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展望_学科建设与研究生

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展望_学科建设与研究生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展望_学科建设与研究生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展望一、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概况(一)学科内涵音乐教育学研究有关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的,是教育学与音乐学互渗交融的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学科。日本是音乐教育学研究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

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展望_学科建设与研究生

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展望

一、音乐教育学学科内涵与发展概况

(一)学科内涵

音乐教育学研究有关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的,是教育学与音乐学互渗交融的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学科。

音乐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领域,体现了学科教育教学逐步兴起、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它在20世纪以来音乐学家普遍认同的“体系音乐学”领域中,与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比较音乐学等并列,同样体现了音乐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www.guayunfan.com)

音乐教育学二级学科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史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比较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管理学、音乐文化学、音乐思维学等。

音乐教育学重视采用学科间的渗透与交融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系统研究等各种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1.音乐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音乐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显得非常年轻,但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对音乐教育进行的理论研究却具有漫长的历史

从古希腊开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便强调音乐教育对人的道德伦理教育作用;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成为其世代必修的“四艺”(算术、天文学、几何、音乐)之一。

1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雷厄(A.Reyher,1601—1673)、法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德国教育家巴塞多夫(J.B.Basedow,1724—1790)等致力于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出版了《大教学论》(1632)、《教学法》(1642)等著作,德国教育家巴塞多夫还建立了包括从基础课、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到美学的全部领域的教学体系。

18世纪后叶新人文主义时期,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教育家内格里(H.G.Nageli,1773—1836)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ri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1782—1852)等人敦促教育者把音乐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19世纪,德国“全科”学校开始对音乐课程进行改进或革新。德国艺术教育的授课中心研究院从1921年至1927年在柏林等地先后7次召开了德国学校音乐周,成功地使音乐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音乐家建立了学术联系,加强了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作品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日本草川宣雄所著《最新音乐教育学》以具有科学背景的音乐教育学为目标,做了实验的、理论的和历史的论述,并从教材论、方法论、受教育者论等方面展开,给人们以更多启示。

20世纪初叶,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呈现多极化的特点,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及其教学法(如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相继形成并广为传播,对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学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的音乐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商以前,就有成均、瞽宗等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据《周礼》记载,周代音乐教育机构由行政、教学和表演三部分组成,人数达1 463人,其礼乐施教有相当严格的程序:“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十五岁)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属于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之一。之后,逐渐建构起来的“以乐育人,以乐化人”的“乐教”思想,更是音乐教育理论的先声。

2.国内外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呈迅猛化发展态势。

德国经过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以来三次重大的音乐教育改革,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打下了稳定发展的基础。1965年“联邦学校音乐周”正式建立了“音乐教育研究”学科。德国音乐教育家多弗莱因、劳赫?海尔曼、克劳斯?芬克尔提出了音乐教育学的构想蓝图。

美国也是音乐教育学学科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出版了许多论著,如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H.F.艾伯利斯、G.R.霍弗、R.H.克劳特曼合著《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1984),是美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所使用的综合性教科书。其基础理论多取自广泛而典型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自美国音乐教育实践,并体现出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在音乐教育领域应用的基本轮廓。

日本是音乐教育学研究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科教育理论建构日趋系统、完整,陆续有一些专著问世。如浜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音乐之友社,1967)、闰间丰吉《音乐科教育学概论》(音乐之友社,1985)等。为了纪念日本音乐教育学会成立10周年和20周年,由日本音乐教育学会编写出版了《音乐教育学的展望》(音乐之友社,1979)和《音乐教育学的展望Ⅱ》(音乐之友社,1991),对音乐教育学的内容做了较全面的论述。

195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音乐理事会创建了国际音乐教育协会,自1953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自196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专家讨论会,还不定期的举行专家讨论会,商讨全球音乐教育问题、促进国际间各层次音乐教育工作者联络,与音乐家、音乐表演、作曲、民间音乐、青年音乐家以及音乐图书管理人员等有关国际、各地区、各国有关组织合作,在音乐教育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在我国,伴随新学制而产生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1904年清政府明令规定师范生要学习“教育法”和“音乐学科教授法”。1907年中、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乐歌”“唱歌”课。“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音乐学科教学法课程建设得到了发展。蔡元培先生倡导“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等主张,推动和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师范院校设置了艺术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歌唱教学法”课程。仅从当时政府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1923年6月4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932年10月)、《修正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1940年9月),就可以看出当时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水平。

193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1946年颁布了《修正师范学院规程》。在此期间,我国一些音乐教育家结合介绍国外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相继写出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的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1952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了《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法,翻译出版了一批音乐教学法著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偏重于具体教学经验的介绍或信息的传播,其研究领域过于狭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健康的发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蓬勃地开展起来。1979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同年12月在高师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上确定高师开设《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1986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6—2000年)》,1986年底,国家教委负责人提出:我们不但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

1986年前后,我国的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现状的介绍和对音乐教育学体系和结构的设想方面的文章。1988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管部门再一次提出进行有关音乐教育学研究问题。同年年底,由音乐教育家曹理负责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课题组撰写了近40万字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990年12月,以高师教师为主成立了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实现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研究的一次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几十年,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的萌芽、积累、酝酿、准备时期。近十几年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学科的新发展,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收进了国外的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法体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想,转变了音乐教育观念,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准备了思想基础;蓬蓬勃勃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锻炼培养并形成了一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队伍,其中有一批长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并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与修养水平的学者,成为音乐教育学构建的组织基础。

