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有声语言时间性的意义

广播有声语言时间性的意义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到电子设备传输的消损和增强,在广播语境中,语言仍能保持清晰干净、保证准确性和规范性是广播有声语言听感“溶抹度”的底限。广播有声语言以时间流程和时间意义为表达的第一制约要素。其内容表达的新鲜感、气韵流动的活跃感把有声语言表达的当下愿望披露无疑。

二、广播有声语言时间性的意义

我们知道,单个的语音符号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有符号间构成各种连缀的关系而成为某些观念的标志才产生价值,所以有声语言的各种内容和涵义表现为时间性的流动。

我们知道,电视有声语言存在的一般情况有两种:一是“画内音”,一是“画外音”,无论哪一种都与影像紧密相关,因此探讨有声语言的表达一定要观照画面的存在及其影响。换句话说,电视画面是以两维表象来体现三维立体空间感的造型,与画面指示相关的电视有声语言被形象化后具有了空间性。广播有声语言虽然没有画面的配合,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只体现为时间的向度,声音的符号是随生随灭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广播有声语言没有空间性,它的空间性存在于表达主体的言语表达和听众因此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中。有声语言表达主体的创造性和听众的联想、想象能力决定了有声语言的空间的容量和色彩。

时间性除了对有声语言的存在产生意义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意义,即对有声语言表达样态及其审美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声音“溶抹度”与表达主体的听辨诉求

在时间的进程中,由于语音的动态叠加现象和即时表达的制约,有声语言表达中存在语流音变和声音模糊的现象。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音位理论认为,我们应该多从声音的听感方面关注语言链的统一印象。听觉印象和发音动作相互制约形成的音位乃至进一步形成的听觉片断是同质的,影响语流和整体语言传播的听觉感受和认知。也就是说,人们的听觉感受和认知不是依赖于有声语言中的每个字符和语词,而是通过对同质的听觉片断的重构形成感受和认知的基础。所以,听众对语流的感知允许存在一定的“溶抹度”。当然这同时取决于表达主体的语声质量和听众的听辨力。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在语言上有两个相反的势力在那儿对敌:一个是发符号的人在那儿偷懒,一个是接符号的人要求清楚。这两个因子相抵,语言通常会达到一个清楚与模糊间的平衡度数。所以符号虽然要容易发,可是容易的程度有个限度。[8]不同言语交际的语境中,对于“限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由于受到电子设备传输的消损和增强,在广播语境中,语言仍能保持清晰干净、保证准确性和规范性是广播有声语言听感“溶抹度”的底限。

既然声音在听感上的“溶抹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要研究如何控制“溶抹度”,确保在省力、高效的原则下避免它干扰关键部分的表达内容;同时注重“溶抹度”对有声语言审美要求的影响。

从微观上讲,要进一步研究语流音变与听觉认知和听觉感受的关系。恰切的语流音变不仅是内容表达的需要,更是语言审美的要求。音变是否准确、恰当、鲜明反过来会影响语言内容和思想感情是否清晰准确、鲜活到位。可以绝对地讲,没有语流音变的有声语言表达是不存在的,那些片面强调单个语音准确的观念是不符合语言表达规律和审美要求的。另一方面,结合语言表达的意图和目标,妥善处理必然强调的听觉片断和可以存在“溶抹度”的内容的关系。这取决于表达主体的主体间性驾驭意识和能力。语声的模糊度和清晰度是相对的,没有一个静态的、固化的标准。对于不同的表达主体来说,能否控制“溶抹度”取决于他对声音的认知、语言习得和养成以及艺术表达训练过程中的语感积淀和语言功力。语音的“溶抹度”图谱是画不出来的,也不是机器智能可以模仿复制的,判断“溶抹度”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要具体考察表达主体共性中的个体情况,比如听辨力的精确度、语言表达器官的素质等。在此基础上追求愉悦的听觉感受,以便使听众产生基本的认知满足和审美满足。

