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专家,我们够专业吗

面对专家,我们够专业吗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专家,我们够专业吗?如此频繁地邀请著名专家参与节目,在江西电视台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我想,与其说我们周到的礼节感染了对方、品牌的影响吸引了对方,不如说是我们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程度打动了对方。但是无疑,要继续学习,我们应当克服现存的浮躁,沉下心来;与此同时,行业内部应当进一步提供学习的机遇、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

面对专家,我们够专业吗?   黄 培

“那些全国顶尖的专家学者,为什么会接受你们《晚间800》的专访呢?”

在过去的2009年,我时常面对这样的提问——是年,《晚间800》做了不少全国题材的策划,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一大批全国顶尖的专家学者做客《晚间800》,就新闻事件发表深入浅出的精彩点评,为节目增色不少。如此频繁地邀请著名专家参与节目,在江西电视台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于是乎,本文一开始时的疑问,不时与我遭遇。

我能够理解这种疑问的产生——《晚间800》毕竟只是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一档不上星专题节目,尽管享有“江西电视界常青藤”之誉,但对于全国非业内人士而言,这个栏目依旧还是陌生的。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专家们时间与精力愈发珍贵的情况下,《晚间800》究竟以什么吸引了这些一流学者的目光呢?

我知道,我们礼节周到,态度真诚。每每与这些学界精英面对面之前,编导们都按栏目要求,以电子邮件乃至传统信函的形式致以问候,提出邀约。只是,我相信,倘若仅仅凭借这一点,要让那些学界“大腕”们接受采访,绝非易事。

我知道,我们历时悠久,表现不俗——栏目收视率本地第一,五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八次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其余荣誉不胜枚举。只是,在学者们看来,这些光环又是否真的那么令人心动吗?

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这些顶尖专家们欣然接受江西一个地面频道的专栏采访呢?

img118

《晚间800》记者在采访

在《晚间800》制作十五周年特别节目之际,我们曾邀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中国著名法学家王锡锌教授做客节目。在阅罢邮件之后的通话中,王先生有些意外地对我说:“我看了你们的采访意图,很到位、很专业,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采访”、“在中央电视台之外,我所接受的电视采访只有江西电视台,只有《晚间800》。”

我想,与其说我们周到的礼节感染了对方、品牌的影响吸引了对方,不如说是我们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程度打动了对方。于是,站在专家面前,我们没有紧张与茫然,我们不再仰视,我们是在倾听乃至交流——而这,难道不是对专家最大的尊敬、最大的诚意吗?

客观而言,《晚间800》的记者们并非这些采访所涉及领域的专业出身,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对相关领域了解到如此深度,进而打动这些通常面对媒体难开金口的专家学者呢?

答案是学习。

在采访南京大屠杀研究权威、南京大学博导张生教授前,我们的记者已经钻研了近半个月的资料;在采访中国精神病学权威、北京大学博导孙东东教授时,我们的记者已经研读了数本相关书籍;在就安乐死问题采访中国刑法学权威、武汉大学博导康均心教授时,我们的记者已经搜集了近五万字的相关材料……

正因为此,我们才从外行登堂入室,对于新闻事件所涉及的领域有着不同常人的深入了解。而如果在此后的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有意识地寻找并培养对某一方面学科的兴趣,并持之以恒不断深入学习,其获益不可限量。

当然,这样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让专家接受我们的采访邀请,而应该以“记者专业化”作为目标。也就是说,每一个记者在具备一个新闻工作者各项基本素质的同时,能够兼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他能够与专家平等对话,甚至,自己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

曾经有人说过,记者是杂家,要有广泛的涉猎。而如今,记者应该“杂中有专”已经成为大部分从业者的共识。在这个信息社会,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全能往往意味着难以深入、拘于浅显,在这种知识结构与背景下制作的新闻,无疑无法满足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受众所需。为了适应新形势,记者需要由“全能型”向“专家型”转变,而促成转变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继续学习。

不容讳言的是,如今电视记者趋于年轻化,知识储备及经验不足,在新闻报道中难以抓住事件根本。这种情况下,加强学习尤为重要。而这种学习,不应总是局限于新闻采编技巧与电视表现手段,更应该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不断扩充与深入探究。诚如此,我们的报道方能透视纷繁的事物表象,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探寻本质,我们的评论方能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继续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不少人认为,电视本身是个浮躁的行业,对此,我不敢苟同;有不少人认为,电视行业的浮躁阻碍了从业者的进一步学习,对此,我深有同感。

从来没有哪一个行业从一诞生开始,就拥有着浮躁或者沉稳的属性,决定该行业特性的,是每一个行业从业者的自身属性,电视行业也是如此。但是无疑,要继续学习,我们应当克服现存的浮躁,沉下心来;与此同时,行业内部应当进一步提供学习的机遇、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诚如此,行业幸甚!

“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自创办伊始,《晚间800》就不乏学习的风气,我想,这是栏目能够十六载长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江西电视台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大步向前,作为电视台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果我们每一位从业者都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那么,所有栏目和部门必将更加欣欣向荣,江西电视台的事业,也必将继续蒸蒸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