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音响的一般连接使用技巧

广播音响的一般连接使用技巧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广播音响的一般连接使用技巧以上我们从蒙太奇构思的角度阐述了广播音响的连接。为了尊重广播人的这一习惯,体现广播特点,这里,我们沿用“揣手”的叫法。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因为要揣手,所以音频信号在制作时一般先放在两条音轨上,经适当调整后再进行合成。

第四节 广播音响的一般连接使用技巧

以上我们从蒙太奇构思的角度阐述了广播音响的连接。我们知道,同样的蒙太奇构思,也会有不同的连接手法,比如是采用“硬连接”还是“软连接”,或者是“渐隐”、“渐显”,“淡出”、“淡入”等,这也是很有讲究的。但在广播界,对此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或行话,叫“揣手”或“不揣手”——很像冬天两手抱在胸前揣在袖子里的样子。为了尊重广播人的这一习惯,体现广播特点,这里,我们沿用“揣手”的叫法。那么,什么叫“揣手”或“不揣手”?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一、不揣手连接(切换式)

所谓不揣手连接,就是前一个音响正常结束,后一个音响正常开始(不重叠)。这里又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强强不揣手连接

即前一个音响正常音量结束,后一个音响正常音量开始,连接处不重叠。请看图5-4,磁头线两端为两段不同的音响,二者紧密相连。

img36

图5-4

这样的连接最为常见,像前面介绍的“连续式蒙太奇”中的阐述式、听看式、疑问回答式和点题展开式,都可以采用这种连接。当然除此之外,这种方法在广播中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列举出不少:

——打点,报时;

——主持人:“下面请听歌曲”,(紧接)歌曲起;

——主持人:“这次节目播送完了”,(接)音乐起;

——前一个节目结束,后一个节目的开始曲响起。

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切换式连接。这可以说是广播中使用最多的连接方式,它具有紧凑、自然的特点。

2.前弱后强不揣手连接

即前一个音响音量渐弱直至结束,后一个音响在前一个音响结束后开始,绝不重叠。请看图5-5:

img37

图5-5

这样的连接,由于第一个音响是渐弱结束,因此会产生比较强的终止感。所以这样的连接,常常用在一个段落的结束,一个新段落的开始。

3.前强后弱不揣手连接

即前一个音响音量不减正常结束,后一个音响弱起渐入,也不重叠。请看图5-6:

img38

图5-6

这样的连接,效果比较多样,可以是新段落的开始,也可以是一种情绪的转换。

4.弱弱不揣手连接

请看图5-7:

img39

图5-7

广播中弱出弱起的形式,类似“><”这样而又不揣手的,不是很常见。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在广播中,正常的不揣手连接应该是等前一个音响正常结束后才开始后一个音响,如果是前一个音响没到结束便硬将其结束,后一个音响随即出现,这样的切换叫“硬切”,一般来讲,这应该是一种硬伤。但事物没有绝对的,本书中就有一个“硬切”的例子,而且感觉还非常好。这就是录音专稿《强大了的中国是你的朋友》,其中有这样一段:

……在西风劲吹的1911年,又一次机遇摆在中国人面前,海旗号巡洋舰横穿三大洋四大洲,但终因舰船补给等原因而与环球航行失之交臂。(硬切)在21世纪之初……

这段讲述一直衬着背景音乐。但就在播音员播到“失之交臂”这个地方,前一段音乐(比较舒缓的)还没有结束就突然切断,然后没有任何停顿便瞬间强起了后一段音乐(比较激昂的),这样的处理应该说在广播中并不多见。但我们说,正是这样的处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一种新、旧世纪两重天的感觉。这也应该归功于蒙太奇的构思与连接技巧。

二、揣手连接

所谓揣手连接,这是一个颇为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声音在连接时有所重叠。它很像电影中的“淡出淡入”等手法,具体有下面三种形式:

1.弱强式揣手连接

即渐弱的音响不等声音消失马上与一个正常音量的音响揣手连接。我们常在稿件中标注的“压混”,绝大部分指的就是这种揣手连接方式。请看图5-8。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因为要揣手,所以音频信号在制作时一般先放在两条音轨上,经适当调整后再进行合成。

img40

图5-8

这样的连接方式,前面减弱的音响可以是一段讲话,也可以是一段音乐,或者是一段自然音响,不等音响结束,后面的音响即正常音量进入。这种连接方式,给人以连接紧密之感。

2.强弱式揣手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前面正常结束的常常是讲话,后面淡入的常常是歌曲。它常用在动情之处的烘托(悄悄进入后成为衬乐),或者是相对应地提到某一情节时,音响“渐渐”进入。像《珠峰日记》后面的歌声,以及《强大了大的中国是你的朋友》后面的歌声,都是用这种方法连接的——后面的音响逐渐进入,待前面的音响结束后扬起。如图5-9:

img41

图5-9

3.弱弱式揣手连接

就是前一个音响渐弱结束,后一个音响渐强开始,当中有一段音响相重叠。请看图5-10:

img42

图5-10

这样的连接,具有自然、紧凑的特点。它常用于两段音乐的连接,两段讲话之间这样连接则不多见。

另外,在音响使用中,也有在某种情况下采取改变音色或改变语速的方法的。

改变音色,通常是由于被采访人不愿公开身份,不让熟悉他的人听出来。过去的做法是采用磁带“加转”或“减转”的办法,使声音变细或变粗,现在有了数字技术,这样的“处理”就更加简单。

关于改变语速,这里有个用得非常出色的例子——专题节目《破解家电新名词》(获200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一等奖,天津台):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科学不科学”的问题,既享受过科学消费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也遭遇过不科学消费造成的麻烦和困惑。我们的记者刘强来到本市比较大的家电城,很多消费者都有同样的困惑:

【出音响】售货员:纳米洗衣机听没听说过?(语速越来越快)这纳米洗衣机好啊!是我们最新研制的!它是最先进的最科学的……嗨!(语速恢复正常)总而言之,纳米洗衣机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防止污垢沉积,无论使用多长时间,洗衣机也能自洁……

这段音响不仅配着歌曲《雾里看花》,而且让语速越来越快,这样使用,在不违背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巧妙而含蓄地批评了商家“忽悠”消费者,夸大产品性能的做法,让人忍俊不禁又拍案叫绝。编辑这样的音响,记者采取了“时间拉伸”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