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加工原则

明确加工原则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2 明确加工原则任务内容某部歌颂在全国抗洪抢险斗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的书稿,其中描写了一位局长几天几夜都扑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坚决不下火线。可以说,自审稿起至样品检查止的编辑工作全过程,也是编辑充分展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任务2 明确加工原则

任务内容

某部歌颂在全国抗洪抢险斗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的书稿,其中描写了一位局长几天几夜都扑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坚决不下火线。为了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连自己的儿子大学刚毕业找工作的事也顾不上,没时间找人想办法安排,结果儿子只好跑到深圳外资企业去打工。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谈谈你的处理方法。

编辑加工书稿,要坚持以下原则。

1)文责自负原则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文责自负,作者有权保护作品的完整。编辑不能对作者的书稿作实质性的修改,不能修改作者的观点,作品的内容。稿件中的重大修改须经作者同意。编辑加工中可能发现稿件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如政治问题、学术问题等。这时编辑要及时与作者沟通,请作者自行修改。如果编辑直接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如文中改动较多,清样出来后要交作者看清样。

【任务知识案例】

某作者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科研课题的论文,里面涉及一些作者通过科研得出的结论,编辑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觉得有点问题,便与作者沟通,请此方面的专家帮助对论文进行评审、修改,使论文的观点和内容更加科学

①某部谈论教育教学改革的书稿,编辑认为缺少例子显得缺乏说服力,为了使文章内容充实,编辑加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例子。你怎样看待此编辑的行为。

②有本给农村读者介绍如何防治杂草知识的书稿,书名为《扑灭绿色火焰》,编辑认为书名虽生动却使人懵懂,甚至产生歧义。如果你是这位编辑,请重新拟写书名。

2)尊重作者原则

编辑在审改加工稿件过程中,要尽量把握作者的意图,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内容,努力保持作品的原貌。修改时要顺着原意改动,不能改变作品的原意;要保持原作的特点和风格。如原作中直接引用名人言论,我们通常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进行转述修改。

尊重作者原则对于学术专著尤为重要,因为学术专著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形式、内容比较自由,文字不拘一格。学术专著对形式和内容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文字也是力求科学、严谨。编辑容易扼杀作者个性,中规中矩,合乎规范,套在一个模式下,使学术专著千人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在规范的前提下,努力保留作者的创作风格,寻找文章的个性闪光之处,并将之发扬光大,就难能可贵了。

【注意】审改加工是编辑创造性的劳动,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编辑的烙印,如编辑个人的文字风格、语言习惯等都会在他所修改过的稿件中体现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与尊重作者的原则并不冲突。

在编辑领域,有这样的认识:名人名家的书稿不需要加工,新人新手的书稿要精加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对稿不对人原则

编辑在修改加工稿件时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不能妄自菲薄,对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书稿,不作必要的编辑加工;也不能妄自尊大,对普通作者的文章就百般挑剔,大加删改。稿件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文章在未编辑出版之前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品,都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讹误和纰漏,编辑工作就是给这些文章“挑错”,无论是谁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标点,编辑都要严格把关,是差错都要坚决消灭。编辑在审改加工稿件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公允心,对稿不对人。

加工下面一段文字。

我国的出版活动历史悠久。早在纸张发明之前,就有雕版印刷的书籍。继印刷术之后发明的纸张,使书籍有了新的载体材料,促进了出版活动的发展。在出版活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曾出现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到20世纪初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成为我国出版业三大巨头,北京成为我国的出版中心。但是,当时的出版物种类还不多,品种也较少。

现代出版物分为六大类。六大类出版物中,历史最长的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和音像制品,后来又出现了期刊、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历史最短的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各类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内容信息和出版方式不同。例如,互联网出版物在发行过程中随时可以按需复制,而图书的复制数量应在发行前确定。

出版物的生产由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阶段构成。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的内容,物质生产过程除了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外,还能把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编辑要进行创造性劳动,使作品得到优化和增值,具有更高的质量,从而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自审稿起至样品检查止的编辑工作全过程,也是编辑充分展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出版活动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要求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追求经济效益。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规模效应第一”的原则,通过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精品出版物的不断积累而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能够持续发展。

4)需改必改原则

(1)经过查实,属于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学术性的错误,一定要改

稿件中的政治性问题在加工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如书稿中“旅行团一行十二人在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留下了愉快的足迹。”应改为“旅行团一行十二人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留下了愉快的足迹。”1997年颁发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把由于疏忽造成的涉及政治性内容的错误称为“政治性差错”,与“科学技术性差错”并列为最严重的编校质量差错。

