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结果与分析_跨越教育的教育思

调查结果与分析_跨越教育的教育思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结果与分析_跨越教育的教育思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教育现状分析(一)教育满意度问题表9-4列出的是市民对不同阶段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及认同应大力发展的教育阶段。这一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是市民们最为关注的教育阶段。表9-7的结果表明,拥有本地户口的市民和学生更容易认为上海教育的公平性更高。

调查结果与分析_跨越教育的教育思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满意度问题

表9-4列出的是市民对不同阶段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及认同应大力发展的教育阶段。

表9-4 上海市民对不同阶段教育现状的满意状况(www.guayunfan.com)

从表9-4中可以看出,在总体上,明确表示最满意的和最不满意的教育阶段的市民分别有66.7%和63.4%,说明大部分的市民对当前上海的教育现状有过关注和思考;而表示“说不清”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和大力发展哪一教育阶段的市民分别为33.3%、36.6%和30.8%,说明有三成的市民不关心或不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具体来看,市民最满意的和最不满意的教育阶段分别为义务教育(22.4%)和职业教育(21.7%)。然而市民认为最应大力发展的教育阶段却不是他们认为最不满意的职业教育(14.7%),而仍然是其当前最满意的义务教育(20.2%)。这一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是市民们最为关注的教育阶段。

(二)教育公平性问题

表9-5 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性的分布

注:每栏内左边数字为实际人数,右边数字为百分比

表9-5列出的是不同教育阶段教育公平性的具体分布情况。从表9-5中可以看出,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表示“说不清”的市民分别为36.5%、31.9%、37.8%、41.7%和47.8%,这一结果表明超过三成的市民不关心或不了解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具体来看,没有一类教育阶段的公平性获得了大部分市民的认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市民对当前上海的教育公平性的态度,我们对其态度程度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见表9-6。

表9-6 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性转换

从表9-6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市民认同上海的教育公平性为59.84分,这一结果表明,当前上海教育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看,所有教育阶段的公平性程度均处于“一般”和“比较公平”之间,并且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性并没有显著差异。

那么,不同市民对教育公平性的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呢?为了回答此问题,我们考察了性别、婚姻状况、党员身份、户籍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和职业状态对教育公平性的OLS回归分析情况,结果见表9-7。从中可以看出,方程的解释力为R2=.045(F=4.312,p<.001),总体解释力达到了显著水平。

表9-7 上海市民对教育公平性的OLS回归分析

注:系数为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双尾检验统计显著度:!p<.10,*p<0.05,**p<0.01,***p<0.001。

a男性,以女性为参照。

b已婚,以未婚者为参照。

c党员,以非中共党员为参照。

d本地户口,以无本地户籍者为参照。

e职业状态,以既不工作也不读书者为参照。

从具体回归系数来看,性别、婚姻状况、党员身份、户籍状况对教育公平性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78(p>.10)、.941(p>.10)、2.144(p>.10)和5.282(p<.001),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已婚、党员、有本地户口的市民认为的教育公平性分别比其他人低.378分、高.941分、高2.144和高5.282分,其中户籍状况的影响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的回归系数为-.223(p>.10),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收入水平每增加一个级别,其认同的教育公平性将降低.223分,但这一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职业状态上,学生和在职成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9.803(p<.001)和2.264(p>.10),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和在职成人认为的教育公平性分别比其他人高出9.803分和2.264分,其中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

表9-7的结果表明,拥有本地户口的市民和学生更容易认为上海教育的公平性更高。

(三)教育均衡性问题

关于市民对上海教育的均衡性问题的态度,我们主要从“义务教育和学前阶段应该取消重点或示范”、“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在入学时对学生进行测评,并以此为依据分班”、“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可以为特殊的学生提供额外的选修课”、“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严禁择校”等11项态度指标来测量。具体态度分布见表9-8。从表9-8中可以看出,在11项观念上均有一成左右的市民表示“说不清”,这一结果说明所有的指标均有九成左右的市民有明确的态度,换句话说,本研究关于教育均衡性的测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区分度。