目前国内外很多高等学校都设置了音乐教育学科,教育层次从大学本科到博士阶段都有所覆盖。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学科也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在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领域有了突出的建树,设置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音乐教育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已开始招收音乐教育哲学的博士。高等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也大多设置了从本科到硕士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来自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反过来又指导音乐教育实践,使之避免自发和盲目,变得更加科学、有效与合理。其理论形态一方面随着音乐教育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教育实践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音乐教育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1)音乐教育哲学原理。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2)音乐教育史。主要从世界史、国家史、断代史、专题史等方面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3)比较音乐教育学。研究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音乐教育形态、内容及其特点,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评价,全面把握音乐教育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4)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音乐能力、音乐心理发展、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教学心理等均为它的组成部分。

(5)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音乐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包括音乐教育课程论和音乐教学法两个大部分。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涉及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学法主要研究不同学校、不同阶段中进行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寻求与选择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包括声乐教学法、器乐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法等。

(6)音乐教育社会学。它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多种交叉关系和种种社会音乐现象,探讨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效应、各种社会音乐教育的意义、内容、形式以及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干预、影响和制约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7)学前音乐教育学。主要研究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等。

(8)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主要研究根据特殊儿童身心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与方法。特殊儿童包括天才儿童和智障儿童,苏联的天才儿童音乐学校培养出一大批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演奏家。

(9)音乐教育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音乐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音乐教育行政组织及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

(四)学科的理论基础

音乐教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首先是教育学。概而言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教育方法的社会科学,其理论研究基础涵盖:教育哲学(美学)、教育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教学论、课程论、学科教学法、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诸多分支学科。在教育学范畴中,“音乐教育学”隶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因此一般又称之为“音乐学科教育学”。

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基础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音乐学。广义的音乐学概念可概括为:一切研究音乐的学问都属于音乐学学科的范畴。音乐学涵盖着以自然科学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的学科,如音乐音响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也涵盖着以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的学科,如音乐教育学、音乐社会学等;还涵盖着以人文科学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的学科,如音乐哲学、美学、音乐人类学、民族学、音乐历史学、作曲技术理论等。根据当代音乐学家普遍认同的奥地利音乐学家阿德勒(Guido Adler,1855—1941)将隶属于音乐学的各种门类划分为历史音乐学(包括音乐通史和各种专业史)和体系音乐学、应用音乐学三大部分的概念,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比较音乐学等并列,属于体系音乐学中的一个分支。

音乐教育学源于教育学和音乐学,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具有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从以上“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所叙述的事件及数据中可以得到客观的印证。

(五)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音乐教育学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比较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诸多二级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式相互渗透,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这些相近学科的支撑。

近年来,我校和许多师范大学一样,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二级学科下设立了音乐方向。研究内容一方面包括教育学的原理,音乐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另一方面借助教育学的原理重点研究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不同学校、不同阶段中进行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法等),寻求与选择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音乐学科教学的规律,这些研究内容正是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二级学科的相似点在于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依赖,不同点在于音乐教育学基本着眼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融合教育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而音乐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则分别基于音乐表演实践活动、音乐心理实践活动、音乐治疗实践活动建立自己的理论研究系统。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学并非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的简单相加。音乐教育学是揭示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探索音乐教育对人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把握音乐教育的发展形态与基本特点,它一方面研究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学所共同适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又研究音乐教育的过程及音乐教育领域的规律性,进而从整体上阐明音乐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它是无可替代的、新兴的专门学科。

二、设置音乐教育学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以科学的态度来审视和研究蓬勃发展的音乐教育,解决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成为新时期音乐教育者和科研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职责。目前,无论在高等院校还是在中小学,都迫切需要具有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能力的音乐教育学科骨干人才,引领高等音乐教育和确保基础音乐教育健康发展。这也正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具体体现。

目前,在专业音乐学院、综合性大学和教育研究及管理部门中,经过音乐教育学专业培养的硕士、博士十分稀少,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教学的导向与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音乐行政管理理念与行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关乎音乐教育学研究工作的国际平行接轨问题。我国至今还没有出现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研究水平相近或持平的现代音乐教育体系,1990年以高师教师为主成立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之初只有两名副教授的现实状况充分说明音乐教育学高端人才缺乏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重庆师范大学依托长期培养研究生的教育平台和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设置音乐教育学二级学科、开展音乐教育学硕士的培养,顺应了学科前沿发展潮流、符合国家创新人才需求,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是振兴国家及西部地区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重庆师范大学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多渠道服务社会,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一个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2004年,重庆师范大学通过办学思想大讨论,确立了新世纪的学校办学方向,即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不动摇,不断地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设置音乐教育学硕士点,必然会对西部乃至全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学校现有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86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1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10大学科门类。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和多学科门类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为音乐教育学二级学科的设置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承办音乐教育二级学科点建设任务的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2人、硕士23人,分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等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学院,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近五年,该队伍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项,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音乐专业院校学报和其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23篇,获中央电视台青歌赛金奖、第24届梅花奖等重大奖项5项,具备培养音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

音乐学院现有研究生、本专科学生800余人。本科专业涵盖音乐学(教师教育)、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管弦乐、流行音乐六个专业方向;2007年、2011年,成为我校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方向)硕士生和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生培养单位;2006年,成为教育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重庆市教委重点项目的立项建设,完善了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具备音乐教育学二级学科点必需的经验和实力。

学校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音乐教学大楼和1万多平方米的田家炳楼文科实验中心,拥有500座和1200座音乐厅各一个、250~500平方米的排练大厅7个、教学琴房375间、小型音乐实验教室22间、14间多媒体教室、2间数码钢琴教室、2间电脑音乐技术教室、14台平台演奏琴等设施设备,具备了音乐教育学二级学科研究和实践教学的优良硬件条件。

(三)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学科在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有力保障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学科将会充分利用重庆及西部特殊的人文环境和音乐教育资源,在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培养优质的音乐教育研究型人才,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国情的、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沈秋鸿,齐江,范元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