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检索课兴趣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_信息社会与信息素

文献检索课兴趣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_信息社会与信息素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课;兴趣;多向思维;教学示例Web2.0;专题学习网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献检索课从1984年教育部发文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其间,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围绕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展开探讨。

文献检索课兴趣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_信息社会与信息素

文献检索课兴趣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吴常青

(南通大学图书馆,南通226001)

摘 要:论文围绕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开,主要探讨了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互相取长补短;课程初始设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手段吸引学生;拓宽并锻炼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燃起探究的动力;检索实例结合学术研究或社会生活热点,吸引学生关注;通过构建基于Web2.0的专题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等基于教学实践的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兴趣;多向思维;教学示例Web2.0;专题学习网站(www.guayunfan.com)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兴趣的学习是快乐而高效的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由于课程体系的原因,特别是检索理论知识部分,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听课效率,成为本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文献检索课从1984年教育部发文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其间,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据统计,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激励型教学模式、早期科研训练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创新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等。在教学方法上的研究包括:问题教学法、项目课程法、案例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双语教学等[1][2]。其中诸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围绕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展开探讨。

1 资深教师与年轻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的互相取长补短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资深教师与年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各有特色,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及侧重点有所不同。资深教师更注重课程的学科体系的完整,理论课部分重视各细小的知识点的阐述,例如在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教学部分,将信息与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区别及联系等这样的知识点加以讲授,理论课讲授较透彻,但同时理论课部分占课时也较多。由于理论课相对较抽象,如果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学生听课效率随着课堂的持续易出现下降的现象。而部分青年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有所不同。青年人思路较活跃,会将与课程相关的新的知识点纳入教学,在教材以外拓展的教学内容较多,例如在电子图书讲授时将电子图书的技术发展、最新技术如电子墨水的采用、新的电子图书阅读工具的形态等新信息带入课堂,同时将网上常见的不同格式的多媒体电子书刊进行鲜活的实例演示,受到学生欢迎。又如,介绍网络资源时,将开放获取(OA)运动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的开放获取资源介绍给学生,拓宽他们免费信息资源的来源范围,也是很好的教学内容。有的年轻教师认为:教学是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论讲多讲少,应以学生能保持听课兴趣,能接受知识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这一思路笔者认为是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由于总课时是有限而紧张的,新内容的拓展有时存在挤压理论课课时的现象,并且有的年轻教师因学生对理论课部分兴趣不大,主观上也采取大量压缩理论课内容的情况。但如果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不透彻,检索实践则易浮于浅表,不能深入。

笔者认为两类教师应互相取长补短。检索理论部分力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教学中保证检索课学科体系必要知识点的完整。同时,在教学体系中,融入与课程相关领域的前沿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课程开始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课程发生兴趣,怀着探究的精神开始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老师们各有各的招数,方法因人而异。譬如,早在1997年的大学图书馆学报上,王均林等教师在其论文中介绍了向学生提问的例子:设问“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对不对,通过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讨论,让他们意识到在知识信息激增的背景下,仅靠勤与苦不行,还须讲究学习方法,掌握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技巧[3]。

笔者在课程初始也做了些探索,如在课程开始让学生们做个抢分的小游戏:谁最先说出信息素养的含义就将获得小小的加分奖励。当然学生们会热情高涨地争着最先找出来,这时他们利用的是手边的教材这一图书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为今后师生交流打开良好开端。从小游戏引申开来,告诉学生游戏模拟了一个最简单的信息检索过程:信息需求的产生、利用手边最方便有效的信息提供渠道去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完成任务。同时让学生们讨论:假设环境不是局限在课堂上,这一信息需求还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源来得到解决?引导拓宽他们的思路到搜索引擎、电子书刊数据库、字典词典工具等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小游戏将学生的关注焦点落在信息素养上,自然地引入关于信息素养的知识点,以及信息素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本课程的发展历史及作为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平台的定位。学生了解了信息检索课程的价值与地位,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怀着探究的欲望开始课程的学习,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目的。

