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教材建设之思考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教材建设之思考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教材建设之思考刘景卉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关教材的建设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据统计,与编辑出版学有关的教材著作已出版100余种。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教材建设之思考

刘景卉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12月,全国高校设立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的院校已有40余家”,“原有的院校为新闻出版行业输送了15届2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和500余名研究生”。(1)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在其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现出了种种问题,如专业定位不清、院校发展规模不当、师资力量匮乏等等。本文仅就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教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的推动下,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建立了图书发行学专业,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从此走上了发展之路。1984年,胡乔木同志多次向教育部建议在高校试办编辑出版专业。在此推动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三地三校同时于1985年开始招收编辑学专业本科生。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之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办编辑学专业,培养本科生或进行第二学位教育。

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学科目录时,将“编辑学”和“图书发行学”合并为“编辑出版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同年,河南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招收出版发行学博士研究生。200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也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了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博士点,编辑出版学向更高一级学科层次发展。”(2)

二、我国编辑出版学教材建设的现状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载体,是专业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关教材的建设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据统计,与编辑出版学有关的教材著作已出版100余种。(3)如武汉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都先后出版了各具特色的相关教材或专著。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教材”。这套教材是1994到1997年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是教育部“八五”规划教材和新闻出版署专业系列教材重点项目,它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编辑出版学教育的空白。2000年,该套教材被教育部列入大学本科指定教材。经辽宁出版集团决定,这套教材由辽海出版社陆续修订再版。2004年,全国已有58所大学使用这套教材。2005年,已有70多所大学使用这套教材。

作为编辑出版学第一套,目前也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套教材,这套教材有力地推动了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教材也慢慢显现出一些不足。有的学者提出,“此套教材的教程之间相关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性,突出表现在不同作者对编辑学同一类基本概念、性质与观点的定性,不同课程的表述不尽相同,易使学习者产生歧解。”(4)这套教材由于编写的时间比较早,修订改动的内容不多,所以,明显感到不少内容已经过时,计划经济的痕迹较重,不符合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关于出版产业近几年进行改制等热点问题,书中少有涉及。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这些都是必须要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的。此外,教材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一个学科当然需要理论支撑,但如果没有鲜活的案例来补充,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读来味同嚼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除了内容上的不足,教材在整体的装帧设计上明显不够美观,制作不够精良。

其他的编辑出版方面的几套教材都各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图书发行,有的则是引进翻译国外的编辑出版方面的著作,但都不够权威,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全面。

总之,现在编辑出版学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教材问题亟待解决。

三、对我国编辑出版学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体系要符合专业特点

教材不仅仅是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参考书,一套体系合理的教材对于学科理论构架体系的确立与完善,对于学科的课程设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教材”就在这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这套教材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刚刚创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校而言,在一开始就拥有了一个规范的教学体系和各个课程相对丰满的内容,省去了大量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的初级性工作,直接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进行专业建设。”(5)

教材的体系要根据其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偏应用型的学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编辑出版学的教材也应体现这一学科特点。首先,要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知识发展史表明,即使现在处于“知识爆炸”时代,但知识系统的基础是相对稳定的。这些基础性知识是其他知识的“母机”,具有广泛的迁移力和强劲的繁殖力。(6)因此,专业教材中应对本学科的历史沿革、基础原理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中规律性的知识。其次,还要注重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基本技能的教授。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发展是典型的“先术后学”,这就可以看出“术”,也就是实践技能在编辑出版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指导学生系统学习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各项实践技能,如熟悉编辑出版基本流程,具有校对和文字处理的能力,了解印刷或电子出版的知识,掌握编辑出版法律法规等等。

简言之,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材就是要体现编辑出版学的有“学”又有“术”的特点,编辑出版理论和编辑出版业务的知识都要“硬”。

