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要赏菊花、饮菊花酒,这风俗源于陶渊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戴带于臂,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有的在糕点上做两只小羊,取重阳之意;有的在糕点上插小彩旗,以图吉利。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故此,重九又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要赏菊花、饮菊花酒,这风俗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戴带于臂,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习俗。

趣味链接

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花糕”“发糕”“菊糕”。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宋代已经十分盛行了,一直沿袭至今。

山西重阳糕属面食糕点,以枣泥、银杏、松子、杏仁为馅,可做九层。有的在糕点上做两只小羊,取重阳之意;有的在糕点上插小彩旗,以图吉利。糕,谐音高,寓步步高升之意。家境殷实的人家在这天不仅要吃重阳糕,还要吃寿面,或者全家聚会,以祈祝家人平安、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