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强语言的感染力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第一节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人的声音,只要没有先天缺陷,就是生来就有的资源。声音是语言内容的载体,语言发出者音质的刺耳或悦耳、音调的低沉或高亢、音频的舒缓或急促、语气的漂浮或坚定,给予交流者或受众的感受、传递的信息是有差异的。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

第一节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人的声音,只要没有先天缺陷,就是生来就有的资源。不过,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58%是通过视觉,35%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只有7%是我们实际表达的语言内容。而在35%的听觉交流中,语言的形式,如音质、音频、语调、语气、停顿则是影响听觉交流的核心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副语言。声音是语言内容的载体,语言发出者音质的刺耳或悦耳、音调的低沉或高亢、音频的舒缓或急促、语气的漂浮或坚定,给予交流者或受众的感受、传递的信息是有差异的。

音质优美是教师语言的基础。好的音质,圆润清亮、结实饱满,让人听了悦耳爽心,有利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音质的好坏,有先天的因素,但并不是完全由先天决定的。只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是可以使音质得到改善的。好的音质对教师在公开课上的发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

一、要用本色自如地发音(www.guayunfan.com)

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们带来语音上震撼的效果,讲课时大气粗声,一味的发高音;还有的教师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而采用“家常式”语言,课讲得有气无力,声音平淡而松软;有的教师甚至为了在语言上别具一格故意压紧喉咙说话,挤气出声。

实际上,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教师说话就应该选择自己的自如声区中的最佳音域和最佳音量,并注意自我监听调节,切忌生硬做作。每个人的发声机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关键是能否善用本色音,并扬长避短,适当地调节,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要会呼吸,会运用气息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说过:“练声先练气,气足声故亮。”没有足够的气息就不能发出明亮的声音,以“声音”为职业的教师平时就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肺活量,调节自己的呼吸状态。

三、要适当地运用共鸣腔技巧

教师的讲课是为了使整个教室的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其说话音量必然比平时要高些,为了避免那种仅依靠提高声带振动幅度来增加音量的现象出现,就有必要在发声时适当地运用共鸣腔技巧,以提高音量,减少疲劳,从而达到长期保持嗓音洪亮、音色优美的目的。

在西方政坛上,注重声音修炼往往成为政治家们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细节。在英国,被人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她的外表和风度几乎无可挑剔,可她那不悦耳的尖刺声音,曾经一度影响了人们对她的喜爱。为了展示一个有风度、有权威、可靠的英国保守党领袖的形象,她在音质专家的指导下,重新练习发声,改变了原有的尖细音质,这对她作为一个女政治家的形象增色不少。

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可以用录音机录制一节自己的课,自我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声音,具体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语调是否抑扬顿挫?教学语言是否充满激情?要知道,平淡乏味的语调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声调是否太尖、太低或声音嘶哑?高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让学生感到头痛和烦躁甚至反感。

音量是否太大或太小?太大的声音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太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室里上课,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扩音器,因为扩音器容易产生噪音。

语速是否太快或太慢?语速太快,容易使学生听不明白,难以发挥“听觉记忆”的效果;太慢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停顿是否充足?讲课时是否留下了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语言的重点是否突出?适当的停顿是很有必要的,停顿能够突出重点,引起注意,激发思考。

发音是否存在错误?教学中是否有过多的重复语或口头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发音准确,避免口头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