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及其规范化

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及其规范化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本文对外来词的规范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英汉语言接触、东西方文化接触、汉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译和意译是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两种方式。

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及其规范化

四川农业大学 旦淑芬

摘要

外来词的借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和词汇扩充手段,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的结果,也是不同文化相互接触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本文对外来词的规范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英语外来词 语言接触 文化接触 规范化

Abstract

Loanword borrowing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ic phenomenon as well as a means to enrich the vocabulary.It is the outcome of language contact and culture contact.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the thesis explores the use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loanword use.The thesis also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the loanword use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English loanwords language contact culture contact standardization

一、引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剧增,汉语进入一个与其他语言高度接触的时期。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接触也更为频繁密切。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随着西方的事物、技术、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中国,英语外来词也源源不断地被吸收到汉语中。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英汉语言接触、东西方文化接触、汉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外来词的界定及其分类

外来词也称外来语,在某种意义上可同“借词”相当,指从异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在汉语中,一般说来,外来词是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1]。按照史有为对外来词的界定,像“巴士(bus)”、“克隆(clone)”、“因特网(internet)”、“超市(supermarket)”等词由于在汉语中长期广泛地被使用,已完全被人们理解并接受,真正成为汉语中的一员;而“粉丝(fans,迷,狂热者)”能否成为汉语系统中的一部分还取决于其使用情况和人们的接受程度。

对于外来词的界定,长期以来存在着意译词和英语字母词是否是外来词的争论。郭鸿杰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通过考察外来词进入汉语以后,受到汉语的改造程度,即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把外来词分为“典型外来词”和“边缘外来词”。前者包括纯音译词、音译加谐义、音译加义标;后者包括意译词和英语字母词。意译词汉化程度最大,甚至可以说完全汉化,而拉丁字母词汉化程度最小,两者处于外来词不同的边缘位置,故称之为“边缘外来词”[2]

笔者认为,意译词应该属于外来词,因为其在文化意义上明显具有外来性质。一些英语字母词,如CT、GRE、BBS、VIP,已被人们长期广泛地使用,成为汉语系统中的一部分,由于其是直接借用英语,也应属于外来词。

三、英语外来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近30年来,随着汉英两种语言的相互接触,大量的英语外来词进入汉语,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汉语的词法、句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使人堪忧的问题。为了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使用情况,笔者对近年来出版发行的报纸进行了调查研究,使用的语料主要来自几份有影响力的报纸《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英语外来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大量音译词与意译词、汉语原词并存

音译和意译是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两种方式。汉语引进外来词一般是采用意译的方法,起初是音译,后来用了意译,如:“penicillin”起初译为“盘尼西林”,后来改为“青霉素”。意译词使用了汉语语素和汉语的构成方式,因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一些已被意译形式所替代的音译词又重新出现在书面语中,同时大量的新的音译词也在被广泛地使用,出现大量音译词与意译词、汉语原词并存的情况。例如:

(1)路易威登广东道专卖店于2008年3月14日在香港尖沙咀重新开幕,当晚举行的盛大开幕派对,邀请到各地知名人士出席[3]

(2)在动漫深入人心的香港,漫画节及电玩展这两大皇牌展销已成为年轻人狂欢的嘉年华[4]

在以上的例句中,“派对”、“嘉年华”分别是英语词“party”、“carnival”的音译形式,而这两个词在汉语里已经有相应的表达形式“聚会、宴会”和“狂欢节娱乐盛会”。类似的音译词还有“菲林(film)”、“贴士( tips)”、“伊妹儿(e-mail)”、“烘焙鸡(homepage)”“士多(store)”、“蕾丝(lace)”等,其相应的意译词或汉语原词分别是“胶卷”、“提示”、“电子邮件”、“主页”、“商店”、“花边”。

2.音译词译名形式不统一

目前,我国虽已制定出译写外来人名、地名、科技术语、一般词语的标注,但并未达到完全统一。另外,在音译过程中,有些人有些机构并不完全按照已有的标准转译,而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这就使出版物中的外来词语呈现出译名形式的混乱状态。例如:

(3) 1月17日,联合国考察组离开了丽江。古城卖裙子的小姑娘脱下纳西服装,酒吧里又响起强劲的迪士高音乐[5]

(4)此外,电影院、名士的士高、高尔夫挥杆练习场、露天泳池等娱乐设施,会让精力过剩的游客们尽情挥洒[6]

(5)这篇报道刊出后不久,新华社就于2月21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访艾滋病村随行记》,中国记者以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驳斥了法新社的相关报道,并称这样的报道是不负责任、不符合事实的,纯属子虚乌有[7]

(6)他心目中的三个与爱滋病抗争的英雄是:南非小斗士科西恩、美国跳水名将洛加尼斯及篮球明星约翰逊[8]

以上例句中(3)(4)两句的“迪士高”与“的士高”,(5)(6)句中的“艾滋病”与“爱滋病”实际上均为一词,分别是disco与AIDS的音译词,由于音译形式未统一规范化造成了异形。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桑拿浴”与“桑纳浴”、“冰淇淋”与“冰激凌”等。音译形式的不同有时甚至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如“裘德·洛”与“朱迪·劳”容易使读者误认所指为两个不同的人,实际上是同一人名“Jude Law”的不同音译形式。

3.英语字母及英语词直接进入汉语书面语

外语字母直接进入汉语的现象过去就有,比如,阿Q,B超,CT,TB,DNA等,但一般局限在科技领域,主要以字母缩略词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英语字母(有的是英语字母缩略词,有的是由英语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及英语词出现在各个领域。这种现象在报纸中也是屡见不鲜。例如:

(7) 100年来,越剧始终在“PK”,并因此从地方戏的“海选”中脱颖而出,夺得戏曲界第二把交椅。今天越剧的“PK”,是露天与剧场的“PK”,舞台与电视的“PK”[9]

