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_庆城县教育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_庆城县教育志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_庆城县教育志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陇东解放区的教育事业是从陕甘红军对战士和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始的。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为陇东解放区教育事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_庆城县教育志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

陇东解放区的教育事业是从陕甘红军对战士和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始的。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建立后,在正宁县的五顷塬、两顷塬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时就开办了五顷塬民办学校,开始对红军战士进行培养教育。1934年11月,华池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的“十大政策”中就对“文化教育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有明确的要求。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南梁政府一面开展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面克服困难,“从分得土豪的财产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教育经费”,在南梁转咀子创办了列宁小学,对儿童和青年实施新的教育,为革命储备后备力量。同时,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还在南梁梨园堡创办了南梁军政干部学校,为部队培训了数百名军政干部和军事指挥人员。南梁政府除了办好学校对青年和红军战士施以革命教育外,还经常利用各种集会组织军政干部、学生、赤卫队队员向根据地广大农民群众开展社会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和提倡妇女放足运动,选派在南梁政府中担任妇女委员会委员长的张景文到南梁列宁小学任教,既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开展,又发展了教育事业。

南梁政府建立后,使南梁山区贫困农民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由于根据地范围较小,且忙于军事斗争,开办的学校不多,加之在一段时间内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知识分子遭受迫害,教育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保证工农子女优先入学的条件下,也允许地富子女上学读书,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及工农办教育的积极性,南梁列宁小学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36年,红军西征胜利,解放了曲子、环县等地后,党和政府在环县、曲子这块文化荒漠中采取创办新学校、开办私学、改造旧学校等办法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新文字运动,大力扫除文盲,使小学教育得到初步发展。

在发展小学教育的同时,军队干部教育也应革命形势的发展而纷纷诞生。1936年6月,“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第三科在环县木钵镇开学。1937年1月“红大”改为“抗大”后,在庆城开办了“抗大附属步兵学校”。此时,对军队干部训练的规模比南梁政府初建时有了较大发展,在人数上也增长了近两倍多。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还开展了形式不同的社会教育工作,成立了专门进行社会教育的管理机构,如民教馆、列宁俱乐部等,有的地方还办起了夜校,在机关、部队及广大农村中普遍开展了识字扫盲活动。庆阳县妇救会在蔡畅的领导下,在庆城创办女子学校,提倡妇女放足、反对买卖婚姻、鼓励妇女入学和参加社会活动等解放妇女的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政治觉悟和社会地位,也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据统计,到1937年7月7日以前,陇东老解放区接受扫盲教育和各类教育的人数达6000多人。(www.guayunfan.com)

在各类教育事业充分发展的过程中,陇东解放区教育工作贯彻执行了1934年1月,毛泽东提出的“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的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从而使陇东解放区教育一开始就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教育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教育事业是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必须适应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需要,必须从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需要出发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实行民主管理,废除打骂体罚制度。除政府资助办学外,也可动员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为教育筹集资金,还可以从打土豪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办学经费。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为陇东解放区教育事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