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

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地理学家提出的有关产业集聚问题的理论,主要有增长极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以及新产业区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为政府通过政策干预促进产业集聚提供了理论支持;新产业区理论则涉及到了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产业文化、社会资本等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对传统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的扩展和深化。

2.2.3 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角度看,产业集聚是一种地理现象,因为它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因此,研究产业集聚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地理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济地理学家提出的有关产业集聚问题的理论,主要有增长极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以及新产业区理论。

增长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经济学家帕鲁(François Perroux)。他在1950年提出了“经济空间”的概念,并将“经济空间”界定为“各种不同经济关系的集合,是抽象关系的构成体”。在帕鲁看来,经济空间可以分成三类:即工厂占有由计划所定义的空间;工厂占有作为力场的空间;工厂占有同质集聚体的空间。“增长极”的概念出现于第二类空间中。所谓“增长极”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增长极理论运用“增长极”的概念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即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当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由苏联学者在总结苏联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科洛索夫斯基、普洛波斯特、涅克拉索夫、彭德曼等学者以及苏联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提出了“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其中科洛索夫斯基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给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这样的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相互制约的结合)就称为“生产综合体”。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结构表明它是一种产业集聚,集聚的核心是专门化企业,围绕着核心产业有关联类企业、依附类企业以及所有企业共同享用的基础设施。因此可以说,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集聚体。

新产业区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7年意大利社会学者巴格那斯科(Bagnasco)通过对意大利东北部(第三意大利)地区特点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并将“新产业区”界定为“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为政府通过政策干预促进产业集聚提供了理论支持;新产业区理论则涉及到了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产业文化、社会资本等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对传统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的扩展和深化。但是,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