语言活动是社会交往行为得以实现的前提,可以使得无障碍交流的人们处于同一个语言共同体内,语言的听辨力对促进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的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人对语言表达的听觉阈限差异显现了主体语感在从感性到悟性的发展中暴露出的文化差异。只有表达主体的语言听辨力具备了社会公共性、信息共享性和审美共通性,他才具备提升语言表现力的基本条件,才能具有即时调检语言表达的驾驭能力。加强听辨力是表达主体的中端传播责任——提升听众的有声语言艺术审美感受和欣赏品位。归根结底,提高听辨力有利于拓展有声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审美共建空间。

(二)“言语链”与表达主体的言语调检

“言语交际是一条联结说话人头脑与听话人头脑的许多事件的链条。”[9]在一个完整的言语活动中,有两条言语链,即说话人的生成言语经历的语言学平面、生理学平面、声学平面和听话人接收言语的过程——声学平面、生理学平面、语言学平面。另外一条重要的“侧链”是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也在听自己的声音。“在监听时,他不断地将他实际发出的声音和他想要发出的声音作比较,并随时做必要的调整,使说话的效果符合自己的意图。”[10]有声语言一说出口就转瞬即逝在客观现实的世界里,而且是随灭随生,不能挽回或改变,因此,通过监听和语言的预感、调整能力,表达主体对“正在说出口的”和“即将说出口的”言语做出及时、必要的调检,以实现表达的愿望和意图。调检言语的意图有三:第一,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调整言语,确保语音准确的同时,尽量保持语音完整规范、清晰有力、饱满圆润的美感。第二,根据语言表达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技巧对言语组织进行调检,确保有声语言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结构流畅、辞章优美。第三,根据有声语言表达的规律,对表达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和思想感情表达方法进行调整。广播有声语言的调检不仅能在微观层面实现上述三个意图,而且能在宏观上形成广播语境制约下的语言表达基本规律。

广播有声语言以时间流程和时间意义为表达的第一制约要素。无稿的直播广播节目中,经常出现即兴的表达。即兴有声语言表达的气息运用趋向一气贯通,起承转合自然顺畅;节奏一般比较连贯、轻快;语速适中稍快;语势因重音表达的需要和基调、氛围渲染的需要而抑扬顿挫鲜明;言语的链条连接比较紧密,较少运用孤立的停顿;叙述的脉络和结构简明清晰,描述的语言重客观、形象,议论的语言相对松散,重态度和倾向。时间性对无稿直播的语言表达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于表达主体突出当下心理活动的即兴流露。其内容表达的新鲜感、气韵流动的活跃感把有声语言表达的当下愿望披露无疑。而相比较而言,有稿的表达更偏重于节目的整体感,在把握具体细节细致处理的同时不忘全篇的轻重缓急;其艺术创作的厚度所带来的内涵的深邃感、感情运动的起承转合、通篇的前后照应所带来的稳重感以及技巧设计与运用的融通感都使有稿表达丰富、深刻很多。如果表达主体的言语调检功力扎实,能够准确、及时、迅速、到位地抓到表达的不足并且运用技巧调整,假若言语调检到位而熟练,把即兴表达的气韵鲜活、灵光闪现与有稿表达的独具匠心、成竹在胸完美地结合起来,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创新就具有了极大的潜力和现实可能性。

无论是在无稿即兴表达还是有稿表达过程中,有时我们会误认为有声语言的时间性体现为时间流程中的全负载,而且也很容易出现接连不断地说话、不敢较长时间地停顿等状况,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下意识的恐慌和急躁,唯恐声音的空白会令传播失去控制力。然而如果语言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或者表达的形式过于紧凑集中,很容易形成“语言暴力”,失去有声语言的听觉舒适度和接受美感。是否能够把握留白的时长以及停连的方式和气息运用,必须依靠表达主体敏锐的、具有行动力的言语调检工作。广播有声语言表达尤其对声音空白的技巧的运用十分注重和讲究,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留白一样,有声语言表达的留白是艺术构思、艺术设计的主观创造力的体现。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留白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把握好气息的运用和时长。因为没有画面和影像的辅助和提示,如果声音的留白不当或者过长,很容易给刚刚“流入”的听众以空播的错觉。

