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议报道的作用及现状

会议报道的作用及现状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突出部门业绩、扩大社会影响,各种会议的主管部门热衷于邀请新闻媒体对会议予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给新闻媒体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用什么方式、从何种角度来报道会议?

二、会议报道的作用及现状

会议报道是对会议议程、会议内容和会议精神进行广泛介绍、宣传的一种传播形式。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达中央或上级领导机关的重要工作部署。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总有一些涉及全局的工作要做要抓,总有一些需要制定或需要修改的政策、法规。召集所有参与者参加会议统一部署显然是不现实的,何况有些精神是需要分层次传达和掌握的。有了会议报道,就可以将这些重要的意图公布于众,让整个社会成员都知道,哪些是新颁布的,哪些该废止,哪些该执行,哪些有调整,这样有利于思想明确,行动自觉。

第二,传播科学技术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在召开的各种会议中,除了政治和政策性的会议外,有很多会议是属于科学技术方面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是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向世人公布的。人们阅读这些会议报道,有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传播体育、文化、娱乐信息,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有很多会议是涉及赛事、演出和游玩的。赛事的安排,名次的排序,奖项的揭晓和颁发,新人的推出,新项目、新规则的制定,新线路、新方法的实施,等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这类会议报道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大有好处的。

第四,通报重大的灾难、事故、案件及人事变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们希望过安定祥和的生活,但是,重大意外事件总会发生。比如有关地震、火灾、水灾、车祸、海啸、劫机、政变、战争及地方、中央和国际中的重要人事变更,很多都是通过会议来发布的。人们对于这一类的会议报道是非常关心的。

综观会议,或传达文件,或布置研讨,或总结经验,或表彰先进,或知识讲座,或学术研讨,它们本身就是各种信息的存储源。因此,开发会议报道的资源,把握和体现会议报道的自身优势,掌握会议的本质,搞好会议报道策划是十分重要的。

会议多是我国的一大国情,虽然中央一再要求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但由于各部门的重大事件都必须在会议上讨论决定,加上各种总结会、年会、例会、座谈会、茶话会,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为了突出部门业绩、扩大社会影响,各种会议的主管部门热衷于邀请新闻媒体对会议予以报道。为了抬高会议的规格、引起媒体的关注,他们还尽力邀请领导出席讲话,而这些讲话往往是由各部门自行起草,领导照文宣读。这种让部门主管讲话变成领导讲话的转变方式,使我们的媒体对一般性的会议也不得不派记者到会报道。现在中央将会议报道改革摆到了新闻改革的重要位置,并要求各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关注人民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亟须解决的问题,并积极支持新闻媒体的报道,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不开了,即使召开了,新闻媒体也可以选择不予报道,对会议报道的选择有了相对自主的空间。选择那些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联的会议、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会议,放弃那些无实质性内容的一般性工作会议,是会议报道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各级领导改进作风,贴近民众,严格自律,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给新闻媒体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用什么方式、从何种角度来报道会议?怎样把会议中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信息准确、及时、充分、生动地传达给受众?其实有关会议报道的改革问题,已经喊了许多年,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到了如此重要的议程。各大媒体闻风而动,尤其是一向板着面孔的各级党报头版变化显著,报道内容和方式有了大幅度的改进,但会议的整体报道、后续报道、深入报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值得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会议报道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呼唤会议报道的改革,但广大受众对我们的会议报道一直不满意;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做改革会议报道的工作,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现在的状况是:会议太多、太滥,记者不堪重负,报纸版面不堪应付,打开广播电视,都是领导人在开会、讲话;读者不爱看,报道收不到好效果;不少会议新闻没有多少新闻价值,会议报道成了会议文件的摘抄;少数会议组织者不熟悉新闻规律,把会议新闻当作《会议纪要》,使记者处于难堪的境地;由于会议往往时间紧、送审程序复杂,记者和大会秘书处往往采取简单化、程序化的报道方式,使会议新闻质量降低。

综观多年的新闻实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会议报道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既有新闻单位或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误区,如:认为会议报道无学问,以领导者的好恶为标准;投其所好,把文章的长短作为评价会议是否重要和成绩大小的标准;为求保险,照抄照搬会议材料;或干脆认为受众对所有的会议都不感兴趣,从而也就没有了会议报道改革或改进的积极性等,以至于很多记者提前赶到会场,在拿到会议材料后回去就写,把会议当成文件的传达,所以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长期保持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它们在报道内容上比较单调枯燥,在报道方式上比较呆板僵滞,记者缺乏热情,读者缺乏兴趣。当然,也有长期困扰我们的旧体制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中有一个现在看来比较明显的弊端:保护懒汉,尤其保护思想上的懒汉,缺少制约懒汉的机制。因此在对待比较容易担风险的会议报道上,报道者往往会产生一种思想:只要报道了就行,只要上级满意就行,只要不出错就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是出不了什么好的、受读者欢迎的会议报道的,相反,只会出现形式四平八稳、表达平铺直叙、内容平淡无奇、个人平平安安的会议报道和报道者。新闻工作者是历史的记录者,要对历史负责、对广大受众负责。记者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对会议进行再加工,提取精华、服务大众;而不是做“留声机”,进行简单、重复的再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