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分析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分析(一)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广播电视节目效率不仅是国人很少关注的问题,而且广播电视界也很少研究。那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指标及其作用并没有被认知,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广播电视产业实力的增强,这样,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对党、国家和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都是有利的。

一、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分析

(一)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不仅是国人很少关注的问题,而且广播电视界也很少研究。为什么呢?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个管理体制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广播电视定性为事业单位,这就意味着广播电视行业是不能有自己的经营收入的,如果有了经营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如果需要资金,按照事业单位申请增补资金的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经批准后,由国家财政根据批准指标拨发相应的款项。由于广播电视行业不存在经营收入的问题,当然也就不需计算成本,人们也没有成本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播电视经济属性的被认知以及广播电视产业功能的发挥,广播电视产业部门不仅有了自己的经营收入,而且盈利年年有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在广播电视行业内部就借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北京报业界“创造”的一个不科学的概念——“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由于这个“概念”的长期使用,造成了广播电视产业内部不计成本、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当然,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由于“概念”使用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宏观管理体制问题、指导思想问题、广播电视产业内部政策问题、管理人才的素质问题等。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广播电视产业效率的重要因素。

1.效率的一般含义

所谓效率一般是指一种机械或劳动者从事某种工作时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或者说机械、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大小。效率是一个正常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衡量经营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践证明,凡是重视效率的经营者,其经营效益就高,反之,就低。在物质生产部门,经营者很重视效率指标,因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信息产业部门,除广播电视产业和部分报业产业外,都把效率指标作为其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正因为这样,我国的信息产业出现了其他产业所没有的高速度发展。可能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广播电视产业不重视效率,这几年不是也发展很快吗?其经营收入不仅高过物质产业部门,连信息产业内部的许多部门也无法与广播电视产业相比。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一定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从现象上看,电台,特别是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准确地说是广告收入)确实年年有新高,比如央视,2003年的广告收入超过了80亿元人民币,这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但是,略加冷静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广告收入不是经营收入,而是权威性的收入,或者说是“垄断”收入(因为央视全国只有一家)。如果抛开“央视”这个名称,还让现有的人马去经营,恐怕8个亿也难以得到。如果在“央视”这个大旗下,重视效率及其作用,央视的经营收入(含广告收入)可能会几倍、几十倍地增长。据权威人士透露,2003年,央视的80亿元广告收入中的80%以上都是一套新闻联播前后时间段的广告收入,其他频道的广告收入很少,还有些频道不仅没有收入,而且亏损严重。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央视的频道还会增加,这是电视产业发展的要求,但是一定要注意提高效率。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事情不能再做了,要吸取过去不重视效率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训。

2.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及其提高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所输出的劳动量与输入的劳动量的比值,或者说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大小。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是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内进行的,因此,在确定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时,一定要注意生产领域内的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和流通领域内的输出与输入的比值。从对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含义的分析中可以使我们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同广播电视节目成本相联系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界,虽然从整体分析经营者的成本意识还不强,但是,对于某些广播电视节目的经营者来说,他们不仅具有很强的成本意识,而且具有熟练的成本操作技巧。比如电视剧的生产经营,已总结出相当成熟的成本管理经验,能科学地把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电视剧的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问题是电视剧的“流通成本”投入太大,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浪费。有些电视剧生产出来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使成品电视剧长期积压在仓库里,有些可能永远不能走出“仓库”,正因为这样,造成了电视剧“流通成本”无限量地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电视剧生产量大约在2万部集,真正能够播出的大约仅占1/3,许多电视剧可能就会成为塑料垃圾被扔掉。

(2)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同广播电视产业宣传功能的实现相联系的。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经营者是以执行宣传任务为目的,他们所关心的是是否实现了宣传任务,并不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效率。有人认为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来说,提高或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对他们都是无意义的,因为考察他们业绩根本没有这项指标。那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指标及其作用并没有被认知,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十分重要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要把实现宣传任务放在首位,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宣传任务也要有成本意识,也要讲究效率,争取做到在少投入的前提下能出色完成宣传任务,彻底纠正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传统思想和行为。

