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关系符号

互动关系符号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互动关系符号——触摸丈夫抚摸妻子的秀发,妻子感到温馨;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女儿觉得安全;儿媳搀扶着婆婆散步,婆婆感到自豪;姐姐握着遇到伤心事的妹妹的手安慰她,妹妹感到更有信心和力量……触摸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符号,一直是体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这种触摸饥渴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触摸动作或摆弄实物等非言语传播方式来表达的。

三、互动关系符号——触摸

丈夫抚摸妻子的秀发,妻子感到温馨;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女儿觉得安全;儿媳搀扶着婆婆散步,婆婆感到自豪;姐姐握着遇到伤心事的妹妹的手安慰她,妹妹感到更有信心和力量……

我们需要触摸他人,也希望被他人触摸,如果得不到触摸,我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健康将受到影响,因为,触摸是人类交流信息、传递情感、解除孤独的重要途径。

触摸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符号,一直是体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理查德·赫斯林博士将各种各样的触摸分为五类:功能—职业性触摸、社交—礼节性触摸、友爱—热情的触摸、情爱—亲密的触摸和唤起情欲的触摸。

功能—职业性触摸指的是不带感情的、冷淡的、公事公办式的触摸,比如医生把听诊器放在你胸部的同时,把一只手放在你肩上。这种情况下,医生是用触摸进行工作。

社交—礼节性触摸是根据一种文化确定的准则,作为承认、接纳对方的一种方法,比如握手便是最常见的礼节性触摸。

友爱—热情的触摸是亲朋好友在友爱—热情范围内的触摸,比如两位久别的朋友在机场相见时的热情拥抱。

情爱—亲密的触摸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抚摸别人的脸。这类触摸多发生在情侣之间。

唤起情欲的触摸是触摸发展的最高阶段,此范畴内的触摸首先被看成是一种肉体诱惑力的表现。

触摸是借身体接触来传达情感的,它远不止发生在亲子、情侣与夫妻之间。按照莫里斯的观点,人一生的触摸又划分为五个阶段:

·胎内接触。人在未出生之前,就在母体内得到温暖的抚爱了,人类最初的亲密肉体接触的印象也产生于母胎。

·乳儿期触摸。婴幼儿时期需要父母或亲人的搂抱、抚拍和亲昵等触摸,如果缺乏这类触摸,孩子就会产生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智力发育,这类触摸被称之为触摸教育(touch education)。触摸教育产生的亲密性在长大成人之后转变为各种形态。

·成人期触摸。这个时期的触摸已丧失幼儿期的亲密性,代之以性的亲密性,主要是夫妻、情侣间的性接触。

·被压抑的触摸。在成人世界里,肉体接触具有性的意义,因此受到社会的制约,人们便不得不给这种触摸戴上“面具”,握手、表示问候的拥抱、亲吻这类礼仪性触摸便是以社会亲密性代替性的亲密性的变通行为。

·自我触摸。人触摸自己的身体实质上意味着“两个人”的接触,即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两个人进行触摸的“舞台”。这种自我触摸可解释为自我安抚,包括为了弥补和掩饰某一信息而在无意中做出触摸自己身体的各种动作,“是无意识地模仿被他人触摸的动作”(5),常见的有托下巴、抓头发、拍胸脯、叉腰、摸嘴唇、托太阳穴、敲头、抱腿、挖耳朵等。这类触摸虽然具有无意识性质,但并不意味着无意义,相反,它们可以为了解人们内心精神状态提供真实的、未受意识干预的宝贵线索。许多高收入、高素质、高级行政官员能成功地控制自我安抚性小动作、小行为,很少有从理性层次“泄漏”出去的非言语信息。

两个人身体接触便意味着他们逐渐克服了个人尽力想维护的自身空间的自然倾向。汉语中有个成语叫“亲密无间”,可解释为“没有距离”的身体接触便传播出两人非常亲密的信息。而英语中“感情”一词为“feelings”,词根“feel”便是“触摸、感觉”之意,“深受感动”英语表达为“deep ly touched”,“touch”本意也是“触摸、接触”之意。语言中这些大量的有关触觉的比喻不仅说明了触摸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触摸极为重要的非言语信息传播功能。

