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打造非视觉新媒体

技术打造非视觉新媒体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T技术打造非视觉新媒体——“听网”陈杉杉 汤海京中国传媒业中不断涌现新媒体的身影。在“新媒体”阵营中,“蓝海”被不断发现,新媒体不断演进成新新媒体。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董事、总经理郑志的看法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移动新媒体,就是以手机为接收与交互的终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全新媒体形式。

IT技术打造非视觉新媒体——“听网”

陈杉杉 汤海京

中国传媒业中不断涌现新媒体的身影。几乎所有关于传媒产业未来的构想都与新媒体和新技术有关:IPTV(互动电视)、3G手机数字电视、电子图书……如今的新媒体在刷新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已经影响到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它将在未来传媒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

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形态与商业模式。对于新媒体的客观定义,历来就有很多不同的争论。有人强调数字化,有人强调互动性,有人强调分众特质。在过去的十年中,新媒体一直与基于固网的Internet紧密相连,像新浪、搜狐等信息门户,当时都被划为新媒体的代表。然而,时代在进步,新媒体的概念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互联网媒体在中国已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已经被国家明确地列为“第四媒体”,从公众的认知而言也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而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与进化,基于方寸屏幕与移动网络的移动新媒体正在崭露头角,并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新旧媒体“冰火两重天”的时候,广播作为唯一的非视觉媒体,也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而“听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与互联网的交互方式,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平民化,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在移动媒体世界靠视觉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创造了又一个非视觉媒体。 “听网”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更是人类获取信息、享受信息的根本需要。

一、移动新媒体赶超传统互联网,“听网”开启互联网听时代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旧了,互联网也旧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空港电视、列车电视算不算新?更新的还有手机媒体、电子杂志等等。 “新媒体”诞生了,可谁能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呢?

互联网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从Modem到ADSL、从E-mail到Blog,互联网无论是带宽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公认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正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成为网络的使用者和爱好者。然而,当新浪开始被称为“传统互联网”时,人们发现,以互联网为主要科目的“新媒体”六年来被不断刷新。在“新媒体”阵营中,“蓝海”被不断发现,新媒体不断演进成新新媒体。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董事、总经理郑志的看法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 “未来的媒体将融合在数字化平台上面,最后的介质既不是电波也不是纸,而是基于3G、4G的无线网络,或者一个友好的、智能化的接收终端。”移动新媒体,就是以手机为接收与交互的终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全新媒体形式。

“听网”支持多种移动信息终端,包括手机、PDA、笔记本等,使用户可以不受设备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享受“听网”的乐趣。因此,这种移动接收使其“无所不在”、“无处不及”。同时,“听网”同样解决了广播受地域限制无法随时随地收听这一问题,做到了离线播放,在无法上网或不愿上网的时候同样可以享受“听网”服务,系统支持内容预先下载,用户可以通过电脑下载自己想听的内容,然后传到手机上播放。在任何地方,随时可以享受到“听网”带来的乐趣。

“听网”不但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作为手机媒体而言,它又包含了以下的特性:

(1)便携性:手机终端与人相伴,基本不受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很方便地把受众从客厅、电脑桌前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随身信息访问。

(2)互动性:手机平台发展至今,无论是手持终端还是局端设备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丰富的互动功能,手机游戏便是典型的例子。

(3)私密性:与传统大众媒体不同,手机媒体通常为私人独立使用。使用者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不受他人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的个性化定制。

(4)跨界性:凭借强大的移动网络支持,手机媒体可以很方便地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其他媒体形成紧密的互动。

(5)增值性:手机平台可以实现灵活的计费,这是传统媒体一直无法企及的。也是在此基础上,移动新媒体可以创造固定收益之外的更多边际收益,甚至以后者为主体。

目前在国内的移动产业链中,已经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移动新媒体形式,并不断对传统媒体形成越来越有力的冲击。 3G来临前夜,移动增值服务产业方兴未艾,成为各方关注和争相进入的领域,不少人期望能发现基于移动平台的无限商机。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政务和移动商务的应用带来新的飞跃,移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面对这个行业里激烈的竞争和无穷的变数,很多人尝试另辟蹊径,从一个相对较为“冷僻”的角度切入,比如搭载互联网内容的另一种方式——“听网”技术。

二、“听网”——非视觉媒体的新生力量

一直以来,广播是唯一的非视觉媒体,声音是广播的特性,也是广播信息不同于其他媒体信息的个性表现。广播所担负的是解放“眼球”的任务,它不属于“眼睛”,而属于“耳朵”。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广播的非视觉特质使其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信息社会里,网络、报纸、电视信息海量:美国的一份报纸一天最多时达1600多版,而电视也有360多个频道。受众视力下降,眼睛不堪重负。而广播这种非视觉媒体的优势或者说这种独有的听觉媒体的优势,担当了解放人们眼睛的重任。因此有学者认为,广播是幻想者的乐园,精神世界的天使;是一种迷人的媒介,一种离不开想象力的媒介,它的根本魅力永远就在于此。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种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收听互联网新闻的服务产品诞生,这一全新的网络技术有一个十分形象的命名——“听网”。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广播通过多种风格的节目主持人和节目类型,显示出到达目标听众的最大能力。也正是由于广播这种独特的节目类型使得播放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局限,“听网”在解决“听”这一传播方式的同时,可“听”的内容几乎囊括所有互联网上的信息。 “听网”相当于传统互联网上的IE。 IE可以访问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与此同时,它的频道和栏目设置就如同广播电台和一档节目,是对互联网信息的又一次整合。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是能够把同样的节目在同一时间传送给成千上万的听众,“听网”的优势则是能够在任一时间将成千上万的节目传送给同一个听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在收听时间和内容上受众被动接受,后者则由受众自主选择。在个性化凸显的今天,显然后者的优势更大一些。可以说“听网”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意“用耳朵去冲浪”,是一种全新互联网体验方式。

曾经有人说“广播是唯一真正便携式的移动媒体”。可以说广播是在大众传媒中既适应动态、又适应静态的陪伴媒体,同时也作为一种背景媒介。这一优势而今“听网”也能做到。 “听网”支持多种移动信息终端,包括手机、PDA、笔记本等,使用户可以不受设备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享受“听网”的乐趣。人们跑步、散步、在轮船上、在飞机上、在公共汽车里、开车时、工作时、走路时都可以收听“听网”。因此,这种移动接收使其“无所不在”、“无处不及”。同时,“听网”也解决了广播受地域限制无法随时随地收听这一问题,做到了离线播放,在无法上网或不愿上网的时候一样可以享受“听网”服务。系统支持内容预先下载,用户可以通过电脑下载自己想听的内容,然后传到手机上播放。在任何地方,随时可以享受到“听网”带来的乐趣。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对《新周刊》说:“新媒体就是从大众媒体向分众媒体演进,从分众媒体向一对一的媒体演进。”而一对一的媒体,就是百度所宣称的“精确化定制”。 “听网”做到了这一点。在移动网络中,由于存在着网络带宽、移动终端能力以及自费标准高昂等诸多限制,使得用户查找信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以往连接方式在现有GPRS移动网络条件下无法达到稳定和经济的移动应用。如何准确、主动、及时将重要的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无疑会大大提高广告的效率,并提供定位相对准确的用户群体。基于“听网”技术的一种手机平台上富客户端的广告精准投放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此项技术已得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

“听网”融合了手机、互联网和广播的媒体优势,是新旧媒体结合的产物。它延续了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使移动媒体得到延展。同时它还具备了新媒体特有的传播效应,丰富了人与互联网的交互方式,使其更加自然,这无疑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这种全新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将对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