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改导语的基本原则

修改导语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4.2 修改导语的基本原则一、把最要紧的事实告诉读者这其实便是导语的基本功用。下面是一则简单消息的导语:江泽民今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不管怎么说,导语的字数是有极限的,要由编辑靠直觉把握,原则是不至于使读者厌倦。(次导语)再如:位于中国西南的世界最大高山铁路网正展开空前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6.4.2 修改导语的基本原则

一、把最要紧的事实告诉读者

这其实便是导语的基本功用。因此,导语中应该包含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包含读者最想知道的事实。

从这个角度看,导语其实是对新闻主要内容或精华部分的概括。这一点,与做标题的原则其实是相似的,只是导语更为详细。这样的导语,与倒金字塔式的新闻写作是匹配的,又称作直接导语。

编辑在处理简单消息(单一事件)时,通常可以将六个要素汇集在一个导语中,不过,如今更流行的是突出六要素中相比之下最重要的元素,或是人物,或是事件,或是时间,这取决于信息量和冲击力的大小。下面是一则简单消息的导语:

江泽民今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这是突出了人物。当然,为了进一步突出人物,这个导语还可以删繁就简:

江泽民今天当选为中国最高领导人。

然后,再用次导语进行补充说明:

他是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

对于复杂消息(几个事件)导语,要把几个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都概括在一个导语中,注意不要遗漏,不要把复杂导语变成了简单导语。要以重要程度为序概括新闻要点,把第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比如:

勾画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蓝图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意味着本届中央领导执政思路得到全面拥护。

这里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过;二是2002年履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执政方略,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此二者都是重要新闻,所以,都应写入导语。

二、导语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们发明导语的本意,是为了让读者在看了文章的第一段后,还有兴趣把下面的内容读下去。这要求编辑把导语做得简洁、精炼、朴素、生动、形象、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落俗套,让人过目不忘。为了取得这样的效果,有时,导语不必一定突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只要它能打动人、能吸引人,就不受什么约束,编辑尽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般以为,只有深度报道、调查类、特写类新闻才要求把导语做得“花哨”,才可以用悬念式或描述性语句做开场白。但是,实际上,消息的导语也可以做得活泼一些。

请看编辑对《犯人“听证会”走进中国监狱》这篇新闻的导语的修改。原文的导语是这样的:

围绕着服刑人员能否增加肝功能检查等体检项目,能否在周末会见家人,能否让年长者将头发染黑等问题,上海提篮桥监狱日前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犯人“听证会”,15名犯人在会上说出他们对于监狱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在中国数千年的刑狱史上,监狱的管理措施让服刑人员以听证的形式发表意见,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提篮桥监狱乔利国监狱长说。(次导语)

编辑改进后的导语是这样的:

当听说监狱方面打算召开一场听证会,向数千名囚犯征求意见时,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的沈东明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狱警怎么可能会询问我们罪犯的意见呢?”江苏籍的沈东明说,“实在太令人难以置信了,这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一样。”(次导语)

改进后的导语无疑更加生动形象,它用现场感和具体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把新闻读下去。那个“下巴都快掉下来了”,是很有特色的比喻。

三、导语要考虑阅读方便

导语的长度要合适,太长了,读者读不下去。导语多长才合适?这方面并没有定论。有的教材认为,简单消息导语的字数应压到最低限度,不能超过30—40字。但实际上,就中文新闻来说,超过这个的还是很多。不管怎么说,导语的字数是有极限的,要由编辑靠直觉把握,原则是不至于使读者厌倦。还要注意分句,导语不能让读者一读到底,喘不过气来。

导语中不要使用过多的统计数字,但一定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关键数字。

导语中要注意消息来源。可以在一开始就介绍消息来源。读者一旦明白这篇消息的来源是权威的,便会有信心读下去。所以,常常见到这样开头的新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但是,也有一些新闻,是在次导语中才交代新闻来源,这样,以使读者更快地切入新闻主要内容。

紧跟导语的段落,一定要对导语形成支持。导语不能与新闻主体有断裂,在语言、风格、叙述方式上也应与主体一致;否则,读者会产生因过大的跳跃而感到唐突不适。

导语中一般不要用否定式。就算是否定的说法,也宜改为肯定式。比如,“没有接受建议”可改为“拒绝了建议”。一般认为,读者更愿意从肯定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

四、让次导语发挥应有的作用

次导语在实践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一些作用——

(1)补充导语所叙述的新闻事实或新闻要素。

这是经常采用的手法。有了次导语作补充,导语身上的负担便会减轻,导语变得更简洁、更突出、更有力。比如:

中国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将不会打破外汇汇率的稳定,相反此举将对中国的经贸发展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主导语)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耀先今天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国际经济论坛1996年会议上宣布,中国实际上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这比中国原先承诺的最后期限2000年提前了4年。(次导语)

再如:

位于中国西南的世界最大高山铁路网正展开空前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主导语)

蜿蜒横亘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云贵高原上的西南铁路穿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重庆市,总长约5000公里,其中隧道和桥梁总长近千公里。中国将投资上千亿元人民币建设和改造这一铁路网。(次导语)

(2)解释导语中叙述的新闻事件的意义。

通常,导语表述的核心事实,需要有一些说明和阐释。次导语可以担负这样的任务。比如:

中国为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系上“安全带”的四川紫坪浦水利枢纽工程,今天在中国西南四川省的岷江上游破土动工。(主导语)

专家说,这个工程的修建将极大地提高仍在蓄水服务农业的古老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灌溉保证率,并大大延长都江堰自身的寿命。(次导语)

(3)为导语增加必要的背景。

导语所述的事实,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呈现的?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也要由次导语来补充。比如:

这里的研究工作者一致认为,只要有效利用现有耕地和充分挖掘科技潜力,中国就能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预计21世纪中叶将要达到的16亿人口。(主导语)

世界普遍关注中国能否养活自己,因为她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仅分别占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次导语)

(4)为导语提供论据和印证,或者具体的新闻事实。

有时候,导语为了突出某种意境,强调某个主旨,而把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让给次导语来交代。比如:

虽然黄河许久以来就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这条中国的“母亲河”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主导语)

今天上午10时28分,当最后一车石料堵住位于华中古镇洛阳西北40公里的小浪底多功能大坝的出口时,洪涝灾害频繁的黄河就永远改变了它的河道。在中国有记载的2500多年历史中,黄河曾一再决口泛滥,造成巨大灾难。(次导语)

(5)与导语形成对比和反衬。

变化出新闻。这种导语的写法,可以加深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印象。比如:

几年前,只有很少的中国人能够向外来人指明华东浙江省中部偏远城市义乌在哪里。(主导语)

而今,这个小城内有2.7万个摊位的小商品市场,已成为寻求购买成批货物和考验讨价还价技巧的商人和购物者的远近闻名的采购目的地。(次导语)

(6)对导语产生呼应、支撑和修辞作用。

一般而言,导语不能说过了就没有了,那会很单薄。次导语可以对导语中的概述,形成很好的支持。比如:

26岁的韩军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始了他作为总经理的生涯,他的看法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主导语)

韩军站在西安信利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一幢崭新而明亮的办公楼前说:“两年前,我穿着布鞋来到这里,现在,我的资产可以买100辆奔驰车。”(次导语)

(7)为导语向新闻主体转换起连接和桥梁作用。这是次导语的重要作用之一。比如:

许多居住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人们已经离开他们那里的家,因为这条河不再为他们提供赖以生存和灌溉农田的水源。(主导语)

然而,95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艾买提·沙依提却留在了这里。他们全家以及他们饲养的50只羊一直依靠井水为生。(次导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