当你心烦意乱或痛苦忧伤之时,别人的拥抱对你来说不啻为一种慰藉;当你希望亲近、可对方却没有搂抱你时,你会感到失望和伤心;当你夜不能寐之时有人搂着你可能会帮你早日进入梦乡……触摸对人类的重要性也无须赘言,仅从婴儿得到母亲爱抚而保持心理平静的现象就可得到印证。当婴儿被抱在怀里摇着、拍着时,传入的神经冲动便不断地刺激着协调运动的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这一过程至少要延续到两岁,如果婴儿得不到父母的爱抚、搂抱等身体触摸,他的情绪中心的通路就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就会表现出不定期的粗暴行为。因此,在婴幼儿护理、抚养过程中,触摸如同阳光和空气,是儿童大脑发育的特殊营养品。现在,美国许多医生鼓励产妇触摸自己的孩子,有的妇幼医院还打出了这样的标语:“你今天拥抱过你的孩子吗?”

触摸总是传播着强烈的感情信息。机场送别友人时,无言的紧紧拥抱所表达的离情别意远远胜于言语。

触摸的种类影响着情绪的非言语含义。比如轻轻拍打可能与嬉戏有联系,但抚摸则与亲热、爱情、性欲相关了。

触摸的部位有助于我们对非言语含义的解码。比如,无论何种形式对手的触摸都被看作是愉快的、热情的、友好的,然而对下身器官的触摸,无论哪种方式都不会被认为是闹着玩儿的。

触摸与不触摸传播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态度,触摸总是和积极的态度相关,而缺乏触摸则和否定态度联系在一起。鄙视、不尊重、拒绝以及其他否定态度就是通过避免触摸表现出来的。

触摸还能反映出人际地位关系。按照梅瑞宾的观点,主动触摸对方的人一般被认为是地位较高的人,主动触摸是为了表明两人之间没有障碍,所以,常常是老板、医生、教授主动触摸雇员、护士、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触摸和了解,拜恩将这种心理需求称为“触摸饥渴”。这种触摸饥渴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触摸动作或摆弄实物等非言语传播方式来表达的。比如,一位离婚不久的女士深夜里孤独地坐在壁炉前,将双臂紧紧地抱在胸前。这种自我触摸动作传播了渴望被触摸的信息。

德斯蒙德·莫里斯认为,尽管触摸形式多达数百种,但常见的、社交性触摸可大致分为14种(6):

·握手。握手是一般性的礼节形式,不同的亲密程度可以透过不同的握手加强形式来表达,常见的加强形式是在右手正式相握时,左手按搭在对方的右肩、右臂或右手背上,同时,握手的力度和时间长度同样传播着双方的关系程度。

·身体引导。轻轻地将手放在对方背部,以此为他指示行进方向,较大胆地握住对方的手作牵引也很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下属对上司或者客人对主人极少用这种动作,多数情况下是主人用来表示比客人优越的委婉方式。

·拍。拍是一种不牵涉其他部位而仅用手做出的简单触摸动作,但拍的部位却传播出各种不同的信息。比如拍小孩几乎可以拍他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拍成人时则必须限制在手、臂、肩膀或者背这几个部位,如果拍成年人的头部、臀部、大腿或者膝盖不是带有优越感就是带有性意味。

·挽臂。挽臂是一种表示同行的信号。多为女子将自己的手钩住男人的臂弯。这个动作与其说是体弱的女子想得到体强的男子的实际帮助的话,不如说挽臂动作是以此非言语方式显示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说,挽臂是一种表示相互占有的亲密信号。

·搂肩。男子通常搂住女子的肩部,以示亲密、保护和男子气概。在“伙伴”关系的男子中,搂肩动作也屡见不鲜,它是一种半拥抱动作,既可作为正式关系符号,也可作为临时的关系符号。

·拥抱。拥抱是人们在感情十分激动时的动作,比如久别重逢的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要以最高强度的拥抱来弥补他们不分离时相互之间应有的全部接触似的。在年轻恋人中,经常也会有这种动作,因为他们在一起时,总是不同程度地处于感情激动状态之中。

·手拉手。两人手拉手,动作一样,关系平等,这一点与挽臂不同,因为挽臂时总是一方充当“优越的支持者”角色,另一方充当“被支持者”角色。

·搂腰。男女之间手拉手,身体虽然靠得很近,但当中仍有一定间距,而做搂腰动作时,这种间距就消失了。同样,搂肩动作和搂腰动作传递的信息强度也不一样,手臂从“友好的肩部”滑到“性感的腰部”标志着一种巨大的变化,向外界传播出双方之间更为亲密、牢固和深厚的关系。

