教育和学术研究正式步入系统化阶段。

此阶段新闻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术著作,也出版了新闻学术期刊——1927年1月,北京新闻学会出版了中国第一份纯新闻学术期刊《新闻学刊》。

新闻学术专著涵盖了新闻理论、业务和历史三大部分,如任白涛著《应用新闻学》(1922)、黄天鹏著《新闻与新闻记者》(1922)、邵飘萍著《新闻学总论》(1924)、伍超著《新闻学大纲》(1925)、戈公振编译《新闻学撮要》(1925)、蒋国珍著《中国新闻发达史》(1927)等。此外,还有一些译著,如安杰尔著、张友松译《新闻事业与社会》(1927)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宝璜著《新闻学》(1919)、邵飘萍著《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和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1927)。三本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新闻学在我国初步建立。

徐宝璜(1894—1930)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我国新闻史和新闻学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他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专著。《新闻学》一书,发表时曾名《新闻学大意》,后又改名《新闻学纲要》,于1919年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专著。蔡元培称之为“破天荒之作”。邵飘萍评价道:“无此书,人且不知新闻为学,新闻要学。”该书共14章约6万字,内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新闻的定义、要素、价值,新闻媒体的性质、任务、作用,新闻的采访、编辑、写作以及广告等内容都有论述,初步构建了我国早期新闻学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国新闻学正式诞生。

《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著者为我国民国时期著名记者、报人、新闻教育家、新闻学家邵飘萍。该书于1923年由京报馆出版发行,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全书共14章,约6万字,内容包括记者的地位、资格与准备,新闻价值,采访方法、注意事项及新闻写作等。另外,书中还有大量他自己的采访实例。可见,该书非常注重新闻业务(尤其是采访)操作层面的论述,尽管它没有创立一个独立的新闻采访学体系,[7]但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它仍然是我国早期应用新闻学研究的代表。

《中国报学史》,[8]共有6章,28万多字,首版于1927年,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报业发展史的专著,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著者戈公振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该书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首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通史。1925年,戈氏曾为上海国民大学报学系教授,讲授的就是《中国报学史》,该书也是在讲义基础上形成的。资料翔实、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报刊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论述新闻史成为我国新闻史研究的传统。

上述三本著作分别从理论、业务和历史三大块初步构建了我国新闻学的理论体系,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新闻学由此诞生。

从研究主体来看,新闻从业人员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以新闻业务研究为主自是难免的。另外,由于此时新闻教育已经在大学中设立,并成立了一些新闻学组织和团体,如任白涛1922年在杭州创立的“中国新闻学社”(《应用新闻学》一书即是以学社名义出版的)、黄天鹏等人发起于1922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新闻学会”(《新闻与新闻记者》也是以该学会名义出版的,该学会还创办出版了《新闻周刊》)。这些研究者大多又是新闻教育者和团体或组织的成员。因此,新闻学研究有了专门的机构。上面述及的三本奠基性著述无一例外地都是在讲义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可见一斑。此阶段的研究者还大多有海外(主要是日本和美国)留学经历,西方新闻思想和学术经由他们直接成为此阶段我国新闻学术的一部分。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较多地体现为一种“本体意识”,即注重对新闻、新闻现象、新闻事业本身的论述,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各势力集团无暇顾及教育与学术。虽然时有迫害新闻记者、打压新闻自由的事件发生,但从整体上而言,中国新闻界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空间政治对新闻实务和学术的干预较少,教育、学术的逻辑得以张扬,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新闻教育方面,除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外,还有一些大学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专业和系科,总计约12家。[9]

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中增设报学系(后称新闻系),聘时任《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毕德生(D.D.Ptterson)兼职主持系务。利用晚间授课,选读的学生达四五十人,并出版英文《约大周刊》。该系用英语授课,课程仿照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课程,主要有新闻、编校、社论、广告以及新闻学原理、新闻史等。这是中国大学正式创办的第一个新闻系科,也是亚洲第一个新闻学系。[10]

192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第一任院长威廉博士(Dr.Walter Williams)曾在北京大学发表题为《世界的新闻学》的演讲,并带来了该院同学致北京大学同学的一封公开信,鼓励中国发展新闻教育。这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有相当促进与鼓舞作用。

1921年,厦门大学设报学系,学生仅1人,1922年增至6人,1923年停办。

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报学科,学制四年。徐宝璜任系主任,京报社长邵飘萍等为教授。学生除课堂学习外,还去报馆实习,并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曾创办、出版《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报刊》。这是中国人自办的正规大学新闻教育。

1924年,北京燕京大学设立报学系(后称新闻系),美国人白瑞华(Britton,Roswell Sessoms)为系主任,聂士芬(Vernon Nash)等为教授。由于学系建制、设施均不完备,仅在文学院开设了用英语讲授的新闻学课程。该系虽受学生欢迎,但一开始选修的只有11人。1927年,白瑞华辞职,该系暂停,直到1929年才正式恢复建系,1952年并入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中文系于1924年秋开设新闻学讲座,由陈望道主持;1926年扩大为新闻学组,由邵力子主持;1929年建立新闻系,文学家谢六逸为系主任。

1925年,上海南方大学设立报学系,《申报》协理汪英宾兼任系主任,《时报》编辑戈公振讲授访事学。该系分设本科和专修科,必修课程主要有报学原理、广告原理和访事学等。

此外,北京民国大学、国际大学于1924年设立报学系。上海沪江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于1926年创办报学系。另外还有一些函授新闻教育。

至此,我国新闻教育已初具规模。由于此阶段新闻媒体主要是报纸,所以新闻学系多称报学系。创办者主要是教会大学、私立大学。教师主要是来自报刊实务界的报人、编辑、记者,且多为兼职。主要围绕新闻业务,如采访、写作、编辑、广告等开设课程。除理论学习外,还通过自办报刊、直接到报馆实习等方式,强调实践技能的教育。新闻系科、课程虽受学生欢迎,但学生少,规模小,持续时间不长。由于美国新闻从业者、学者和教师直接参与创办了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又用英语授课,所以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受美国新闻教育模式影响较大。

【注释】

[1]该文发表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有争议。1834年1月为李秀云经考证过的说法。参见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页。

[2]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3]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载《饮冰室合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0~103页。

[4]《新闻文存》前言。载《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

[5]该书先是在《东方杂志》(14卷(1917)第6、7和12号)上发表的。出版时是《上海闲话》中的一篇长文。因此,也可以视为专文,而不是著作。

[6]赵建国:《中国报界俱进会与近代报界群体意识的自觉》,《新闻大学》,2007年第4期。

[7]谭启泰:《邵飘萍与〈实际应用新闻学〉》,载《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第482~487页。

[8]除第一章和第六章简单论述了“报学”外,其余四章都是阐述我国报刊业发展历史的,因此,该书实为中国新闻史或中国报刊发展史。

[9]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10]参见1922年7月12日美国新闻期刊Editor&Publisher,转引自罗文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对中华民国新闻教育及新闻事业的影响》,载《新闻学研究》第41期(1989年4月),第201~2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