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吸引学生

在课程的进展中,围绕各个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譬如准备些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信息爆炸、终身学习、搜索引擎的技术发展与作用等的相关视频(例如在百度搜索引擎的宣传片中,就包括了搜索引擎的历史、演变、搜索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的利用价值等诸多知识点);多媒体电子书刊的实例(融合视频、声频、图片、文字等格式,例如“Muzine”、“最体育”这样深受学生们欢迎的网络出版物);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如文献资源发展历史中的不同载体形态:甲骨、竹简、帛等各种文献载体的图片、搜索引擎“必应”主页上的精美图片、数据库中的电子书刊上的图片与表格等,这些图片既切合知识点又能吸引学生)等。在授课过程中,如在课间,部分老师探索了不同的让学生放松的方法:如用搜索引擎查找排行榜歌曲或轻音乐并在课间播放、围绕当前热点在课间播放视频(如奥运会后在课间播放申办奥运及准备奥运的相关专题片,学生非常关注);大学课堂的课间,部分同学仍习惯坐在座位上,老师们采取的这些方式让他们感觉很放松。通过上述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信息面较全、查找信息有技巧,树立老师的威性。由于开课学生多、师资较紧,笔者所在学校的本科生文献检索课是三节课连上,在课程进行中穿插的这些多媒体资料,提高了学生兴趣,避免了单次课时长以及课程的易枯燥部分的教学内容造成的学习效率的下降。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达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目的。

4 拓宽并锻炼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燃起探究的动力

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据报道,美国小学生培养多向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是:围绕一个问题想出十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再从中选一个最佳方案。而中国学生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习惯了直奔标准答案,思路不够开阔[4]。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就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信息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文献检索课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同一信息需求,考虑不同的可能的信息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比较不同信息源,从而了解针对不同信息需求的最佳信息源。特别是有些学生习惯了依赖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万能的,任何信息需求首先想到的就是搜索引擎。这时教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到搜索引擎的局限性: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被其网页数据库收集的网页内容;对某些特定需求,并不是首选信息源,比如要查电子图书的全文信息,专门的全文图书数据库中的资源远比搜索引擎能提供的要丰富、直接得多。又如设问:查找一个生字的读音有多少种可能的方法?学生们各抒己见,了解到方法包括如搜索引擎、查字典词典、搜狗输入法的手写输入等。课堂上可以多多设问诸如此类有多种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们锻炼多向思维能力,了解自身信息面的不足,燃起探究的动力。

5 检索实例结合学术研究或社会生活热点,吸引学生关注

在信息检索举例时,尽可能地融入当前学术研究或社会生活热点,而不是照搬教材中的举例。教材由于出版周期的原因,举例部分不可能是当前热点,教师每轮备课时就需花力气寻找当前的学科热点或社会热点话题来吸引学生。由于综合性大学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教师不太可能熟悉每一学科领域,在选择学科热点时,可利用多种信息源,如笔者选用在CNKI中国知网主页上“数字化学习研究”中的“学术研究热点”,来查找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热点。这样既让学生接触到了本学科领域的一些学术研究热点,又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在社会热点中,除了从各种渠道的新闻中选取,还可以利用一下百度“风云榜”中的“实时热点”或“一周搜索热词”功能来选取。例如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食用小龙虾引起哈夫病,蜱虫叮咬引起严重后果等,都适宜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检索课举例的内容或作为他们练习利用搜索引擎的习题,用热点话题让学生做实习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6 通过构建基于Web2.0的专题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用户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信息检索课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应采用Web2.0的理念与技术,让师生们更好地沟通交流。如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师生们正合作建设基于Web2.0的专题学习互动平台: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家园。通过维基(百科)、日志、论坛、群组等基于Web2.0的栏目,师生互动交流、共建共享。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群组布置作业、开展讨论;通过爱问和百科栏目,师生可以共享智慧与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参与、互动、贡献,锻炼了信息创造与信息传播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培养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教学中还应拓宽视野,将各种新的教学改革成果、新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吸收到教学实践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龙雪梅.从基金论文看国内高校文献检索课的研究进展.图书馆学研究,2010(6):15-18,22.

[2]曹学艳,胡文静.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兴趣性和主动性的几点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3):62-64.

[3]王均林,陈海松,吴秀珍.文献课兴趣教学发研究与实践.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5):64-66.

[4]张稚鲲.赫尔巴特兴趣论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3):72-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