(二)教材编辑队伍要专业权威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教材”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编著队伍的强大。这套教材得到了当时新闻出版署卢玉忆、宋木文、刘杲、王益、边春光、袁亮、于友先、桂晓风等领导和中宣部出版局领导的关怀与指导,得到了一大批出版界、教育界资深专家学者的帮助与支持。(7)其编著队伍中集合了阙道隆、罗紫初、肖东发等编辑出版界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编著人员的水平决定了教材内容的水平,这是此套教材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一成功经验在新的教材编写中也必须借鉴。作为高等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本专业中最权威、最系统的知识,因此,教材的编著者也必须是这一领域中的权威人士。同时,教材的编著者最好从事过高校教学工作,对高校的教学方法比较熟悉,这样才能使教材成为适应教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工具。另外,编辑出版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所以其编著者除了要有学界的专家、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外,还应该有业界的资深人士。他们对于行业的发展动态、行业需求把握得最准,了解得最清楚。只有亲身深入实践的人士来参与教材的编写,才能够使教材避免太过于理论化,才能真正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

我国专业教育的教材一向有内容陈旧的诟病。“用过去的知识,编写现时的教材,培养明天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瓶颈。(8)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有的教材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订,学生拿到课本时就发现其中的内容已经成了明日黄花,这样的教材显然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

教材的内容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及时进行更新,时用时新的教材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之间没有形成较大的落差。而现有的编辑出版教材中内容更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辽教版系列教材《出版学概论》中,谈到出版产业状况时,所列举的数字还都是1995年的,十几年过去了,内容却没有及时修订和更新。而这十几年正是出版业发展迅猛的时期,学生却无法从书中了解到其发展态势和现状。再有,新技术对出版业影响方面的教材内容是最应该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更新的。比如,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对出版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催生了数字出版、网上书店,改变了以往出版的形式和发行的方式;而信息化技术系统在出版企业中的应用又改善着企业的管理方式。新技术以及其他种种编辑出版方面的新的发展现状、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观念、新的理论等都应该在教材中被及时反映出来。

总之,教材编写时,一要保证内容反映的是最新的资料,二要保证出版的时间要及时,三要保证经过一段时间就对原有教材进行修订更新,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四)教材形式要实现“立体化”

立体化教材,并不只是给纸质教材配上一张光盘那么简单。立体化教材的真正涵义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支撑平台,依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集合高校丰厚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新型教学工具,按照先进的一体化思路设计的适合于多元化教学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案。(9)从形式上讲,立体化教材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要配备相应的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以及有专业网站、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从内容上讲,立体化教材由主教材、参考书、试题、案例等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立体化教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信息更新加速的时代,纸质教材由于其编写出版等方面的先天限制,其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立体化教材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更新资源库,提供最新的资料下载,这对于纸质教材是十分有利的补充。

编辑出版学教材在立体化方面几乎还没有什么作为。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数字出版早已来到我们身旁,也成为编辑出版学研究的新领域。编辑出版学教材不但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加入新的知识,在表现形式上也应该展示编辑出版的新技术。麦克卢汉有句名言,“媒介即信息。”编辑出版学的教材用新的编辑出版技术来展示新的编辑出版知识,岂不是最好的无言的教授?

结 语

教材建设仅仅是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适合教学的教材能够更好地推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在编辑出版学教育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急需有一批内容规范系统、紧跟时代步伐、形式新颖的教材来辅助学科更好地发展。

【注释】

(1)肖东发、许欢:《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蔡翔、唐颖:《对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

(3)肖东发、许欢:《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龚维忠:《我国高校编辑出版教育刍议》,《编辑学报》2003年4月。

(5)刘拥军、李宏葵:《编辑出版学专业20年发展追溯》,《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2期。

(6)周琦、肖瑛:《高校教材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中国大学教学》 2004年12月。

(7)参考李晓晶:《可贵的编辑出版理论建设——谈“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教材”》。

(8)鲁双庆、杨建宏、邹桂明:《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的设想》,《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

(9)赵志强:《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考》,《北京印刷学院院报》2005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