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文博会观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之路

从文博会观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之路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博会观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之路——访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瑞民朱敏 赵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社会参与,创新体制和机制,面向市场,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文博会观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之路——访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瑞民

朱敏 赵莹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社会参与,创新体制和机制,面向市场,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有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资源,但是经济比较落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和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通过参加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样一个国家级展会,不但可以扩大影响,也能够让甘肃省参与到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

记者: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今年已经举办第三届了,和以往相比,甘肃省此次参加文博会,从参展规模、档次、参展内容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张瑞民:这是甘肃省连续第三次参加深圳文博会,前两次是省文化厅主办的,这次是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前两次是政府唱主角,市场主体是配角,此次参加文博会,我们把市场主体推向前台,让市场主体唱主角,而且我们这次主打民营企业,推介民营企业,所以在甘肃展区,有三分之一是民营企业,数量达到20多家。起初众多的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参加博览会对于他们企业产品营销的重要性,但到了后来民营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的积极性空前活跃。甘肃省有一家汉唐陶艺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深圳文博会的时候,他们的产品拿到了一大批订单,而且是东南亚国家的订单,在那次会上,他们尝到了甜头,这次又来参加,他们现在的生产规模是年产值四亿多,资产三百多亿,目前在搞一个五千万的项目。他们感觉到产品有市场前景、有效益,所以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另外一个纪元公司,在上次文博会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小手工作坊,父子两个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模仿,制作复制品。在上一次文博会上,他们拿到了一大批订单,现在这家公司准备在澳大利亚开自己的专营店。另外,我们参加这次展会,要突出的是讲求实效,不过分考虑形象工程。突出项目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项目来支撑,主要是靠好的项目来吸引外界的关注,既然是产业,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既然是市场行为,企业首先要考虑有好的投入产出率,考虑回报,考虑效益。效益的关键是看你的项目怎么样,所以我们把项目作为重点。2008年甘肃省参加深圳文博会将完全面向市场,由政府出资,统一为甘肃的参展商设计展台、招商、招展,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甘肃省这次参加深圳文博会,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让甘肃的企业家更好地、更充分地了解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开阔眼界;第二是利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综合性的、国际性的大展会,宣传甘肃,把我们的文章做出来。

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我们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我们开发的层次很低、规模小、效益差,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第一个我们放手让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开发我们的文化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把它做大做强;第二个我们要依靠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这样一些要素,参与我们文化的开发,和甘肃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和当地的民营文化企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它做大做强。

记者:在此次文博会上甘肃省在项目洽谈上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张瑞民:这次文博会上,甘肃省签约的项目一共有27个,这些项目全部是合同项目。这27个项目有两种层次,一种是26个项目我们签了14.7亿,另外还有一个项目是3亿欧元,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是30亿元。这个项目是甘肃省与意大利合作,根据我国汉朝时发生在甘肃的一段真实历史投拍的电影《消失的罗马军团》,在深圳文博会上、在各种场所,甘肃省都重点推介了这个项目,现在我们已经建设了一条复古的罗马街,就在甘肃省的永康,也是故事的发生地,同时还编写了一部同名的电视剧。应当说,“成果在展会、工夫在会外。”在深圳文博会上,我们要向外商、向投资商推出好的项目,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来做。借助展会这样一个机遇,推动各个方面的工作,把项目的深度、广度、精度大大地推进。没有这样一个展会,工作也在做,但是力度不够、深度不够、精度不够。

记者:围绕这些签约项目甘肃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瑞民:首先,利用展会推动项目,其次也推动了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项目签订之后,必须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后续工作不能推进的话,再好的项目也不会成功的。所以要扩大宣传、扩大推介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我在前期已经做了一些项目,我在会上也签约了,同时我又带来新的项目,一批投资商就会在这寻找商机,充分发挥展会的桥梁作用、平台作用。展会是沟通市场和企业家的桥梁,是搭建合作的平台,是看好发展的舞台。我们把一批好的文化产品带到深圳文博会上来,第一是推介,第二是通过这些产品了解现在大众的审美需求、审美趋向,看看我们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怎么样。我们这次选了八大类、120多种产品来参加深圳文博会。这些产品在深圳一方面销售,另一方面也在寻找合作伙伴,一些合作伙伴看到我们这些产品有市场前景,就加盟进一步投资,把它上规模、上水平。我们省的产品销售可以说很可观,是销售最红火的省份之一,这是我们达到的第一个效果。另外,我们这批产品已经寻找到一批合作者,拿到了一批订单。还有一批产品,已经有大批客商对它们非常感兴趣,或者是签订供货、采购合同,或者是想参与投资开发,前景非常好。

