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语言学学科概述

心理语言学学科概述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与国外心理语言学相比较晚的国内的心理语言学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心理语言学这一提法,是目前被学者普遍接受的一个名称。桂诗春认为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学科。其中,近年来心理语言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使心理语言学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这是心理语言学在我国发展的显著特征。其中,与心理语言学关联最多的三个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学科概述

心理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语言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朱曼殊指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心理过程。”[1]具体讲,语言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语言的产生、语言的理解以及语言习得等几个方面。语言的产生是说写者使用语言把想表达的观念转换成话语的心理过程;语言的理解是听读者理解话语的心理过程;语言习得是语言获得的过程。

一 心理语言学的形成

国外关于心理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国内的心理语言学是以国外的心理语言学理论以及方法为依托的,是在国外出现心理语言学这个专业术语后20多年才出现的。

德国心理学家普赖尔(Preyer)的《儿童心理》(The Mind of the Child,1882)、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Stern)的《儿童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Children,1907)、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early children,1924)的发表奠定了心理语言学这一学科的早期研究,同时也可以作为此学科缘起的第一部分,为心理语言学随后的发展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桂诗春在《新编心理语言学》中指出:“心理语言学的建立有赖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结合。20年代初期,人类学家鲍阿斯曾瞻望过这个前景;30、40年代开始便陆续有人提出了‘心理的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这样的字眼。‘心理语言学’被广泛地使用是在50年代以后。1953年,卡罗尔(Carroll)发表了他对美国语言学和其他与语言学有关的学科的调查报告——《语言之研究》,他不但在书中交错地使用‘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这两个词……现代语言科学和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的高度发展,有可能把这两门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并且用之于研究各种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心理现象。美国康奈尔大学于1951年召开了一次暑假研讨班,两年后美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委员会在印第安纳大学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奥斯古德(Osgood)和西比奥克(Seboek)于1954年把讨论会的文件和报告汇编成专集:《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这个专集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问世。”[2]关于心理语言学缘起这一问题,朱曼殊认为“英语‘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一词并不是在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德语中,在冯特时代就已使用了‘Sprachpsycholo⁃gie’(语言心理学)一词。1946年美国心理学家普龙科(Pronko)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与心理语言学’的论文。1953年的会议使这个词成了这一门学科的正式名称,并在以后为大家所公认……‘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坎特(Kantor)的著作《语法的客观心理学》。但是,学术界普遍承认这一术语,是在本世纪50年代。”[3]正如朱曼殊所言,20世纪50年代是心理语言学诞生的年代这一说法被世人普遍接受。而与国外心理语言学相比较晚的国内的心理语言学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二 心理语言学的性质

谈及心理语言学概念之前,有一个问题是很有必要在这里提出的,那就是语言学与心理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学科名称有几种不同的名称,即心理语言学、语言心理学和言语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这一提法,是目前被学者普遍接受的一个名称。广义讲,心理语言学是从心理角度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桂诗春认为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学科。[4]岑运强认为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而不是心理学。[5]朱曼殊认为心理语言学的定义可以归纳为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学学科。[6]狭义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们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用实验的方法来探讨语言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即研究语言行为和这种行为发生时可能存在的心理过程的科学。”[7]桂诗春认为心理语言学是用以考察语言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及心理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8]

关于语言心理学,彭聃龄指出,心理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即个体怎样理解、生成和获得语言,心理学的这一特定的分支叫做语言心理学,语言心理学是个体理解和生成语言的活动或过程。[9]“Speech(言语)仅指口语而言,而Language(语言)则兼指口语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语言心理不仅要研究口语的生成、理解和获得,而且要研究书面语言的生成、理解和获得。因此,我们把本书定名为语言心理学而不是言语心理学也许是更适当的。”[10]关于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还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说法:“在定义语言心理学的同时也说明了其与言语心理学的差别。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语言活动和语言行为,这一点是共同的。作为研究方法所采用的语法理论和心理学说却可能具有不同的部分。而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历史来看,心理语言学这门学科要比语言心理学更新。”[11]

