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卫有三桩宝,

天津卫有三桩宝,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农商部批准注册永利制碱公司。“七七”事变,永利沽厂被敌侵占;永利川厂在四川乐山五通桥建立。1901年他来到天津,与一个天主教徒柴天宠合作,集资开设报馆。它不遗余力地倡导报纸应用白话文;宣传禁止妇女缠足,并设立天足会,提倡放足。为此,8月间,《大公报》被袁世凯以“有碍邦交,妨害和平”的罪名,下令封闭。因为报馆在租界内,未能执行,仅在租界以外禁阅、禁邮。

天津卫有三桩宝, 永利、南开、《大公报》

img180

范旭东

“永利”指的是永利碱厂,它是中国首家制碱生产企业,该厂生产的纯碱是中国首个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化工产品。

19世纪,国际纯碱市场由英国卜内门股份公司垄断;90年代,独霸中国市场。1917年冬,范旭东决定在塘沽办碱厂。1919年,破土动工。蒸吸、碳化二楼为当时东亚最高建筑。1920年,农商部批准注册永利制碱公司。1921年,侯德榜博士出任工程师。翌年,聘孙颍川博士为黄海化学研究社社长,该社是中国首家私营化工研究机构。1926年6月29日,生产出雪白纯碱,商标为“红三角”。两个月后,荣膺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1930年,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

img181

1917年范旭东、陈调甫等人在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制碱厂——永利碱厂

据有关资料记载,1926年6月29日,永利碱厂庆贺生产出优质纯碱的那一天,全厂职工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一位创办人代表大家攀到高楼屋顶上点燃了一串鞭炮,兴奋地高呼:“成功了!成功了!”无数双手臂高高举起,欢庆艰辛拼搏取得的丰硕成果。

img182

1930年“红三角牌”纯碱在比利时工商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证书。

“卜内门”欲挤垮永利,永利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足一年,英商求和。1928年,购置恒丰码头,自办运输。1930年,发行债票100余万元(银洋),月息1分,半年付息1次,8年还清。1933年,侯德榜《纯碱制造》问世。1936年,产量55410吨,资本550万元,职工1000余名。“七七”事变,永利沽厂被敌侵占;永利川厂在四川乐山五通桥建立。1941年,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研制成功。日本投降后,因重建塘沽永利碱厂向美国贷款问题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批准,范旭东忧愤成疾,于1945年10月病逝。毛泽东挽范旭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20世纪中叶,大作家老舍、戏剧家曹禺就曾说过:“知道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他们说的“南开”,就是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学校。

南开学校源自严氏家馆。1898年严修礼聘刚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来家馆教授其子侄西学。严馆内的学生可以学到西学知识,实乃开近代天津以至中国新式教育之先河。1901年天津“八大家”之“益德王”(王奎章、王益孙父子)家,也聘请张伯苓前来任教。张上午授课于严馆,下午授课于王馆,用他自己的话讲,那一段时间是“南开之胚胎时期”。1904年8月,严、张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于当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这就是“南开”的由来。

img183

南开大学校徽

1917年至1918年张伯苓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严修、张伯苓等筹建南开大学,校址在城南八里台。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成立后,张伯苓等人又先后于1923年成立南开女中,1928年设立南开小学,1936年创办重庆南渝中学(1938年改称重庆南开中学)。到抗战爆发之前,南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完整的系列学府,包括大学部、中学部、小学部,分布于天津、重庆等地,各部都是南开“大家庭”中的一员。1938年,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从此,该校由私立改为国立。

南开走出了几位功绩卓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一批令人景仰的院士,走出了一批让人赞叹的文化名人。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第一届学生,温家宝也毕业于南开,南开出了两位共和国总理

在旧中国,《大公报》是创刊较早、影响较大的重要报纸之一。它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创办人是英敛之。

英敛之(1866—1926),名华,满洲正红旗人,天主教徒。此人是影视名家英若诚的祖父、英达的曾祖父。1901年他来到天津,与一个天主教徒柴天宠合作,集资开设报馆。主要股东除总管紫竹林天主堂产业的柴天宠外,还有安福系的王郅隆、德商荣华洋行买办张连璧、天津法国领事馆的高级翻译李敬宇、北京天主堂主教法国人樊国梁和法国驻华公使鲍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也入了一千股。报头“大公报”三个字和报馆大门上的“大公报馆”牌匾都是严复题写。报头上加印一个法文的报名L’Impartial(意为“无私”)。英敛之自任总理、撰述、编辑。

img184

1913年,周恩来考入南开学校时的校园(现南开中学)

当时,《大公报》在“开风气,牖民智”方面传播了不少进步思想。比如它主张开工厂、兴实业、办学校、立宪法等。它不遗余力地倡导报纸应用白话文;宣传禁止妇女缠足,并设立天足会,提倡放足。1905年5月为响应上海的抵制美货运动,《大公报》特辟“抵制美约要闻专栏”,6月11日还刊登启事:“本报不登美商广告”。为此,8月间,《大公报》被袁世凯以“有碍邦交,妨害和平”的罪名,下令封闭。因为报馆在租界内,未能执行,仅在租界以外禁阅、禁邮。《大公报》反在一篇《说官》的评论中讥骂高官,博得“敢言”之名。

1916年9月,《大公报》售给王郅隆;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合作,以“新记公司”名义接办《大公报》。如今《大公报》已创刊100多年,仍在香港继续发行,这在中国报界是极为鲜有的。

永利、南开、《大公报》,这“三桩宝”真可谓名副其实!

img185

清宣统年间的《大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