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就我国自己的文化企业发展过程来看,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 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1.5%。我国大型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

二、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

就我国自己的文化企业发展过程来看,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 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1.5%。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

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意产业测评中心发布的《2007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企业篇》显示,国内创意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大幅攀升。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国内创意企业销售额平均为2 410.69万元,2005年增加到4 221.18万元,2006年又进一步提高到5 242.29万元。(当然这里的创意企业并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企业,但在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化企业的情况。)

img61

图2 各大城市创意企业数

由于中国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详细数据统计方面的困难,我们以《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中的数据,简单分析创意企业的情况,如图2所示,在全国15个标准大城市统计区中,有4个大城市的创意企业、机构与组织(赢利与非赢利的)超过1万家。

其中,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先锋,北京和上海无论是在创意企业的数量和就业人数上,还是在创意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上,都远远地超过其他城市。如果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北京、上海和深圳无论从产业增加值规模上,还是占GDP比重上,也都远远超过其他的城市,如图3所示。

img62

图3 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注:北京、江苏、湖南为2007年数据,上海、深圳、山东为2008年数据。

(二)我国文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很多,文化市场需求潜力大,但受我国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各方面的影响,现阶段表现出来的市场需求有限;文化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市场供给呈现短缺状态;市场广阔,但缺少广阔的市场竞争,发展不平衡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

1.文化体制改革制约文化市场的完善,从而影响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生存环境

当前文化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深层次矛盾攻坚阶段,目前存在着的较大问题是相当数量的文化企业,名义上已经改制,但基本上仍是计划经济模式,政、事、企不分,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则运作。大多数已经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没有形成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员工能上不能下,平均主义、大锅饭等现象普遍存在。文化市场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没有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

2.文化企业创意创新能力较弱,没有达到内容为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不少文化企业借助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开发,举办特色文化活动,这对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是很有益的。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创意、创新能力不强,开发的水平和层次还不高,迫切需要按照集聚相关资源和拉长产业链条的原则进行立体开发、集成开发,提高开发的档次和水平。

3.文化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使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一方面,文化企业的投入产出的特点,即初期成本巨大,产出越小,平均成本越高,所占市场份额越不容易提高,容易进入怪圈,投入越来越低,市场越来越小,决定其必须具有越大规模地对一个创意的利用,其平均成本将变小,获利空间更大。另一方面,文化消费的网络外部性决定使用某一文化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影响代表性消费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并且,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文化产品的平均价格将会下降,这会进一步刺激消费网络的扩大,进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虽然一些文化企业已经粗具规模,如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等,但与国际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大型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较少,直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而在文化消费,远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文化消费水平,网络效应并不明显。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从省到市到县都在作文化产业规划,不管有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全国各地新建文化产业园,本意是要利用产业园的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而实际上,动漫基地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严重,甚至很多利用建文化产业园的名义囤积土地大兴房地产市场。当产业园建成后,文化企业引进来了,但企业间没有互通信息、人才、技术等,达不到外部规模经济的效果。

4.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粗放,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文化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使企业的经营呈现出一定的短期行为特点,而这正是文化企业长远发展所应规避的问题所在。多数文化企业与科学管理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经营目标模糊,经营约束软化。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根据文化市场所体现出来的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和文化规律组织文化生产;还不能通过科学管理,把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能力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战略决策、创意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的整合,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文化企业的范围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发挥,缺少产业链的开发

所谓范围经济是指由一个企业联合生产若干种产品,要比由多个企业分别生产各自产品更节约成本。同一个创意如果能够通过书籍、玩具、游戏、电影等不同的传播媒介介入其中,那么创意的固定成本将会得到有效的分摊,创意的经济价值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范围经济性,积极拓宽和延伸文化产业链式决定创意能否赢利和实现经济价值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文化企业以创意为核心,依据一个创意可以进行深度多方位的开发,打造知名品牌,并形成品牌效应。比如以“哈姆雷特”为例,包括图书、电影、游戏、周边产品等的综合市场的开发,其总体收益和预期收益远远超过本身版权价格。

6.文化企业融资困难,本土企业成长内外交困

相对于传统的实体企业,文化企业一般没有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贷款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很难达到,只有个别的针对某个文化产业项目的贷款;国内的政府扶持资金一般是流向国有文化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外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市场,尤其是对我国文化企业的控股问题日渐突出,许多企业尤其是有市场前景、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的文化企业被外国公司兼并控股,而且外资控股项目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使我国的文化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资金,但另一方面与我国的工业发展类似,将逐渐丧失或者说没有机会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取得高额的附加值

7.人力资源匮乏影响文化企业持续快速成长

主要表现为:高水平人才缺乏,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往往存在一个企业的所有创意只来自创业者一个人,缺乏系统化、连续性的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滞后,一方面高校的师资有限,甚至没有系统的专业资料,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或者过分注重理论研究,或者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训练,不能满足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选拔和流通机制不畅,中国文化企业一方面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同时集聚必要的财力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才外流情况非常严重,跨国公司先期抢滩沿海地区,凭借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国内企业的大批成熟人才,同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仍有近半数来源于行政委派、家族内部人员控制,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意研发和市场销售,而这两个环节都需要文化创意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人力资源对于我国文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是异常重要的。

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有体制的也有思想观念的原因,它们都在影响着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制约着骨干文化企业的成长和成熟。能够解决这些以及没有明显体现出来的问题,才能更好发挥文化企业,特别是骨干文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文化产业振兴中的作用。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主体企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骨干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战略性核心地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我国目前有无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如何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