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代精神的雕塑

时代精神的雕塑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边的案例十一:时代精神的雕塑——《红旗渠故事》由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手拍摄的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不仅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并获得了当年度“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的一等奖。《红旗渠故事》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也代表了我们的多种思考。

身边的案例十一:时代精神的雕塑——《红旗渠故事》

由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手拍摄的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不仅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并获得了当年度“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的一等奖。它从题材的选择上,就印证了电视节目要弘扬人文精神的正确导向。

我们选择这个题材,是基于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某种思考。首先河南是农业大省,我们拍电视剧,就是要瞄准农村题材,这是我们的长项。再则是红旗渠的故事发生在30年前,那时人们看它,是把它作为一种先进典型,而它自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结却没有被很好地发掘,以至于它的价值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第三点,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底要不要包涵艰苦奋斗的精神?到底要用一种什么精神去支撑我们的民族?红旗渠精神能否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融合?最后一点,电视剧创作怎样才能完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作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能和时代共谐振,从而达到教育人、鼓舞人、提高人的目的呢?于是,《红旗渠故事》就从众多的题材中脱颖而出,它包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一、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

红旗渠的故事虽然发生在30年前,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从古老的寓言故事《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中,从红军长征的惊世壮举中,透过历史的帷幕,我们可以依稀看见那种一脉相承的东西。它们都创造了一种人间奇迹,一种非到濒临绝境、非到山穷水尽,就无法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奇迹。这是一种在平常看不见的精神,每每它出现时,必艰苦卓绝,也必创造奇迹。变则通,不变则灭。穿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到无数个奇迹创造者树起的航标灯,而活在寓言故事中的老愚公,和以爬雪山过草地之举震撼世界的红军,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到了20世纪60年代,备受缺水之苦以至于难以生存的林县人,因为修造了红旗渠这条人造天河而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创造了又一个人类奇迹。这是一种用民族文化的甘露滋润、浇灌、成长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搏斗的法宝,是一种存活于民族肌体中的生命密码。

二、厚重古朴的民族情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千年的历史成就了许多独特的、极具民族色彩的东西,称它为情结也好,为民族传统也罢,它埋藏于华夏子孙的心中。散则为星星点点,聚则为冲天火焰。每当一个具体的事物作载体时,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就会应者云集。这种情结,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素质,在与自然搏斗,与外来侵略者抗争时,就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这种精神,它就是不服输、不怕难。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身上,与生俱来就有这种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亲和力的体现,它能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产生共鸣。

三、科学理性的创造精神

修建红旗渠是人类征服大自然和命运抗争的创举。这个过程既是艰辛的,又是充满欢乐和智慧的,因为这种行动完全是自觉的。它向世人证明:奇迹的创造是靠科学、靠智慧。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大自然又启迪和开掘了人类的智慧。修建红旗渠,不但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改革开放后,又引出了林县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创举。这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改变,还包含了人本身眼界和素质的改变。一批掌握高难度建筑技术的能工巧匠,成为山里人掌握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市场经济到来、山门大开时,到全国各地承揽工程。修红旗渠不仅仅解决了吃水的问题,也造就了一批高技术品位的人,这不正是使林县受益无穷的财富吗?我们现在讲和市场经济接轨,而得了先机的林县人,早就靠先进技术和市场经济接轨了,这就是修红旗渠今天的现实意义。如果电视剧把这种理念传导给了观众,那么,这种深层挖掘就达到了目的。

四、执著追求的艺术精神

剧组是在环境艰苦、气候恶劣的情况下拍摄此剧的。整个拍摄过程险象环生,总制片和导演每天都为安全捏着一把汗。若在离驻地比较近的地方拍戏,演员宁愿走路去,也不愿坐车,那路实在是太险了。在深山沟拍戏,没有人叫苦叫累,整个剧组是用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完成拍摄任务的。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电视艺术创作的成功,归功于李佩甫、都晓这两位执著于艺术的创作者珠联璧合的再创作,是一种超越个人智慧的艺术探索。画面的凝重古朴和人物的真实可信,共同创造出一种风格。历史和现实尽量接近,达到了主题重大、思想深刻、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时间远、精神近、题材旧、主题新的感觉。对改革开放的年代需要什么样的精神,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部电视剧不仅进行了积极地探寻,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这部电视剧播出时,正赶上1998抗洪接近尾声。洪水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构造了呼吁艰苦奋斗精神最好的历史背景。将红旗渠精神和抗洪精神拿来两厢对照,不同事件、不同时间,却贯穿着同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就更加闪烁光彩、弥足珍贵,成为了可以感觉到、可以触摸到、可以细细品味、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凝聚一个民族,撑起千年历史,可以历久弥坚地指导中华民族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来。在98抗洪后播出的《红旗渠故事》,正是在洪水冲击堤坝、敲起长鸣的警钟之时,这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一种撞击灵魂、久别重逢的思想感应。中央台又精心安排在国庆节前后,作为国庆献礼片播出。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使该剧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冲击力。

我们国家不仅是电视剧的生产大国,也是电视剧的消费大国。与电视媒体共同发展起来的电视剧市场,成为文化产品的半壁江山。怎样“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电视剧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加以解决的课题。《红旗渠故事》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也代表了我们的多种思考。它像一个多面体,把它置放于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从每一个层面去观照,都可看出它的特色来。尤其是在思想解放和科学创造的结合上,更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一个民族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在过去和现在创造了很多奇迹,这种精神植根于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这种精神可以指导林县人创造红旗渠这样的人间奇迹,也可以指导今天跨进市场经济的中国,在“三个有利于”原则指导下,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在人文精神的构建和人文情怀的展示方面,电视工作者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洞察事物本质的目光和精湛的艺术水准创作精品。并以此引导人们去关注和保护我们的家园,引导人们关注人、关注人生的目的。用真实的生活、生动的故事、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旋律去“浇灌”现代人的精神荒漠,使之变为绿洲。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思想,倡导的即是人与天地和谐共存、人类互爱的人文精神。与我们现在论及的“人文关怀”、“人文理念”、“生物多样性”、“地球村”等思想,都有着一曲同工、相互应和之妙。它们绵延流向人类文明的总体目标,也决定了人文精神的永恒价值取向。所以,借助于先进的传媒手段,以人文精神医治“现代病”,是电视艺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现实、引导未来。21世纪的电视产业要以人为本,制作饱含人文精神底蕴的精品,引导和开拓市场,为电视观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导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