(3)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同党、国家和经营者的利益相联系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不仅被认知,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广播电视既然是一种信息产业,其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都应该注意效率。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广播电视产业实力的增强,这样,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对党、国家和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都是有利的。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的地位是由实力决定的。所以,要提高广播电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投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

(4)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相联系的。重视广播电视节目的效率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发挥了调节作用。所以,在研究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时,一定要同研究市场经济相结合起来,要同研究市场机制在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发挥调节作用的特点结合起来。

(5)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同广播电视产业的转制相联系。长期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采取了“制作权、播出权、覆盖权”三权统一的管理制度,而且又把广播电视定位为“事业单位”,因此,效率观念相当淡薄。现在,随着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播分营”制的确立,在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将会出现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竞争将会激烈化。这样,不管是公有制性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部门,还是民营性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部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这是转制后增强广播电视产业实力的最佳途径。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呢?根据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现状和经营状况,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应从制度、技术和操作技巧三个方面入手,当前,亟待解决的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从广播电视产业管理制度的角度去分析,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下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产权清晰、责任分明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制度,把电台、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的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宣传功能)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探索,广播电视产业和其他传媒产业终于走向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并同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接轨,开始了自己的转制期。广播电视产业的转制是一个大问题,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已经走向市场,而且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成熟,标志着市场机制已在传统思想极为严重的传媒界开始发挥作用,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制约机制已完善化、科学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康地、科学地实现广播电视产业的转制,并通过转制实现广播电视产业资源的最佳配置。

(2)建立健全“制播分营”制度。广播电视产业实行“制播分营”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并非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证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关键是科学地利用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可是,“制播合一”的管理制度不仅不能科学地利用广播电视产业资源,而且会人为地造成许多浪费,严重地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提高。实行“制播分营”制以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部门和播出部门都能够有效地利用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减少或杜绝浪费,保证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利用率。

(3)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和培训制度。广播电视产业是一种由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它不仅对人才素质有较高标准的要求,而且是分层次的,是不断变化的。广播电视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这种要求,迫使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一方面要用好现有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人才的培训,以便适应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要求。这里所说的适应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适应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要求;二是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管理制度变革的要求。这两个“适应”就是从本质上改变了过去在用人上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始终保持广播电视产业在信息产业群中的前沿地位。

从广播电视技术的角度分析,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除了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外,应注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意引进和创造的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技术、新的发明创造尽快形成生产力。二是注意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因为在广播电视产业内部,技术与艺术是分离的,即懂得技术的人不懂艺术,懂得艺术的人不懂技术,正因为这样,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者的许多设想不能得到实现。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必须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研究,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三是注意提高新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在我国,虽然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并不多,但是,我国引进的世界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却很多,有些设备完全是世界一流的顶级技术设备。所以,并不是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落后,而是利用率很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问题;二是现行的管理体制问题。因此,要提高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必须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同时深化广播电视产业管理体制改革。

从操作技巧的角度分析,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注意创新。在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中,虽然没有什么可总结的经验,但传统思想相当严重,即在非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时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还严重地影响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也就是说,在广播电视产业内部,许多人仍然用非产业经营的方式去经营广播电视产业,用非商品化的经营方式去经营已经是商品的广播电视节目。用这种倒立着的思想去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必然会产生许多奇异现象,严重阻碍着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提高。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重要工具,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应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把创新作为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

(2)借鉴经验。在我国,由于长期不认识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在“喉舌论”观点的指导下,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思想一直影响或左右着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的行为。现在,已明确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功能,提倡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但是,由于没有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经验,又不明白广播电视产业与企业的区别与联系,盲目搬用企业的做法,把广播电视产业等同于一般的企业,人为地造成了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混乱。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先进经验。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抄照搬。借鉴经验就意味着批判地选择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有用的东西,去掉无用的东西,并通过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具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特色的成熟经验。

(3)深化改革。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正处在转制时期,在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活动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模式与新的广播电视产业模式的碰撞或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建设一套符合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规律要求的新型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模式。

3.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分类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一个总概念,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特点,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效率进行细分。

如果根据广播电视节目商品流通总过程进行细分,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效率、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率、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效率。