记者:甘肃省政府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张瑞民:甘肃省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一”,就是一套好的政策、一个好的规划、一批好的产品、一批好的企业、一个好的环境。政策方面,甘肃已经有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同时配合文化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甘肃是一个财力非常匮乏的省,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财政的收支平衡,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由财政安排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这些专项资金主要对一些优秀企业、优秀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倾斜,用这个办法加以扶持。每年组织专家对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申报项目进行论证,最终选出那些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大、增值空间大、带动影响力大的项目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银行贷款方面,政府采取贴息的方式加以扶持。规划方面,甘肃省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各个市的文化系统都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部门,这部以政府的名义颁布的规划,是甘肃省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需要付诸实施,是有效率、有效应的,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和政策都是要落实的,不是唱空头戏。产品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批好的产品,但是还不满意。第一批好的产品怎么起来的?就是鼓励民间力量,充分活跃起来,先热闹起来,大家都在做,在做的过程肯定会产生一批有市场前景、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产品,大家都来做,就一定会产生一批好的产品、一批好的企业,我们在去年全省民俗民间文化产业经验交流会上,推出了12家文化企业进行经验交流。主要是介绍他们的经验,树立典型,对他们方方面面加以帮助、扶持,让他们发展壮大,来带动其他的企业发展。最后一个是环境。好的环境要求我们营造重视民营文化企业,支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舆论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打击、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的企业。

记者: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方面,甘肃省各个政府管理机构怎样形成有效的整合和联动?

张瑞民:甘肃设有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不仅有宣传文化的功能,而且有财政、发展、土地、税收、工商、人事、劳动等综合政府经济、行政管理的职能。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不是常设机构,而是一个议事决策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它既有决策权,也有执行权。执行权就在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也有协调的作用,在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当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宣传部门就可以出面来解决,包括政策的协调,也包括他们之间具体问题的协调,政府主要是给政策,营造大环境。

记者:甘肃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什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张瑞民:我们在两个领域缺乏优势,第一个领域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比如说动漫。第二是传统的传媒领域,比如说报业、广电这些领域。

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方面。这些文化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我们放手让民营企业去开发,因为它会对传统的民间文化起到一个很好的继承作用,不会影响到意识形态,所以放手让民间资本去做。正因为甘肃文化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民营企业有广阔的前景。甘肃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甘肃的优势品牌来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做大甘肃的文化品牌。比如甘肃省的《读者》杂志,发行量排名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月发行一千万份。甘肃省近年来在文化产业方面,做优、做精做到了,做大做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要寻找战略投资者,比如说敦煌文化的开发,就是一个重要文化品牌。此次文博会也形成了一些重点推介品牌,并使这些品牌向着做优做精做强做大的方向发展,向着品牌带动、多元经营、规模发展的方向发展。甘肃的现代文化并非没有实力,比如说甘肃的舞剧《丝路花雨》剧组这次带了敦煌舞,在舞台精品馆展演以后,有8家企业已经要和我们签订长期的演出合同。《丝路花雨》在1993年上演1300多场,创下了舞剧演出场次的世界之最,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文化创意产业从国际上来说,是靠创意思维赚取利益,是靠点子赚钱、靠智慧赚钱。而甘肃目前还需要靠资源,我们的思路是依托甘肃的资源优势,两头对外。所谓两头对外,即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我们要从外面引进来;产品不能局限于甘肃的市场,要走向全国市场、世界市场。当前全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各个省的思路和发展模式都不一样,关键要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健康地发展。比如说深圳,就不能采取甘肃的发展模式,深圳依靠的是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和高技术产业,这是深圳的优势所在。北京则着重发展大的传媒、报业、广电集团。甘肃现阶段应把民间力量调动起来,把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挖掘出来,把甘肃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样甘肃的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好的未来。

img21

齐勇锋:历史学博士,现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顾问。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若干重大课题和有关政策的研究工作,一些重要政策建议得到中央高层领导重视,为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纳。主编和合作出版学术专著、译著5本,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和媒体专访百余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