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江苏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胡 静 彭 坚彭坚简介::江苏南京人,小红花艺术团团长,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摘 要 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江苏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胡 静 彭 坚

彭坚简介:(1957— ):江苏南京人,小红花艺术团团长,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摘 要 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对江苏省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定性探讨,认为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政府因素是影响江苏省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四大要素。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文化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

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由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地理区域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文化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以及文化产业链上所有上、下游企业,并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目前,世界文化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美国东海岸、英吉利海峡两岸等地区,这些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空间集聚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区甚至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向外扩张,与此相比,江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们认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既是江苏文化产业战略扩张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1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由于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色彩,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在地理区位上相对集中,而且要求在创作和生产中要相互协调。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有助于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外部规模经济表现为集群内各文化企业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产业链中的各个中小企业通过生产、交换,在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通过外部合作在集群中实现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表现为文化企业集聚时,可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上游创意设计、下游客户销售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相关企业的生产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调配文化资源并实现更优配置。其次,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和成本优势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由于使用共同的文化资源、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公共信息和市场网络,集群内相似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往往带来效率(Smith &Florida,1994),产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集聚效应”。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集群内企业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可大幅度降低企业谈判成本、合同执行成本和协调成本;创新外溢和信息溢出可降低创新成本,集群内熟练劳动力的集聚和自由流动产生的“学习效应”,可降低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再次,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分享“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意思维的迸发。弗里德曼(Friedman,1991)认为,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发展和集群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是集群创新产出和生产力提高的源泉。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2 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Porter)教授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钻石模型”理论并正式提出产业竞争优势的概念。按照其“钻石理论”模型,影响文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因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因素以及文化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四个核心因素以及政府行为与机会两个辅助因素。

第一,生产要素系统。根据波特教授的分类方式,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先天”的,或者只需少量投资即可获得,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初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江苏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先天资源;高级生产要素是“后天”的,需要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长期、持续的投资,包括文化品牌的建设、高等文化人才的培养以及各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等。

第二,市场需求系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文化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对其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递增的。2006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 54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 500美元。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经济发展已处于发达经济高级阶段,收入的增加导致人们的消费结构由之前满足生存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转变,这必然导致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升级,需求增加刺激文化产品和文化产品相关服务的供给,从而有效提高文化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系统。文化产业集群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就是指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前项和后项关联产业,包括教育业、信息业、旅游业等。支持性产业通过以下方式为下游产业创造竞争优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地为国内企业提供最低成本投入;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下游产业创新;促进信息在产业内的传递,加快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第四,文化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系统。文化产业集群中,竞争对手的存在对同类企业形成改进经营的压力,有助于企业不断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或创造产品差异性。

第五,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及发展所需机遇。

3 江苏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江苏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呈阶梯状分布,总体而言,苏南地区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相对较好,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次之,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地区发展情况目前暂处于落后状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地理区位差异。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有效利用了上海文化产业产生的正外部经济性及“溢出效应”,这是苏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苏中地区与省内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南京和苏锡常地区相邻,受其影响也较大;而苏北地区和安徽、山东与河南等省的经济落后地区相连,这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区位条件较差。

第二,非农人口比重与教育程度差异。首先,由于经济生活、劳动分工的不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靠非农人口拉动,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绝大部分也是在城市。其次,居民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其文化修养,而文化修养的高低对居民消费结构有直接影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文盲率分别为4.92%、6.57%和6.92%。在非农人口比重这个指标上,宿迁市也仅为南京市的38.39%。农业人口比重大、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了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致使其与苏南和苏中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呈扩大之势。

第三,信息集聚能力的差异。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智力的密集和思维的碰撞,大量信息高效率、高质量的流通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产业链的优化。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后,信息技术将成为文化产品和文化贸易发展的载体,成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助推器。苏北五个地级市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平均是92.584,仅为苏南地区的73.87%和苏中地区的79.08%。这种差别将对其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并对其发展潜力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第四,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差异。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业的发展和支撑作用。苏中、苏南、苏北三大地区国际旅游收入总额仍呈梯度状分布。其中2003年苏南地区国际旅游收入总额最大,达92 415万美元;苏中地区位居第二,为14 967万美元;苏北地区居最末,仅为5 949万美元,分别仅占苏南、苏中地区总额的6.437%和39.747%。旅游业自身的薄弱必然不能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对本地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贡献度比较低。

4 加快江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举措

对于加快江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思路,主要是从宏观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政策到具体的文化人才培养、文化融资等方面来分析。

第一,加大改革力度,分类指导,有计划地推进文化产业化全面改革。对可以完全产业化的文化生产,如戏剧演出业、体育业、广告业、书报刊印刷发行业、文化经纪业等,实行“国退民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推行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文化产业政策性倾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对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并在行业发展中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及文化企业给予适当的项目贴息和专项补助。与此同时,注重引导和调动银行信贷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向文化产业项目发放贷款。

第三,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知识含量。一方面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多渠道地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加大融资力度,鼓励股权多元化,解决文化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逐步扩大非国有经济投入文化产业的准入范围,降低进入门槛。另一方面,谨慎但积极引进外资参与我省文化产业建设。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顾江.江苏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J].江苏社会科学,2006(1):43-49.

[5]顾江.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型过程分析[J].文化产业研究,2006(1):17-26.

[6]王克林.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支点[J].中国统计,2004(11):32-34.

[7]刘兆德,谢红彬,范宇.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经济发展及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1):23-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