(1)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制作)某种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成果与为生产(制作)而实际投入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img2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效率是反映制片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既反映制片人对物(机器、设备、道具等)的驾驭能力,又反映制片人对人(编剧或撰稿人、导演、演员等)的协调能力。所以,当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确定以后,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首先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协调节目生产(制作)人员在各个生产(制作)环节的行为,保证所有生产(制作)人员能够熟练地完成本职工作;其次,提高机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利用率;再次,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各类人员;最后,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中的作用。

(2)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已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及其信息含量同为播出而实际投入的比值。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率的计算公式同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效率的计算公式基本相同,但是,计算公式中各部分所包括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而且确定其内容的方法也比较复杂。比如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含量需要制定出一种科学的计量方法,既能测量出信息含量,又能够计量出信息的价值。这样,就需要进行两种数据的调查分析:一种是单位时间内已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和内容的调查分析;另一种是对受众群的状况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同类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所积累的经验,确定相应的播出广播电视节目信息量的价值概率。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及其信息量同为播出而实际投入的比值就是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率。可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率的计算方法要比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效率的计算方法复杂得多,它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必须树立效率观念,并把科学地测量播出效率作为测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便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的播出效率意识。

(3)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效率是指特定的节目内容和特定的时间内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广播电视节目销售量同实际投入的比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以外的其他广播电视节目都是商品,是可以销售的。但是,由于广播电视节目所含括的内容不同,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在测定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效率时既要注意其内容,又要注意其内容的时效性,并把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销售量的准确,为科学地测定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效率做好准备。

如果根据广播电视节目流通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分,广播电视节目效率还可以进行微观的细分。比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效率还可以细分为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设备利用效率、广播电视节目素材的可利用效率、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职工劳动效率、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产品效率(即可供播出和销售的广播电视节目占所生产的广播电视节目总量的比率)……比如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率还可以细分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各时段的收视效率、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效率、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成本效率、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设备的利用效率……比如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效率还可以细分为广播电视节目用户成本效率、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时间效率、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占有效率……

总之,广播电视节目效率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上述的分类完全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类的,在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比理论分析复杂得多,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分。

4.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

从对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基本常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成本效率模式。成本效率模式是以成本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成本是广播电视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中,成本是广播电视节目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是补偿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播出、销售过程中耗费的标准,是衡量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的尺度,是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手段,是考核广播电视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正因为成本对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许多广播电视节目生产部门、播出部门、销售部门都十分重视成本,把成本效率作为一种模式进行探索。

由于宏观管理体制和对广播电视产业性质和功能的认知原因,长期以来很少重视成本,甚至有人公开提出广播电视节目无成本,也无法计算成本。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积极探索具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效率模式,并开始了广播电视节目成本经营管理,一方面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为广播电视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好了充分的经济上的准备。

(2)目的效率模式。目的效率模式是以目的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根据市场经济对广播电视产业的要求以及广播电视产业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目的有两类,即盈利目的和非盈利目的(公益性活动、公共性活动)。广播电视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必须有盈利。如何获取盈利呢?不同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效率指标是不相同的。比如电视剧生产,为了实现盈利目标,一般需要3~5天完成一集的拍摄工作,如果延长拍摄时间,就可能增加成本,影响电视剧的整体收入。这样,为了获取盈利,必须缩短电视剧的生产(制作)时间。电视剧生产是这样,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也必须尽可能地缩短生产周期。广播电视的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宣传功能)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必须注意公益性或公共性,为大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公益服务。不过,根据市场规律的要求,这种公益性服务节目将会相对减少。经营非盈利广播电视节目也要有成本意识,这是目的效率模式运营的一条重要原则。

