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文彬的阳谋

魏文彬的阳谋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1 魏文彬的阳谋事隔14年后,魏文彬坦率地承认:当年轰动一时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的公开竞聘是他成功策划的一场“阳谋”。[1]1994年桂花飘香的季节,魏文彬正式出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厅长一职刚刚一年有半。

11.1 魏文彬的阳谋

事隔14年后,魏文彬坦率地承认:当年轰动一时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的公开竞聘是他成功策划的一场“阳谋”。

2008年4月15日,一个烟雨蒙蒙的春日,湖南广电平静悄然地完成了近15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魏文彬因荣升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而结束了他在湖南广电长达15年的执政,副局长、集团总经理、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从他手中接过了帅印。随后魏文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用“一辈子理解最深的三个词”、“一辈子最难解的一个局”和“一辈子最大胆的一次用人”简要回顾了自己在湖南广电的15年执政,并在谈及“一辈子最大胆的一次用人”时坦率地承认,当年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的公开竞聘是一场“阳谋”。

他强调说,是“阳谋”,不是“阴谋”。阳谋、阴谋都是有目的的谋划,区别在于,阴谋的动机和手段都是阴暗卑鄙的,阳谋的动机和手段却是光明磊落的。

以下是《今传媒》杂志刊发的专访中的一段:

记者:当时经济电视台采取全员招聘、独立核算的全新机制,台长人选至关重要,而您的心中早有目标?

魏文彬:可以这么讲,我心里先有了这么个人,才敢来办这个台。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个道理我极深刻地懂得。我认准了欧阳常林这个人。

记者:既然您目标如此明确,那么公开竞聘有什么意义?

魏文彬:这你就错了,意义重大。如果不搞公开竞聘,我天大的力气,也只能把欧阳常林推到副台长的位置上。他当时是湖南电视台对外部(国际部)的副主任兼华夏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的总经理,行政级别是科级。必须修改用人机制,打破论资排辈、逐级提升的陈规,才能及早用上这个人才,让他发挥作用。

记者:那么公开竞聘只是为欧阳常林一个人搭建的舞台吗?

魏文彬:那也不能这么说,这个舞台属于所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但我有信心竞聘的胜利会属于欧阳常林,我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我要是连这点把握也没有,那还谈什么识人之明呢,后面还谈什么辉煌,谈什么奇迹呢。

记者:您会设法将游戏规则定得比较有利于欧阳先生吧。

魏文彬:(笑)制定自己觉得合意、大家觉得合理的游戏规则,还是在阳谋的范畴之内吧。每一种选举,每一个选民都有自己的意中人,这无可厚非是不是。无论什么事,你尽可以去谋,只要你谋得光明正大,谋得别人心服口服。我那个时候在这里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威信,但既然是公开竞聘,我就不会再出手干预过程和结果。我也不排除会发生意外,但是如果有意外发生,应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说明我这里藏龙卧虎。我怎么会怕多发现一些出色的人才呢!这是第一次破格用人,排除了很大阻力,费了不少脑子,冒了不小的风险。到后来,我们这里破格用人的故事就多了。[1]

1994年桂花飘香的季节,魏文彬正式出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厅长一职刚刚一年有半。按照“12341”的规划,他紧锣密鼓地完成了一连串大动作,率领湖南广电以从未有过的紧张步伐匆匆前进。

8月25日,成立全省网络开发指挥部,着手全省有线网络的改造升级与省市整合;9月2日,湖南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落成;9月13日至22日,省长陈邦柱,省委副书记储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选德,副省长潘贵玉等到省厅现场办公,研讨解决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建设相关问题;9月28日,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正式破土动工。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与广播电视中心的破土动工几乎完全同步,湖南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了一则招聘启事: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即将创办湖南经济电视台,面向全省招聘台长。同样内容的启事刊登在《湖南日报》上。

启事在全省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个省级频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把手,不只在当时是空前的,即使在15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是罕见的。近百人参加了公开竞聘,其中有省厅机关和下属媒体的骨干,也有其他省直媒体的人才,也有相当一部分竞聘者来自全省各地、市,包括几个地、市的宣传部长和一些地、市局(台)的优秀干部。总体来说,由于电视台运营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外系统前来应聘的不多。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机关,台长人选的资格审查也极为严格。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资格审查后,近百名应聘者有11人入围,进入最后的环节:竞聘演讲与答辩。

1995年1月28日,竞聘演讲答辩会在湖南电视台演播厅举行。

评委席上阵容显赫,一长溜坐了近二十位“考官”,包括省人事厅和省委组织部派来的把关人以及湖南省广播电视厅的主要领导,还有省内新闻界的专家权威,如新华社湖南分社社长、湖南日报社社长等。对于魏文彬来说,公开竞聘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公开招聘一位台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广泛征集办台方案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借助这样一种方式向全省新闻界推行他的新思路、新观念,他期望着竞聘席与评委席会产生良好的互动。事实上,竞聘者的演讲与答辩,对于在座的专家权威们,未尝不是一种“头脑风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