表9-8 上海市民对教育均衡性的态度

(续表)

注:上方数字为实际人数,下方数字为百分比。

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市民们对不同观念的态度,我们对所有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见表9-9。

表9-9 教育均衡性的转换结果

(续表)

从表9-9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市民们赞同教育均衡性的程度为28.98分,这一结果表明,市民不太同意提高上海教育的均衡性,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外来流动儿童应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目前素质教育效果不明显,应该进一步强化”、“为每位市民建立继续教育档案,鼓励市民更新知识”、“在调动各个区县、街道和社区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市级层面的协调,避免出现教育资源极端集中和极端匮乏并存的现象”和“尽快出台促进终身教育的有关法规”等6个方面表达出了比较明确的反对态度;对于其他5个教育均衡性方面态度也偏向于不同意。因此,表9-9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市民并不赞同教育均衡地发展。

表9-10 上海市民对教育均衡性的OLS回归分析

注:系数为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双尾检验统计显著度:!p<.10,*p<0.05,**p<0.01,***p<0.001。

a男性,以女性为参照。

b已婚,以未婚者为参照。

c党员,以非中共党员为参照。

d本地户口,以无本地户籍者为参照。

e职业状态,以既不工作也不读书者为参照。

那么,不同市民对教育均衡性的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呢?为了回答此问题,我们仍然考察了性别、婚姻状况、党员身份、户籍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和职业状态对教育均衡性的OLS回归分析情况,从表9—10中可以看出,方程的解释力为R2=.010(F=1.904,p<.001),总体解释力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尽管方程总体的解释力并不高,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具体回归系数看到不同变量影响作用的差异。其中,已婚(r=.179,p>.10)、党员身份(r=-1.669,p>.10)、本地户口(r=1.178,p>.10)和职业状态(r=1.133,p>.10;r=.394,p>.10)的回归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婚姻状况、党员身份、户籍状况和职业状态对教育均衡性态度的影响不明显;而男性(r=1.76,p<.05)和家庭收入水平(r=.201,p<.05)的回归系数则都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和家庭收入高的市民更有教育均衡的观念。

二、教育问题分析

(一)办学方提出的问题

1.幼儿教育办学方

学区设置问题。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的问题,特别是人口导入区幼儿入园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规划新建300个幼儿园。但上海学前教育存在分布不够均衡的问题。具体来说,优质幼儿园生源蜂拥而来,明显不能满足需求,而其他配套新建的幼儿园则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本次调查深访的幼儿园就属新建幼儿园,在这个区域内3个幼儿园存在生源明显不足的问题。目前上述幼儿园的主要生源是外来人口子女,由于外来人口子女居多,本地市民以为这个幼儿园是政府特意为外来人口设立的,因此很多市民宁愿将孩子送到稍远的其他幼儿园。

师资问题。走访中发现,该幼儿园目前由于只开了3个班级,由于编制问题以及离市中心较远的原因,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幼教老师。幼儿园处于由一个示范幼儿园托管的状态,但示范幼儿园仅提供了一位代教老师。

硬件设施问题。由于是新建幼儿园,办学方认为建园时,建设方没有向办学方征求过意见,因此很多设施与幼儿的需求不吻合。园方表示在未来进行二次扩建的时候,会重新搞建设,因此浪费很大。

医保问题。目前这个幼儿园主要生源是外来人员子女,这些幼儿不能享受上海医保,在园内如果发生受伤等现象,幼儿园赔偿不起。但如果拒收外来人员子女,一方面违背政策,另一方面直接导致生源不足。

2.小学办学方

学校承担无限责任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学校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像将孩子送进了保险箱,束缚了办学方开展素质教育的手脚。

政府政策“一刀切”问题。办学方提出,以冬季长跑为例,不同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同,学生的体质不同,采用单一的指令有些武断。另外,政府形式上的检查偏多,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就要花大量的精力。

