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教学目标_教育优化与课堂创

优化教学目标_教育优化与课堂创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化教学目标_教育优化与课堂创第二节 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即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具体讲,教学目标是由一系列具有层级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目标群,包括远程目标,即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它属于最高层次;中程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远程目标的下位目标;短程目标,即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它是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目标都会失去激励作用。

优化教学目标_教育优化与课堂创

第二节 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具体讲,教学目标是由一系列具有层级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目标群,包括远程目标,即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它属于最高层次;中程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远程目标的下位目标;短程目标,即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它是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包括感知、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形成价值情结(意即渗透到个性心理之中),技能目标包括观察、模仿、练习、适应。

我国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目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教学目标的分类和体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有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有些问题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甚至是众说纷纭。不过,目前大多数人把课时教学目标习惯地分为:①思想情操目标(形成科学世界观、良好品德情操);②文化知识目标(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③智力能力目标(形成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操作性,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结合各个学科实际对教学目标又进行了分级、分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如甘其勋老师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教育目标的三维结构:(www.guayunfan.com)

(1)教育目标体系思想情操:①认知;②情感;③意志;④行为;⑤人格。

(2)智力发展:①识记;②理解;③分析综合语文能力。

(3)朗读与默读:①阅读能力;②写作能力;③说话能力。

一、存在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编制还存在许多误区,其表现如下。

(一)机械照搬

有些教师不是通过自己一番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而是把参考书上的“教学目的”照抄下来。翻开参考书会看到,有些参考书的教学目的的制定一般比较笼统空泛,条目繁杂,专业术语堆砌。如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提出“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等。这样的教学要求对一门学科、一个单元可以,但作为一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则缺乏明确导向性,难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再则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很难为教学评价提供可检测的依据。

(二)应付差事

有的老师为了图省事,随心所欲地写上几个“教学目标”,而对几项教学目标的确切含义并非真正理解。这样教学目标仅是教案上的“装饰品”,并无真正的指导意义。

(三)随心所欲

有些教师编制教学目标不是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知识多寡、兴趣爱好,随心所欲制定教学目标,甚至不去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高兴了就多讲,不高兴就少讲;好讲的地方就多讲,难讲的地方就少讲;自己知道多的地方就夸夸其谈,随意发挥;自己懂得少的地方就少讲,甚至不讲。这种脱离教学大纲的做法,势必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

另外,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高的问题。

二、主要原则

教师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就是教师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有弹性,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区别对待。它的基本方式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基本做法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教学目标的低限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对于不能达标者,要采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及早达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达到目标的低限后,还应达到专为他们制定的横向拓宽的目标,促使他们脱颖而出。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多年来在分层次教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例如,他们设计的分层次课堂书面作业练习题,就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求高一些,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对于中等生,除了基本内容要求掌握外,可适当地把基本题作些变化和发展,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较快地得以提高。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要以教材基本要求为标准来设计题目,并借助直观的、形象的手段帮助他们当堂理解、掌握教材。诚然,有时候也可以从作业的数量和速度方面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以后,设计了代表三种不同水准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

一号题:65÷7=( )……( )

    45÷6=( )……( ),这是教材的基本要求。

二号题:( )÷3=8……1,

    ( )÷8=5……5,这些题较难,要求学生能根据除数、商5、余数求出被除数。

三号题:49÷( )=6……( ),

    67÷( )=8……( ),这是难度很大的题,要求学生根据被除数与商,分别求出除数和余数。

一号题是必须做的,而二号题、三号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

(二)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就是教师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该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要符合“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要求。

从目标激励作用来看。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而一个过难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使学生感到“没劲”,缺乏刺激力,从而视若无睹,引不起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目标都会失去激励作用。

教师编制教学目标既不能片面强调“高难度”,也不能过低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要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怎样把握适度性原则呢?这里可以借助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幅度。所谓现有水平是指已经成熟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而潜在水平是指尚待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经过模仿、努力才能完成智力任务。

他把最近发展区纳入了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使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最近发展区按层次递进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积累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儿童的兴趣、情感、意志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开发智力的最佳教学应从潜在水平开始,而开发智力和教学就是开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

维果茨基的理论启示我们“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因此我们编制教学目标,既不能使教学尾随发展,又不能过于超前发展,它只能适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从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操作性原则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开始于明确的目标,然后是紧扣目标的教学过程。目标越明确,达成意识越强,课堂效率也就越高。所以,教师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操作性,要坚持操作性原则。

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依据以下内容:

(1)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是国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教学大纲是从宏观而言,它是编制教学目标的准绳。教材是从微观而言,它是编制教学目标的依据。

(2)学生实际。教为学服务,学生是认识主体。教师编制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能力,以及生理、心理诸方面素质状况。

(3)教师教学个性。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秉性不同,每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因此,编制教学目标时,在充分重视前两项要求基础上,还应从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出发,去编制能发挥自己特长,适应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方法

具体来讲,教学目标的分级与表述方法如下。

(一)知识目标的分级与表述

知识目标可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表述如下:(以语文科为例)

(1)了解(知道),指对有关知识和事物的识记,能再认或再现。

(2)理解(初步理解、懂得、领会),指对有关知识和事物进行初步的解释、说明、分析、归纳等。

(3)掌握(初步掌握),指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分级与表述

能力目标可分为仿效、初步学会和学会三级,表述如下:

(1)仿效,指学生能按范例完成规定的听、说、读、写任务。

(2)初步学会(能),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听、说、读、写任务。

(3)学会(会、会用、运用、比较熟练地),指学生能独立地完成规定的听、说、读、写任务。

(三)思想情感目标分级

思想情感目标分为感受、体会、初步养成三级,表述如下:

(1)感受,指对语言材料反映的思想观点、情感有所体验,发生共鸣,并对行动产生影响。

(2)体会,指在感受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3)初步养成,指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