·亲吻。人一生中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吻:溺爱你的阿姨吻你的面颊,崇拜者吻你的手,亲戚吻你前额,朋友在你嘴上轻轻一吻,爱人深情的长吻……亲吻的部位不同,传播的信息也就不同。然而,同是恋人之间的吻在不同情境下也会传播出不同的非言语情感信息:真挚的、热烈的、礼貌的、冷淡的、粗俗的、侮辱的……

·手摸头。头是人体最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部位,而手则是人体最具伤害性的潜在武器,只有最亲密和知心的朋友或恋人、夫妻之间,才允许用手去触摸对方的头部。手摸头的语义是高度的信任感。

·头靠头。当一个人的头与另一个人的头靠在一起时,就意味着两人已置身于世界之外,对其他的人与事漠不关心了。这种排他性动作,把恋人和其余的人分离开来。

·抚爱。用手、舌头、脚等轻轻地抚摸、揉擦、舐舔同伴的身体,总是传播着与性相关的信息。在公开场合,亲昵地抚摸他人几乎是禁止的,因为,公共场所过分表现两人性亲密程度的抚爱动作常被指责为“强奸公众的眼睛”。

·身体支撑。小孩坐在父母膝上,由父母抱着;长大了,姑娘坐在小伙子腿上,由小伙子抱着;结婚时,新娘又被新郎抱着或背着进了洞房。这种身体支撑传播着亲密的爱意。但在有人晕倒、生病、醉酒等无法自助时也会出现身体被他人支撑的情况,此时的动作所显示的关系便是无助者和施助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应急的性质。

·动手动脚。扭手臂、揪头发、拧耳朵、撞、推、挤以及肘戳他人身体本来具有进攻性,但假如这些动作以某种节制的方法减弱到没有危害性的程度反而会被理解为不拘小节的友好表示,双方彼此动手动脚的动作,证明两人之间已熟悉和相知到了即使被对方轻轻擂上一拳或者拧一把“也不在乎”的程度。当然,异性交往中,若两人关系不到如此熟悉和相知的地步,一方对另一方动手动脚则会被视为不正经甚至是性骚扰。

德斯蒙德·莫里斯本人也承认,对上述常见的社会性关系符号的分类和概述当然不免过于简单,因为这类动作的微妙性、多样性、多义性简直令人咋舌。我们的感官不断地将这些变化多端的关系信息符号输入我们的大脑,从而使我们较准确地识别这些关系符号;同时,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向周围的人传播出成千上万种我们自己的关系符号,从而使我们顺利进入社交圈,与他人联结在一起。

触摸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有着被人们所接受的触摸规范,即是说,社会规定我们可以触摸别人哪些部位、触摸到什么程度等。在电梯中、地铁里,人们总是尽量设法避免触摸,如果碰了他人,我们总会歉然一笑,尽量让对方知道自己是无意的。

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公开区域和禁忌区域,禁忌区域就是身体上不让一般人触摸的地方。如果和我们关系一般的人触摸一下我们某个“公开区域”,比如手,那是不会有问题的,但如果他触摸到我们某个“隐私区域”,如乳房、下身器官,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轻者窘迫尴尬,重者会勃然大怒。只有情人之间、父母和婴儿之间的触摸才百无禁忌。应该说,人类社会仍然生活在身体私有和触摸禁忌的种种限制之中。

禁忌的部位也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日本,少女的后颈部就像她的乳房一样是重要的禁忌区域;而在泰国,少女的头顶是不可触摸的。

禁忌区域的严格程度各国有所不同。比如,英国有本杂志上的广告女郎赤裸着乳房,在马尔他岛上销售就触犯了当地的禁忌。于是当地的书报检查机关就用墨笔给她“戴上了胸罩”。

文化的差异使得世界各民族的触摸形式有极大的差异。英国人,比如上流社会的绅士绝不能触摸,而德国人“强调勇士的美德和德国家庭里不感情用事而严厉的父亲的至高无上,母亲的绝对服从,造成了德国人刻板不随和的性格,使德国人成为碰不得的人”(7)。然而,拉丁民族和阿拉伯人一样,极喜欢触摸,几乎到了用触摸来表达一切的程度。

了解不同文化的触摸禁忌和规范,对于那些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希望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中国人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