课程设置偏难的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低年级学生的课程设置体系不够清晰、课程偏难。低年级学生课程偏难,一方面使学生处于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状态,处于高压力状态,另一方面会挤压幼儿园教育,导致家长为了能幼小衔接逼迫幼儿园开设相关课程。

教师的工作量偏重问题。办学方表示,目前学校的编制几年前就满员了,教师既要备课又要上课,还要管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所有老师脸上都写着“疲惫”两个字。

3.初中办学方

教学资源的分配问题。办学方反映,上海目前的教育状态是个圆锥体,离中心距离越近资源越多,教育质量越好。离中心越远资源越少,教育质量越差。市中心区的中学预算用不完,可以组织教师出国考察,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基础建设还没有到位。2007年上海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支出最低区县为1 428元,人均公用经费支出最高区县为10 144元[2]。

学校调整与生源变化不适应的问题。被调查办学方反映,学校预定招生规模为1 500人,目前实际仅1 000人。当初设计为1 500人主要考虑到两所中学的合并和当地的房地产开发,所以基础建设规模为48个班级,而目前仅为27个班级。此外,年轻教师的职称问题,老教师没有退休,新教师就解决不了职称问题。

对学校的考评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还是考试指挥棒,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就是看升学率。办学方表示国家建设需要各种建设人才,“难道所有学生都进重点高中,都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最好的吗?”

4.高中办学方

生源问题。办学方认为,上海高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存在生源、师资、招生政策上的不平等,亟待从制度上加以平衡。

教育行政部门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教育部门的公务员学历是够高了,但出于自身利益或部门利益等,经常制定一些理论上合理但可操作性差的政策。

校本课程浪费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很多学校花了大量的钱上校本课程,由于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投在校本课程编制上的费用不会少于10万元,一次印刷出来的书需要近10年才能消耗完毕,这些教材甚至成了礼品,浪费非常严重。

5.职校办学方

生源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入学的学生都是通过中考筛选出的“差生”。目前来看,父母越来越不愿意孩子读职校,即使读了职校,50%的学生在毕业后也会选择通过三校生考试进一步升学。此外由于目前初中生的生源也在减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量。

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部门衔接问题。办学方表示,由于职前教育萎缩,所以目前比较看重职后教育。职前教育是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而职后教育则受劳动部门管理。

专业教师缺乏问题。办学方反映,目前专业教师非常缺乏。尽管有职业教育教师的进修基地,但满足不了需求。

实训基地问题。办学方认为,目前已经建成2个专业的实训基地,这些专业相对比较简单,例如美发美容等,但大型的实训基地无法建立。办学方表示在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往往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学生掌握了这些设备,就能很快地融入企业。

6.高职办学方

生源问题。办学方表示目前生源萎缩得非常厉害,一方面适龄的学生有所减少,而且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考本科院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偏多,专业设置重叠较多。

教育收费问题。办学方表示由于学校由2块构成,一块属于事业单位(中专),财政拨款。一块属于行业独立办学,没有编制和财政支持。由财政支持的部分允许收的学费反而比没有财政支持部分允许收的学费高。

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办学方表示目前专业教师非常缺乏。所有教师进校前都是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因此专业知识匮乏。而有专业经验的教师更多是外聘教师,部分还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学校对这些教师缺乏管理手段。

教学评估问题。办学方表示目前将高职院校放入高等教育序列进行考评有欠公允。普通高校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的投入也有明显差异。目前考评中对学校教学面积有很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往往在企业内。

(二)受教育方提出的问题

表9-11列出的是不同市民提出的教育问题对比情况。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市民在教育问题的关注点上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学生最关注的教育问题分别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52.42%)、“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50.00%)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45.16%);家长最关注的教育问题分别为“过早地在学生中引入竞争”(59.43%)、“教育资源分配不公”(59.43%)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58.29%);而其他成人最关注的教育问题分别为“教育收费偏高”(64.7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60.50%)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60.08%)。从总体上来看,“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56.05%)是市民们最关注的教育问题,说明这一问题是当今教育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表9-11 上海市民提出的教育问题