彭聃龄在《语言心理学》一书中,在对语言心理学下定义的同时曾指出,语言心理学有时也可以称为言语心理学。也就是语言心理学和言语心理学虽叫法不同,但定义是基本相同的。

综合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各家所言,不论是心理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还是言语心理学,这三者都是研究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一门科学,是考察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以及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因此,三者虽名称不同,但意义还是基本相同的。通常心理语言学这一名称运用得最为广泛。

可见,心理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会对很多学科产生影响,同时也有不少学科的研究成果都可应用于心理语言学中,这是心理语言学这一学科最大的特点。这些学科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神经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中,近年来心理语言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使心理语言学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这是心理语言学在我国发展的显著特征。

三 心理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是在心理学与语言学之间生成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有着广泛接缘性的学科,所以心理语言学与很多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语言学、心理学、神经学、社会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中,与心理语言学关联最多的三个学科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神经语言学。

(一)心理语言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所以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言学中的一些规则可以作为心理语言学建构语言知识的理论模型,心理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反作用。

靳洪刚认为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心理语言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历史作用,为心理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心理语言学的基本发展方向。[12]

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心理语言学的很多重要研究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语言学,但心理语言学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也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理论,而且,其中有一部分理论的创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二)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的语言行为的一门科学。“社会语言学注重研究语言的社会性,研究社会群体与语言变迁,以及语言如何影响社会交际。这些问题都是心理语言学所不涉及的问题。但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又是在于人的行为。要想研究人就离不开他所存在的社会,所以语言的社会性也不可忽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常规基础上的。”[13]

(三)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的关系

神经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的一门学科,神经语言学在语言理论以及语言使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同样也影响到了神经语言学的发展。

彭聃龄在《语言心理学》中指出,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能帮助心理语言学了解语言生成和理解的生理机制,能够解释语言障碍发生的原因,并且探讨通过训练矫正语言障碍的方法。[14]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联系到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些见解对深入探讨语言的大脑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桂诗春在《心理语言学》中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做出了这样的论述: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15]并在此书中用了单独的一个章节专门论述了心理语言学的对象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新编心理语言学》中桂诗春又对心理语言学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做出了补充和拓展,他认为心理语言学研究几个不完全相同、但又互有联系的内容。第一,人们是怎么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这可以称为实验心理语言学。第二,儿童是怎样习得母语的,这可以称为发展心理语言学。第三,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是怎样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这可以称为应用心理语言学。第四,怎么建立心理语言学的计算机模型,这可以称为计算心理语言学。[16]

彭聃龄在《语言心理学》的第一章第二节中单节介绍了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性质、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语言的生成、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语言心理学的应用。”[17]

同样问题,朱曼殊在《心理语言学》开篇便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心理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语言的心理过程是指个体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语言的产生和语言的理解两个方面,此外,还有儿童的语言获得。[18]

靳洪刚认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题包括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人类大脑中潜在的语言知识的研究、语言发展及获得过程的研究。[19]

岑运强认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有语言习得、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语言的辨识与语言的产生以及语言的生物基础。[20]

目前,被公认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习得、语言的生成、语言的理解这几个方面。

五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心理语言学虽是一门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学科,但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其发展速度很快、应用范围也很广,其研究无论对学科内或是学科外、不管是理论上或是实践上都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心理语言学从50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较快。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深入探讨言语机制,对人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使心理语言学产生了一次飞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经语言学,使语言研究获得更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不仅对理论语言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推动了应用语言学,使语言理论更有效地应用于失语症治疗、聋哑人语言教育、言语功能的恢复、罪犯言语特点分析、宇宙心理语言研究、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等领域。”[21]心理语言学与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也为这些关联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并起到了促进作用。桂诗春认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支配人类语言的基本机制,这种机制对了解其他的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社会行为大有好处。心理语言学对医疗心理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研究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有助于研究思想反常现象;对经济学的作用体现在有助于了解经济策略如何制定;对社会性的作用是有助于认识有效可行的组织群众的方法;对语言学的作用在于认识自然语言的制约,对社会心理学的作用是有助于认识群体相处的方法。[22]

心理语言学从诞生起发展到现在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实践意义上。心理语言学这一学科在外语学习、心理词汇、阅读理解中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作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心理语言学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