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安市教育投入与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

永安市教育投入与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该市从市委、市政府到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学校布局调整的配套工程和学校安全的头等大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手段。而且,学生24小时在校,涉及住宿、饮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加大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和责任。而且,政府均衡取向的教育政策与普通高中的利益也是相悖的。

永安市教育投入与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_福建教育发展研究

三、永安市教育投入与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

通过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有关中小学校长和相关人员的座谈、访谈,以及现场考察了解,我们梳理出该市政府在促进义务教育市(县)域均衡上的主要困惑和问题:

(一)如何协调学校布局调整的政府意图与人民群众教育诉求之间的关系

学校布局调整的优点和必要性不必赘言,但实践中面临着政府意图与人民群众教育诉求之间难以完全一致,存在着效益、质量、方便之间的矛盾。例如,村小教学点的教学条件差,难以稳住高素质的教师,在村小教学点任教的绝大多数是居住在本村或临近的“民转公”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素质相对较低。政府硬性撤并村小教学点又是当地老百姓所不愿意的,往往只能是让村小教学点自然萎化。有的村小就因政府计划要调整,但老百姓不愿意,几年来学校只能修修补补,维持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和条件改善都停了下来。这对于所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不公平的。

此外,政府试图将义务教育学校布点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市域内各地,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宁愿放弃政府提供的就近入学和免费上学政策,想方设法转入城区学校就读,或缴纳不菲的学费到民办学校就读。政府为稳定农村学校生源而抬高学生进城就读的门槛,如要求“五证齐全”(城镇用工劳务合同证明、居住证,等),但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获得进县城就读的机会,选择到市(县)城打临工或到县城买房子,以取得暂住证和劳务合同证明。这使得不少刚刚规划建设好的农村学校又出现空心化,面临生源减少甚至萎化。(www.guayunfan.com)

(二)市(县)级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县域均衡还缺乏应有的配套政策支持

调查发现,市(县)级政府在促进义务教育市域均衡方面因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而陷于困境。一是学校布局调整带来学生上下学乘车管理问题。对此,该市从市委、市政府到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学校布局调整的配套工程和学校安全的头等大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手段。这些做法虽然取得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相关主体之间存在难以相容的利益矛盾。因为,学生上下学所乘车辆都是由社会上的运营户提供,乘车费用由学生家长承担。政府对车辆规格要求高了、严了,保障了安全,运营户的收益就会降低,无利可图,便不愿承担;若运营户提高了收费,则家长的意见又很大。第二个问题是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问题。该市(县)目前仅有一所完全意义的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虽然有寄宿的需要(一些学生上下学距离在5公里以上),但学校的积极性却不高。因为,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按学生人数拨给的,用于正常办公和教学维持,而寄宿制学校需要增加水电、早晚自习看管、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支出。因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学校只得从统一拨给的公用经费中开支,这必然挤占其他方面支出。而且,学生24小时在校,涉及住宿、饮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加大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和责任。政府如何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编制及经费配套补助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市(县)域均衡的一个新问题。

(三)教师编制和管理政策与学生就学的流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福建省2008年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此次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是师生比,比原先的编制标准有一定改进,但对农村学校教师配备带来新的问题,难以适应农村特别是山区、库区学校的实际特点和需要。该市核定教师编制3142人,实有教师3718人,理论上存在超编,而实际上仍然缺编。这是由于近年来农村学生的城乡流动、区域流动相当普遍,很多学校学生数减少,按照1∶23的统一标准核定编制和配备教师,很多班级达不到规定人数,甚至一些村小教学点学生总数达不到一个编制数。相反,城区学校的学生数呈现激增之势,很多学校难以容纳而只得增加班级。政府为解决城镇学校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教师不足问题,普遍的办法是公开招考,这样一来又把一些优秀教师从农村学校抽走了。这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弱化,家长竞相把孩子转入城镇学校就读。这不仅大大增加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成本,也导致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结果不公平。

(四)促进义务教育市(县)域均衡存在公平与质量之间的价值冲突

在现阶段,市(县)级政府发展义务教育以什么为目标,存在多种不同取向——是促进均衡还是使更多学生考上示范高中、为进一步上大学奠定基础?显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取向是难以兼顾的。虽然,国家将义务教育市(县)域均衡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家长和社会关注的还是升学,升学率几乎成了学校的生命线。然而,前者强调的是公平,后者注重的是效率,在很多情况下,追求公平会影响效率。如一位校长反映,电脑派位、均衡分班后,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英语基础差别很大,上级又不给分快慢班或重点班进行分层教学,教师上课难、管理难。以至于一些优秀学生被外地的名校提前抢走,这对本地高中生源素质和高考升学率存在潜在的影响,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左右为难。而且,政府均衡取向的教育政策与普通高中的利益也是相悖的。普通高中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然希望遴选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以利于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但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省级示范性高中要从70%的统招生计划中拿出65%的指标,分给各乡镇初中在基本控分数线以上进行录取,这显然不利于普通高中升学率的提高。相反,升学率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就无法真正解决义务教育市(县)域均衡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