要善于提出和发现稿件中的科学性错误。书稿上的科学性错误表现为:概念、定义、原理的表达不清楚和不准确,前后矛盾;名词术语不规范,前后不一致;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等。

对书稿中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插图的缩放、公式的排法等要一一标注清楚。

(2)经过核对,确定与来源不符的引文、数据、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一定要改

编辑查对引文,要结合引文思考,若发现引文“断章取义”或使用不当,一定要改过来,有的甚至涉及论点,更要慎重。对于一般的常识性的数据、任务、时间、地点等错误,如果加工编辑的知识水平低下或工作时漫不经心,极易留下笑柄。在书稿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作者的笔误,如“1928—1897(应为1828—1897)”或知识缺乏造成失误如“人们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常在夜里将王羲之贴在门上的春联揭走。王羲之无奈在一年除夕那天,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在门上。夜里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句。一般认为,春联在五代才出现,王羲之是东晋人,所以写春联就显得蹊跷,除夕有月光就更令人不可思议。

指出下面句子的知识性错误。

①清代学者洪亮吉,他的文集和历来其他学者的文集一样,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就包含了他的《人口论》著作,比达尔文还早半个世纪。

②1997年7月1日前,陈方安生的官名叫布政司……历史上沿用了六百多年的官名,终于“寿终正寝”了。

③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④李白《蜀道难》说他“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山顶上的参和山谷中的井都触摸到了,可见险峻。

(3)同一书稿要通过查对统一所有的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符号、代号、序号等

各行各业所用的名词和术语都是有规定的,要符合本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要使用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标准名词,要依照国家标准予以执行。如公尺要改成米,毫米汞柱要改成帕或千帕,马力要改成瓦,电流改成电流强度等。

(4)稿件层次结构零乱,违反逻辑规律,一定要改

编辑加工的第一步是对整本书稿进行浏览,对全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避免具体加工时的盲目性。有的书稿的结构层次较混乱,这时就应该和作者商量重新调整,方便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如在加工某本以专题来阐述热点类问题的书稿时,发现整本书的每个专题虽然标题不一样,但是材料内容有雷同或交叉重复的现象,此时就必须与作者协商,重新考虑调整每个专题的内容。

(5)图、表上已经明确给出的材料,正文中又重复出现时,一定要改

图、表上已经给出的材料,在正文中重复出现,显得很啰唆、拖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将正文中重复的表述删除。

(6)与正文不相符的图、表、名词、序号,一定要改

这种情况在理工类图书中很多,加工此类书稿要注意图、表与正文的对应关系,一定要按照先正文,后图、表的顺序进行稿件的编排。

(7)离题、出题、啰唆的句子和段落必须剔除,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大话、套话也要剔除

有的作者在写作时,思路太过分散,常常会出现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这时,作为加工编辑要“大刀阔斧”,以保持整部书稿鲜明的主题。

(8)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的差错,一定要改

进行编辑加工的首要任务就是消灭差错,对书稿中的错别字、自造字、停止使用的简体字,以及在写作过程中的笔误、疏漏,要及时改正,句子的表达要符合修辞的规律和逻辑,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正确。

下面一段话左边是原稿,右边是编辑的修改,试分析他的修改行为。

img11

5)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原则

(1)文字

如教辅类图书不同于文艺、社科等类图书,它对文字的要求是文通字顺,无病句、无错字、无歧义、无逻辑混乱现象;若文字没有“硬伤”,则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润色、加工。

(2)文风

尽量尊重、保持作者的语言风格,只将错字、病句、有歧义和逻辑混乱之处加以修改即可,不要按照编辑自己的语言习惯修改作者的书稿。

(3)体例、版式

以已做的书稿体例、版式设计为依据,将其中不一致之处进行统一即可,切勿按照编辑个人的喜好和意愿对书稿的体例、版式重新设计或做大的改动。

【注意】书稿经过加工后,要比作者的原稿明显变好,否则,就没有改的必要,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一般不属于错误的范畴。如果编辑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去加以改正,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于自己不懂或不太清楚的问题,要向作者提出,由作者去修改。编辑在对书稿内容进行修改时,务必做到下笔有据,所据确凿,特别是对答案、数据、观点和阐述概念的文字进行修改时,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十分的把握,杜绝“对改错”或“错改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