(8)伴随奥运圣火全球传递进入第14天,网民们的爱国热情也被点燃,最新的网络流行语“做人不要太CNN”也被网友编成说唱歌谣走红网上[10]

(9)旧金山美院的老师回国后还特意发电子邮件告诉黄晓鹏,在美国也有不少人是这两个男生的FANS[11]

在以上的例句中,“PK”、“CNN”、“FANS”是在没有交代原词意义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上下文没有相应的解释或者读者没有相关的新闻背景知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就目前的报纸来看,英语字母及英语词的使用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用得过多,另一个是表意不清。

四、造成外来词使用泛滥的原因及外来词使用的规范化

萨丕尔曾说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随之不断提高,大量的外来词伴随着新事物的涌入也进入汉语的词汇中来。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接触和中西方文化接触的必然结果。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中西文化的接触虽然是双向的,但并不是平衡的。相比之下,英语是一种强势语言,这与英语使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技术实力和国际地位有关。这种优势地位,决定着汉语中英语外来词在数量上要大于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同时也影响着一些人对直接吸收英语外来词的偏爱。

语言文字不仅具有表达功能,而且还和特定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取舍。音译词“嘉年华”、“派对”、“秀”的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其新鲜感强,可以表示使用者的前卫性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另一反面还因为它直接音译英语词,保留了异域色彩,代表着一种强势文明,体现出更高的社会附加值

就英语字母和英语词而言,之所以大量出现在汉语书面语,除了其具有简洁的特点,更多的是因为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求新求异心理,甚至是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心理。

造成音译词译名形式不统一的原因是译名机制本身的问题,缺乏统一的规范。

英语外来词引进方式的变化,折射出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各国文化科技往来日益密切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反映出汉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英语外来词的泛滥使用,也反映了汉语社会语言规范意识的薄弱。为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英语外来词使用的规范化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加强研究管理。

对汉语词语的规范化标准,不少学者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用原则。王铁琨提出:1.必要性原则。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处于交际表达的需要。2.明确性原则。词语需要表义明确,明白易懂。3.高效率原则。用少量的语言符号传递较多的信息量。4.普遍性原则。指人民群众对词语的接受和使用的普遍程度[13]。姚汉铭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规范化的汉语新词汇必须符合下列原则:1.填空性原则。2.明确性原则。3.效率性原则。4.互补性原则[14]。王铁琨与姚汉铭提出的前三项原则基本一致。

笔者认为,必要性原则是首要的。由于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原有的汉语词汇中无相应的词语表达,才有必要吸收外来词,比如,“磁悬浮(maglev)”、“克隆(clone)”、“丁克(DINK)”、“博客(blog)”、“斯诺克(snooker)”等词。这类外来词的吸收是必要的。其次是普遍性原则。英语外来词的使用应该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和规律。语言中最高的权威就是众人的习惯和规律,外来词的使用也要遵循“约定俗成”。同时,外来词的使用是否规范也要取决于其本身是否表义明晰(explicitness)、准确(accuracy)。

针对外来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由权威机构重新审定外来词的音译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写汉语和英语的译音表、对译词典。对于外来的科学术语、人名、地名的音译,要做到标准、统一。

2.编写规范性质的外来词词典。近三十年间,外来词语的数量猛增,但始终没有新的较全面的外来词词典问世,外来词语使用的混乱状态,与此也有一定关系。虽然某些词典也收录了一些外来词,比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新华新词语词典》,但是各种词典收取外来词语的标准并不一致,数量上的差别也很大,其中有一些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因此,出版一部规范性的较新较全面的外来词词典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对外来词使用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新闻出版单位在使用外来词时要按照已有的规范形式来用,不能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在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中,对于英语字母缩略词和英语词的使用要慎重,对于直接使用字母缩略词而不加任何注解以及汉语中夹杂英语词汇的做法应该禁止。

4.新闻媒体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广大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克服崇洋媚外的心理。学校教育不仅要推广普及英语教育,也要重视汉语言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五、结语

史有为曾经说过:“只要汉语存在一天,外来词也将伴随汉语一天。因为世界上只要存在不止一种语言,而且操这些语言的人们将不得不互相交流,那就将从对方语言中吸收外来词语。……无论从语言还是从狭义文化上看,外来词的产生和存在、发展都是有益的,对该语言和该民族来说都是值得欢迎的。”[15]纵观近30年来汉语的发展,大量英语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系统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这既是英汉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中国与西方文化接触的必然结果。同时,外来词代表着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必然产生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外来词的吸收和使用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外来词使用的规范化问题,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2]郭鸿杰.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

[3]陈好.路易威登亚洲最大旗舰店落户香港[Z].华西都市报,2008,(4778)。

[4]弓立芳.香港动漫节狂欢嘉年华[Z].北京青年报,2005,(6153)。

[5]王毅.丽江仍在灵魂已死[Z].华西都市报,2008,(4725)。

[6]王岩.用不同眼光“捕捉无形”[Z].北京青年报,2007,(6911)。

[7]赵远哲.法新社就温家宝访问河南不实报道道歉[Z].环球时报,2008,(1620)。

[8]朱强.黎家明:最神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Z].南方周末,2002,(938)。

[9]甄晓菲.越剧:“PK”了100年的“超女”[Z].南方周末,2006,(1179)。

[10]姜葳.做人不要太CNN唱红网络[Z].华西都市报,2008,(4784)。

[11]程绮瑾.后舍男生:比禽流感流行得还快[Z].南方周末,2006,(1151)。

[12]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72。

[13]王铁琨.新词语的判定标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纂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2,(4): 25。

[14]姚汉铭.试论新词新语与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 16。

[15]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2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