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传统文化保护

地方传统文化保护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经济意义和深远影响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下培育文化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只有两条:第一条途径是培育各大城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本地的文化消费需求。中共中央可以定期举办“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每年一届。对此,地方政府应向中央负责,向全国民众负责,向地方民众负责。

二、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经济意义和深远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下培育文化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只有两条:

第一条途径是培育各大城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本地的文化消费需求。这主要通过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原创力,更新文化商品的内容,提高文化产品品位,开发文化产品新品种等。总之,这一条培育文化消费需求途径,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以这样的方式在地方上培育文化消费需求,那么同该地方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就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条途径是“培育”各大城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众更多去异地旅游的文化消费的需求,或者说是吸引数量更多的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民众到异地去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经济上,这是吸引经济比较富裕地区的部分资金流向其他地区。

若是通过第二条途径培育文化消费需求,那么这个“异地”必须具有相当吸引力;具体地讲,就是这个“异地”要具备诱人的地方文化,或风土人情,或自然环境等,总之,这个“异地”要具备某个明显的相关特点或多个一般特点、长处。在这个意义上,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成了培育文化消费需求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若是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完好保护、传承和发展,长远看,是可以成为地方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迟早会引来一些观光者,从而吸引文化消费资金的流入。一定程度上事实也确实如此,尼罗河两岸并不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可总能吸引人们去那里观光旅游。这种现象除了其文化因素吸引人外,别无其他解释理由。但是,现在某些地区的各级政府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并没有多大程度关注,导致许多地方文化特色逐渐消失,民间工艺失传,历史文物、景点保护马虎等。而这些种情况又同各地方培育文化消费需求(即吸引人们观光)某些必须条件相左。因此,要在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状况,还是需要中央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相关的制度与机制加以控制。若不是这样,又有谁能改观这种不该出现的局面。为此,本课题组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建议:为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完好保护、传承和发展营造气候环境。中共中央可以定期举办“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每年一届。“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应由各省市主要领导参加。由中共中央主持、举办的“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旨在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声势、一种风气、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和一种修养提供气候环境。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地方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产品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传承等的规划和措施,落实执行之。对此,地方政府应向中央负责,向全国民众负责,向地方民众负责。“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是一个高层次的、公开的关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建设平台、交流平台、监督平台和检讨平台。参与者要对各地方有关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包括地方文化特色、历史景点、地方艺术、地方民间文化产品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传承等)的经验和进展情况、相关规划、措施落实执行情况等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要将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成为考核各级地方党、政长官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努力把当前有关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方面存在的一些被动、消极状况,改变为积极、主动态势,是地方培育文化消费需求(即吸引人们来观光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若是从全局高度来看待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那么它的作用、意义就远远超越仅仅是吸引人们旅游观光。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培育文化消费需求(即吸引人们去观光旅游),有利于地方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更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我国文化生态环境,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巩固和加强我们的意识形态,有利于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重要方面),说得更远些,还有利于我们的子孙万代。这就是为什么本课题组提议应由中共中央定期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的根本出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