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一体化发展打造南京新增长极

以一体化发展打造南京新增长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环境生态一体化通过在江北构建统一的生态发展空间,实施共同的环境保护措施,共同打造适宜人居的良好环境,使江北地区成为南京北部地区的生态屏障。
以一体化发展打造南京新增长极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四、以一体化发展打造南京新增长极

“区域创新试验区”,是借助国内外“试验区”建设经验、基于“区域创新”理论提出的一种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立足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定位,以全面落实南京跨江发展和五大中心建设战略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作为主要推动力,以全方位改革试点为主要特征,形成具有示范功能的江北地区发展一体化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从而将江北地区打造成南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具体来说,“区域创新试验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立足创新。“创新”的主要特点是“首创”,即前无古人,独自创造,在于第一个揭开了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秘密,第一次揭示了某种内在规律或发现、发明某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起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区域创新试验区”是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推动区域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二是强调示范。“试验区”是创新的空间承载区域,是进行创新活动特定的空间地域范围,体现了这些特定区域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区域创新试验区”这个发展模式的实施,首先强调的是带动和示范的力量,即通过创新驱动一个区域的经济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来辐射、影响、推动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而最终形成整个城市的经济与社会一体化发展。三是实现一体化。以往的改革创新多专注于经济层面,与强调发展经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不同,“区域创新试验区”涉及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一体化推进。

作为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腹地和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的潜力区域,江北“区域创新一体化实验区”建设,要以推动长三角西进、苏南苏北融合、江南江北同步等区域共同发展为目标,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发展的一体化:

1.主导产业一体化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在江北“实验区”,要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要一体化推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江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提升江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研发、设计、物流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江北地区现代服务功能,使江北制造企业不用跨江到主城就能得到现代服务的支撑。这既是完善江北地区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减少过江需求从而降低过江交通压力的需要。

2.产业链一体化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实验区”建设要坚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按照“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发展思路,将产业集聚与江北功能定位及工业园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产业链发展一体化。要围绕产业链招商,重点培育发展生物技术、生命科学、软件产业等新兴高端产业发展链。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打造石化产业链为龙头,促进传统产业向品牌化、产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溢出效益。

3.环境生态一体化

通过在江北构建统一的生态发展空间,实施共同的环境保护措施,共同打造适宜人居的良好环境,使江北地区成为南京北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同时,要强化江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利用,针对六合因重化工结构造成的生态承载力有限和浦口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推进江北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均衡发展,引导化工园等地的住宅、服务配套等功能设施向浦口地区转移,一方面促进江北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使江北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服务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都市生活。

4.产学研一体化

以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化学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大学城建设为基础,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从而实现“实验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兼职、培训等形式,加强不同单位科技人员的交流。同时,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城市人才队伍素质为核心,通过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推进“实验区”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及输出的一体化。

5.行政管理一体化

创新一体化即通过行政管理体制转型与制度积累,促使资源配置合理化、高效化,从而形成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与资源配置一体化。因此,冲破传统的体制束缚,实施江北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将浦口与六合两区合并,成立江北行政区,以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来实现、来平衡、来保障江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6.城市功能一体化

按照将江北建设成全市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增强江北区域辐射功能为核心,在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全省“振兴苏北”和安徽“东向发展”为契机,加强南京与合肥及南昌两个省会城市的联系,着力推进江北火车站及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江北物流产业,做到江北地区的大宗物流不过江,减少江北物流过江对江南地区交通造成的影响。同时,积极吸引苏北及安徽地区企业的地区总部到江北落户,使江北地区成为承接长三角辐射中部及苏北地区的区域服务中心,把江北地区打造成为功能一体、辐射周边的南京城市副中心。

7.城乡发展一体化

从融合的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的两个不同特质的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谋求融合发展、协调共生的过程。在江北“区域创新试验区”,要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积极探索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强调依靠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培育来解决“三农”问题,通过产业开发区内为失地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在社区就地进行集中安置的目标,从而营造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

8.流域治理一体化

流经浦口、六合两区的滁河,是南京市江北地区水患比较集中的河流。滁河治理得不到根本好转的最关键症结是管理体制上的分割。由于两岸苏皖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态保护和治理标准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滁河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江北地区设立“区域创新试验区”,有利于推进滁河流域实现“一河统岸”治理,就是以治理标准统一为前提,推进整个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走上“一体化”发展道路,通过整体环境的改变,不断集聚各种发展要素,从而实现滁河流域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水患灾害,促进可持续发展。

9.沿江整治一体化

自2006年开展以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沿江开发“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沿江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南京正在逐步改变“江不见城、城不见江”的景观格局,逐渐改变了长江岸线的环境质量。但沿江地区尤其是江北地区,仍然存在着保护与利用、开发与建设、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不同步问题,这与更高层次推进跨江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与建设生态城市、打造东部绿色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设立江北“区域创新试验区”,不仅能在体制为沿江综合整治创造条件,而且对沿江的功能定位、景观打造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将推动江北沿江地区成为展示南京形象的示范区。

10.建区造城一体化

作为实施全面改革的示范区域,不但要将“区域创新试验区”建成产业集聚区,还要建成现代化的新城区,进一步释放和发挥实验区“强磁场效应”,把吸引力聚合成新的生产力,促进江北地区持续发展。按照“结构合理、配套完善、服务健全”的城市功能要求,在大力发展实验区产业的同时,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区内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从而推进“建区”与“造城”比翼齐飞,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