(续表)

那么,户籍状况和海外经历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点是否会有影响呢?我们可以从表9-12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表9-12 本地户口及海外经历对市民提出教育问题的影响

从表9-12中可以看出,有本地户口的市民更关注“过早地在学生中引入竞争”(61.5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60.14%)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62.94%);而无本地户口的市民更关注“过早地在学生中引入竞争”(51.6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48.38%)和“与孩子的自然成长脱节”(48.38%);有海外经历的市民更关注“教育收费偏高”(62.96%)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77.78%);而无海外经历的市民更关注“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55.56%)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55.56%)。这一结果表明,无本地户口和有海外经历的市民更能从宏观角度来看待教育问题,而有本地户口和无海外经历的市民更容易从具体角度来提出教育问题。

(三)用人方提出的问题

表9-13列出的是不同规模企业提出的问题对比情况。总体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57.8%)、教育收费偏高(41%)、教育资源分配不公(31.3%)。其中,迷你型企业(人数≤10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66.7%)、课业负担重(66.7%)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66.7%);小型企业(10<人数≤100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收费偏高(51.9%)、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44.4%)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33.3%);中型企业(100<人数≤300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54.2%)、收费偏高(41.7%)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29.2%);大型企业(300<人数≤1 000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77.8%)、教育收费偏高(38.9%)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33.3%);特大型企业(1 000<人数)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目前上海教育提出的问题相对较少。

表9-13 不同规模企业提出的问题对比

(续表)

表9-14列出的是不同类型企业提出的问题对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66.7%)、教育收费偏高(33.3%)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33.3%);国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64.3%)、教育收费偏高(50%)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50%);私营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56.1%)、教育收费偏高(36.6%)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26.8%);三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目前上海教育主要存在的前3个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50%)、教育收费偏高(50%)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35%)。表9-15列出的是企业认为学生欠缺的素质。

表9-14 不同类型企业提出的问题对比

表9-15 企业认为学生欠缺的素质

从表9-15可以看出,在2008年进高校招聘过大学生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当前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分别是实践能力(32.65%)、工作经验(28.57%)和敬业精神(30.61%);而在2008年进职校、技校、中专招聘过学生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除实践能力(40%)外,三校生目前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26.67%)。

三、教育需求分析

(一)受教育方的需求

1.学生对教育需求

表9-16列出的是学生群体未来选择意愿的差异性检验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生群体未来选择意愿有显著的差异(χ2=62.670,p<.001)。具体来看,除了中学生选择继续读书的人明显多于选择工作的人之外,其他学生群体均倾向于毕业后选择工作。

表9-16 学生群体未来选择意愿的差异性检验

*,表示统计显著度p<.001。

表9-17列出的是学生希望继续接受教育的3项最主要原因,“学历越高,越有竞争力”(40.79%)、“高学历才有高收入”(15.79%)和“经济环境不景气,再躲一躲”(13.82%)。从中不难看出,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重视对学生未来选择的影响作用;同时因经济环境不景气而希望通过读书来暂时延缓就业压力的人也有不少。

表9-17 继续接受教育的原因分析

既然学生们早已深知学历对于未来生活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对自己学历的最高期望会是什么呢?本调查发现,本科(49.34%)和硕士(36.18%)学历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希望获得的,当然也有少数人提到了博士(6.58%)、大专(3.94%)或其他学历(4.61%)。(见表9-18)

表9-18 学生最高学历期望

进一步来看,希望选择经管类、理工科和人文学科的学生分别为31.58%、28.29%和34.21%,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希望从事的专业比较均衡,专业取向相对比较理性,并没有出现“扎堆”现象。(见表9-19)