(3)市场效率模式。市场效率模式是一种严格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开展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活动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效率模式是一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效率模式,它标志着广播电视节目已基本走向市场,制播分营制已成为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重要制度;它标志着广播电视产业化经营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市场效率模式运营要求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运用价值规律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广播电视节目的经营策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始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4)效益效率模式。效益效率模式是一种以效益的实现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效益来说,习惯上认为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人把这两种效益的实现当做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目的的实现,于是认为,效益效率模式与目的效率模式是一种效率模式的两种说法。从表面上看,这两种效益模式确实有相同之处,但是,就其实质来看,这是两种不同的效率模式。目的效率模式是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所确定的一种效率模式,带有很多主观因素的成分,这种目的可以这样确定,也可以那样确定。比如,长期以来只把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目的确定为宣传任务的实现,从来不考虑盈利的问题,这种目的效率的确定完全是主观意志的结果,随着广播电视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的被认知,才提出了盈利目的。即使这些盈利目的的确定也带有许多主观的成分。效益效率模式中的效益是完全客观的,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都必然会产生这两种效益,当人们还不承认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也产生经济效益时,其经济效益就已经存在了,各电台、电视台的资产短缺就是证明,这样,各电台、电视台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就自然重视其经济效益,并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的是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事先确定的,效益是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一种必然结果。

(5)质量效率模式。质量效率模式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产品的质量对于任何产业实体都十分重要,它决定着产业实体生存和发展。同样,对于广播电视产业来说,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于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应该始终把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效率模式运营所要求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仅仅限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而且还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结构质量、广播电视节目销售质量等。也就是说,质量效率模式所要求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从广播电视节目运营全过程而确定的一种质量指标体系。

(6)数量效率模式。数量效率模式是以广播电视节目数量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有人认为,数量效率模式是对应质量效率模式而确定的一种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其实并不是这样,包括广播电视产业实体在内的任何一种产业实体,在强调质量时都不能忘记数量。同样,在强调数量时也不能忘记质量。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指标体系。从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实体来看,许多电台、电视台都是全天候播出,需要提供大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所以,数量效率模式运营为保障节目供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制作大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还必须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二)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比较

1.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确立原则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确立是从实践中来的,并非主观意志的产物。根据上面列举的六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状况,它的确立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实践的原则。所谓实践的原则有三层含义:①这种模式的确定是从实践中来的,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经营需要这种模式,即需要根据这种模式要求的规范和标准开展经营活动。比如成本效率模式,这是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所要求的一种效率模式。②这种模式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③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也能够操作。

(2)实用的原则。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确立必须根据实用的原则进行选择。所谓模式就是规范、标准、准则,它必须具有实用性。就上面列举的六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来说,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质量效率模式,它的实用性集中表现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标准、内容标准和播出标准的确立三个方面,只有在这三个方面把住了质量关,一个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必然会成功地提供给受众。这就是说,在确定效率模式时,必须把“实用”放在第一位,不具有实用价值的效率模式是不利于采用的,它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有害的。

(3)可操作的原则。确定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模式规范、标准、准则的实施,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的目标要求。因此,在确定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确定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意义。

(4)创新的原则。确定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规范化,改变过去的无序经营状况。但是,已确定的效率模式必须要:①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有序性,严格按照社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的经营活动。②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的创新,根据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的状况创造性地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

(5)发展的原则。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从现实状况出发确定的,而现实状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一种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应该是能够适应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变化的效率模式,而不是僵化的“效率模式”。为适应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发展的要求,效率模式必须有助于这种发展,而不能阻碍其发展。

总之,确定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就其总体原则来说,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推广能够更有效地推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特点比较

(1)成本效率模式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构成虽然比物质产品成本复杂,但就其本质特征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效率模式既具有一般成本效率模式的特点,又具有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效率模式的个性特征。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效率模式的突出特征是把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成本链的形式连接起来,使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各环节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进而使诸多广播电视产业实体以一个完整产业的形式参与社会各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实现成本链的最有效的经营策略就是成本经营,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最低化,实现了整体效益的最佳化。

