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像“备课”一样“备教研活动”_园本研修这样做

像“备课”一样“备教研活动”_园本研修这样做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那么,教研组织者在策划园本教研活动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研效益的问题,这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基本前提。

像“备课”一样“备教研活动”_园本研修这样做

像“备课”一样“备教研活动” ——有效园本教研策划之方法

/宁波市江东区教研室牟秀玲

有效性是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园本教研的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园本教研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指教研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研讨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研讨结果;效益是指产出、收益,即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那么,教研组织者在策划园本教研活动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研效益的问题,这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基本前提。

一、问题的真实性和目的的针对性——教研活动有效果之基点

首先,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一定要基于本园的真实问题来开展。过去有些幼儿园存在着从杂志书报中寻找一些所谓的“问题”,或者听他人谈到的问题、自己主观判断的问题,拿来作为本园教研活动的主题的情况。这些问题尽管也能够引发教师的思考,但由于不是源于教师内心需求,不能够充分激发教师思考的内驱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研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倡导“要从教师实践中去发现、捕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讨主题。如宁波市江东区明楼幼儿园向5年内教龄的年轻教师发放了《一日生活保教常规问卷》。从四个问题(1.你认为幼儿一日的生活环节包括哪些?2.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你觉得哪个环节比较难以把握?为什么?3.平时你是怎样组织点名、晨谈的?请具体说明。4.你想跟踪学习哪位老教师的半日保教活动,请写一位教师。)入手来了解年轻教师在一日生活保教管理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而策划了“从身边的保教常规做起——年轻教师半日保教行为规范”系列研训活动方案。(www.guayunfan.com)

其次,研讨目的一定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从研讨目的的表述让人了解本次教研活动的意图。如:通过观摩现场教学活动“小猫生病了”,思考看图讲述活动的指导策略问题;利用思考帽游戏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看图讲述活动开展的引导幼儿观察技术、提问技术以及方法策略,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讲述活动的有关理念及实践能力。这样明确的研讨目的有助于策划者在组织活动中目标明晰地完成整个教研活动。而相比之下,“理清教师在主题墙布置上的理念问题,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惑”的目标则比较笼统,很难通过一次教研活动解决问题。

第三,研讨的主题和目的要能反映不同教师的需求。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一般重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但即使是普遍问题,教师因受其教龄、专业层次以及个人经验、理论知识所限,在认识、分析及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策划者在主题的选择和目标的制订上适当考虑不同教师的需求差异,以尽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的发生。如:“关于如何把握一日保教常规”的主题研讨,参与对象重点是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而“优化一日常规、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研讨,则主要面向6年以上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的研讨,则根据教龄、职称和教师个人意愿分成“学有兴趣组”、“学有所得组”、“学有提高组”、“学有创意组”、“学有追求组”,以求得满足不同教师对问题解决的需求。

二、教研过程的可参与性与生成性——教研活动有效率之基石

首先,一次教研活动一般时长仅为1.5~2小时,而对参与的教师来说,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本人的专业成长意义非同寻常。一次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可能使教师对某一困扰多时的问题茅塞顿开,进而憧憬着下一个教研旅程;相反,多次低质量的教研活动使得教师无果离开,大大影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因此,追求在单位时间内教研活动的有效率,是教研策划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那么,教研过程的可参与性和易参与性是需要注意的关键指标。在这里,参与不仅仅是指以参与者为主体的理念,更是在操作层面上让教师可以并且方便参与,这就需要组织者根据研讨主题设置教师可参与的任务,可以是操作型、活动型任务,也可以是思考型的任务。这些任务因研讨阶段、目的不同而投放时间不同,有的在研讨活动前,有的在活动中或活动末。因为有任务,每个教师自然而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被“卷入”教研活动中。如:某幼儿园针对青年教师开展的以“家长会畅想”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活动前,需要每位教师填写表格,内容为:1.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交流哪些内容?2.假如你是家长,你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3.反思所召开过的家长会,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从身边的保教常规做起”教研活动系列安排中,有个环节是青年教师现场跟踪高级教师半日保教活动。在跟踪观摩时,必须填写“跟踪观察表”,对所跟踪的高级教师的每一个保教环节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和即时反思。再如:活动后请教师填写“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你是否已经找到了改进不足的策略?对于下一次的家长会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谈谈你的收获。”正是设置了这样的任务,每位教师才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其次,教研活动方案是预设的。若想在单位时间内求得一定的效率,预设的环节必须要清晰简洁并为生成留有空间。研讨环节设计的过满或过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甚至限制教师的思维,使得教师被组织者牵着鼻子走而失去自主思考的机会。预设是为生成服务的,研讨环节必需给教师思考、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参与的教师能够充分自主地思考、争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思想在不断冲突中生发并得以修正。

三、搭建问题的支架并理性提升——教研活动高效益之基架

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才是最具有活力的,真正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并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与理论方面有具体进步的教研活动才是高效益的。

在策划教研活动时,非常重要的策略是为教师搭建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支架。我们将这些支架分为“接受支架”、“转换支架”、“产品支架”。这些支架一般表现为主持人的提问,主持人的启发、引导、追问式语言及总结性语言。具体来说,当主持人帮助教师从各种资源里搜集必要的信息时,需要使用一种“接受支架”,如看完一个教学片段后主持人的问题可以是“你对哪句提问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种提问帮助教师迅速地从多种信息中聚焦问题;当教师阅读他们获取的信息后,反思并发现它们的意义时,需要一种“转换支架”,如“我们刚才从绘本画面中能获得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表情、对白等信息,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来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读懂画面语言呢?”这样的启发式语言可以引导教师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并转换成提问设计;当帮助教师表达梳理他们学习的结果时,需要一种“产品支架”,如主持人小结:教师要更好地引导幼儿阅读画面语言,首先要读懂画面,预测孩子会出现的状况;其次,要有效提问。(开放提问在前,了解幼儿原有经验;跟进提问在后,提高幼儿分析、推理的能力)。第三,引导幼儿认识画面中的符号,如动线等。这些“支架”帮助教师从捕捉关键问题到分析问题成因,最后达到理性解决问题。

另外,在教研活动中注重理性提升,它是帮助教师从教书匠走向研究型教师的重要策略,是帮助教师思考问题能够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路径。因此,在教研活动策划时,要注意引导教师通过现象剖析本质问题;在解剖问题原因时,善于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来解释;在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能够提炼相关教育教学规律性的途径或策略以指导教育实践。

总之,我们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教研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随意的教研活动并不能给予教师更多的智慧。对于教研引领者而言,必须关注教师和教育需求,在把握上述要素的前提下精心策划教研方案,追求务实、有效的园本教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