表9-19 未来的专业取向

2.家长对教育需求

众所周知,未来的教育需求不但受到学生意愿的影响,也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同时调查了有适龄子女的家长,以看到家长与子女在教育需求上的异同。表9-20列出的是家长对子女学历的期望。从中可以看出,70.09%的家长对子女的学历期望是本科,而除了希望有研究生学历(11.61%)的家长占到一成外,其他的学历则只有很少的家长提及。

表9-20 家长对子女学历的期望

结合表9-18的结果来看,家长对子女的学历期望主要集中在本科上,而学生对自己的学历期望则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上,这一差异表明学生比家长的学历期望更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自己的学历水平都对其子女学历的期望有显著相关(见表9-21)。

表9-21 家庭背景对子女学历期望的相关分析

注:系数为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双尾检验统计显著度:!P<.10,*P<0.05,**P<0.01,***P<0.001。

从表9-21可以看出,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学历水平与其对子女学历期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60(p<.05)和.198(p<.01),表明家庭收入越高,学历水平越高的家长,对子女的学历期望越高。

3.成人对继续教育需求

表9-22列出的是未来成人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从表9-22中可以看出,明确表示“肯定会”继续接受教育的成人四成多(43.3%),有26.8%的人表示“看情况”,表示“肯定不会”的人也有近两成(19.6%),这一结果表明创建学习型社会,还需大力鼓励和推广继续教育。

表9-22 成人继续教育需求情况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成人选择继续教育的意愿呢?我们考察了性别、婚姻状况、户籍情况、家庭收入水平、目前继续教育情况和单位性质等有重要影响的可能因素(见表9-23)。

表9-23 成人继续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续表)

注:系数为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双尾检验统计显著度:!p<.10,*p<0.05,**p<0.01,***p<0.001。

a男性,以女性为参照。

b已婚,以未婚者为参照。

c本地户口,以无本地户籍者为参照。

d目前继续教育,以全日制教育为参照。

e单位性质,以无明确单位者(其他)为参照。

在表9-23中,为了看到各重要变量的独立影响作用,我们将影响变量作为三个变量组分别引入回归方程,其中模型1主要考察的是性别、婚姻状况、户籍情况的影响作用,模型2考察的是家庭收入水平、目前继续教育情况的影响作用;模型3考察的是单位性质的影响作用。可以看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对未来继续教育的解释力分别为.058(F=9.165,p<0.001)、.165(F=16.698,p<0.001)和.163(F=9.635,p<0.001),表明这些变量对未来继续教育的解释力在总体上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从模型1来看,男性、已婚和本地户口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6(p>.10)、-.436(p<.001)和-.007(p>.10),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女性、未婚以及无本地户口的成人选择继续教育的意愿均高于其他人;然而其中仅有婚姻状况的影响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未婚成人选择继续教育的意愿显著高于已婚者。

从模型2来看,在控制了性别、婚姻状况和户籍状况等因素后,家庭收入水平、目前继续教育情况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p>.10)和.557(p<.001),这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成人选择继续教育的意愿越大;而目前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在将来选择继续教育的意愿也显著高于其他人。

从模型3来看,在控制了性别、婚姻状况、户籍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和目前继续教育情况后,单位性质对成人未来选择继续教育的意愿无显著影响作用。

那么,成人倾向于选择哪些教育内容呢?表9-24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愿意参与技能证书类培训(56.71%)和学历教育(29.73%),而愿意参加兴趣爱好类教育的人也有一成多(13.52%)。

表9-24 成人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分析

(二)用人方的需求

表9-25列出的是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经验(72.66%)、态度(46.10%)和学历(36.72%)要求最多。从相对比例来看,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迷你型企业可能更关注学历,而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也呈现出更关注经验的趋势。

表9-25 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差异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会根据职业而要求不同的学历。(见表9-26)

表9-26 用人方对员工学历的要求

从表9-26来看,企业对于工人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高中、本科和中专;而对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则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

此外,本调查还发现,在继续教育方面,有38.3%(n=128)的企业表示在2008年为员工购买过专业培训;而购买培训内容则涉及销售技巧、行政管理和生产技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