(2)目的效率模式的特点。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也不能例外,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或者说不完全明确。广播电视节目目的效率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目的区分为盈利和非盈利两大类,从效率模式的角度证实了广播电视产业的二重性质和双重功能的本质。目的效率模式的这一特点不仅使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端正了经营思想,而且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经营活动,把盈利性经营和非盈利性经营科学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广播电视产业生存和发展对经济的要求,又保证了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3)市场效率模式的特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纠正了过去的那种“权”大于“法”的现象,保证了价值规律对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在我国,虽然人们都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但是,法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权”大于“法”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在广播电视产业内部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广播电视节目市场效率模式得到推广,市场规律作用将会得到较好的发挥,这样对于加强广播电视产业系统内部的法制观念,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用法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效益效率模式的特点。把效益和效率两个概念整合在一起使用,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效益效率这个概念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效益也是讲效率的,没有效率的效益是无用效益,没有效益的效率是无意义的效率。广播电视节目效益效率模式的特点就在于把广播电视节目的效益效率化,把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效益化,使广播电视节目劳动者的投入都能获得最佳的效益,并使已获得的效益以最高的效率转化为生产力,促使广播电视产业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再生产,为组建规范化的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做好思想上和经济上的准备。

(5)质量效率模式的特点。产品质量是所有产业经营者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效率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规范化、标准化,消除了过去决定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许多人为因素,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价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效率模式要求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方位地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效率模式十分重视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评价,这既是由广播电视产业的服务性功能决定的,也是质量效率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6)数量效率模式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数量效率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广播电视节目效率进行测评,以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改进原有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管理体制。在我国,人们习惯于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重视不够,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社会化经营力度的加大,人们也开始了对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量化分析。现在,以模式的形式提出来,可以使量化分析规范化、科学化,可以避免量化分析的随意性,进而提高了量化分析的科学性。

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尽管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都是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服务的,这是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作用发挥的根本前提和最终目标。

3.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操作方法比较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这种信息产品,内容丰富,表现方式多样,各类模式的操作方法也有差异。比如成本效率模式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解决广播电视节目成本与效率问题;目的效率模式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解决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市场效率模式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解决价值规律如何在广播电视节目经营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效益效率模式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解决效益观以及效益与效率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问题;质量效率模式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解决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受众意见的问题;数量效率模式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解决如何使量化分析科学化的问题。根据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操作方法的侧重点,其操作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成本操作法。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涉及的面很宽,应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确定不同的成本操作方法。

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操作法的程序:①广播电视节目成本分类。②根据成本分类确定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成本的构成。③进行成本调查和成本预测。④成本决策。⑤成本流转。⑥成本核算和成本审计。通过这些程序和成本管理把广播电视节目成本控制在一个最佳限度。

(2)观念转变法。这是针对目的效率模式、效益效率模式和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现状而提出的,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模式操作方法,其关键是转变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思想,是社会化(市场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思想。

(3)市场运作法。广播电视节目是一种以节目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市场运作法的关键是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4)数量分析法。这是针对质量效率模式和数量效率模式提出来的一种模式操作方法,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策略,既保证播出对广播电视节目数量的要求,又保证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

(三)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意义

在我国,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效率模式才刚刚起步,前面所提出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完全是根据我国现有广播电视产业实体提供的经验和材料,有些模式还仅仅处在企划阶段,尚未得到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党的十六大以后,整个传媒产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就意味着广播电视产业的新的飞跃将会在我国出现。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我国传媒产业的转制时期研究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对于广播电视产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产业的核心产品,如何生产(制作),虽然在微观层面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业务技巧,但在宏观上,即在广播电视节目整体的生产(制作)上仍然停留在“小生产”阶段,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制作)规范和标准。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体系的确立,把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广播电视产业由“小生产”方向转向了社会化大生产,进而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劳动生产率,为把广播电视产业做大做强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2.有利于“制播分营”制的建立

“制播分营”制是建立在广播电视产业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它彻底改变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小生产”局面。“制播分营”制的实质就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了播出部门的优势,也发挥了生产(制作)部门的优势,实现了广播电视产业机构的优化组合。分工协作与小生产的最大区别在于:分工协作体现的专业化分工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长处,避开其短处;小生产是“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既影响了长处的发挥,又扬其短处。在“制播分营”制下,要更好地发挥分工协作的优势,就需要规范各职能部门的行为,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确立,为“制播分营”制的实施提供了行为规范、标准和准则。

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是信息产业群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壮大无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信息的支持,同时在舆论导向方面可以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引导受众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经济建设中。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确立,为广播电视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做好了基础方面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