声音的留白出现在有声语言表达的不同语境和形态下,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功能。比如,对话中不同表达主体间进行话轮转换时,势必形成一个或长或短的声音留白,这个留白对话轮转换的性质能够产生听觉心理上的影响。留白时间短,意味着接续话轮的表达主体对上位表达主体的言语反应较快,将对上位主体的言语内容进行或同意、或反对的展开、深入的阐发。留白时间长,可能意味着接续话轮的主体的进一步反应和思考,也可能意味着话轮发展的方向将会与上位话轮发生偏离。当然,在言语链中,声音的留白一定是与表达的节奏和语气有机配搭的,在统一的表达意图支配下形成一个灵动的语声形态。

而在独白式的口播中,声音留白的运用更多地是考虑全篇的和谐、重点的鲜明以及态度、倾向和情感的艺术化体现。北京电台播出过一个交响音话节目《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个节目以古今中外航天探索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主题,以我国“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出发前的主要活动为线索,以古今中外为航天梦想不断探索、付出甚至牺牲的英雄的动人故事为主要内容,充分运用交响音乐气势恢宏、情感深沉炽热的特点,将交响音乐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但让听众获得了关于航天事业的很多知识,而且在审美感悟和审美满足中浮想联翩,得到情理并举的理想教育。节目当中选取了一个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牺牲前的真实感人情节: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因返回过程中降落伞失灵(语气连贯,语速稍快)导致飞船坠毁身亡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献身的宇航员(以上都是叙述的语气,语速稍快,不做精工细作地铺陈,单只强调了一个“献身”) 让人难忘的是在坠毁前2小时科马洛夫深情地和自己的母亲、妻子诀别

他拿起一支金笔对妻子说:“这支笔随我飞入太空我将用宇航服将它包好请将它转交给你未来的丈夫我会在天空里祝福你们”(语速放缓,语气深情,强调“祝福”)(音乐悲壮、雄浑)(较长的留白,从叙事到抒情、寓理,语气内包含深沉的赞美,节奏放缓,需要强调的语气较前几句都鲜明)是的在人类的航天史中在无数的荣耀和辉煌背后还有着许许多多悲壮和无奈的牺牲和灾难也正是由于那些勇敢者的先行和付出才使得人类的伟大梦想赋予了更加深邃的含意他们的例证引导了后来者更加大踏步地走向了太空。(音乐激昂、有力,充满自信和勇气)(大段的声音留白)[11]

这段表达中的留白不仅起到区别语体和内涵的作用,还把历史与现实、细节与理趣、英雄与凡人、柔情与伟大、牺牲与贡献、顷刻与永恒、执著与无私等都建构在一个流畅、丰富、贴切的语声形式中。声音的留白同时把声音、想象、意象、观点、感情等复杂的审美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听众的注意力和内心活动始终被有声语言牵引着、引导着,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着、熏陶着。声音的留白不仅催发听众的联想和想象,而且有自由的空间在内心酝酿、回味,与有声语言感应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审美期待。有声语言表达的留白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本质规律上的共通性,也独具优长,因为声音留白以时间性的表现创造出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场性和不在场性的多维审美意味,因此有声语言表达的留白承载的信息更丰实、意境更深远,而情态却是极具当下的鲜活和灵动。

在一些特定节目的形态中,广播有声语言有自己的表达技巧。例如,在演播室与新闻现场的电话连线直播报道中,由于技术的制约,经常出现主持人与记者的有声语言在时间链条上重叠,甚至冲突。如果不能处理好话轮高效的转换,首先浪费的是时间资源(这是广播传播最重要的资源),其次造成听众收听和理解的“费力程度”增加,对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美誉度会造成直接的、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而广播有声语言节奏创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时间的流程中,节奏把有声语言在时间上的流动变成了具有立体空间感的意象世界,换言之,节奏使有声语言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触发听众的想象力,使听众在新鲜感中享受语言无穷的变幻。那些缺乏鲜明灵动节奏感的语言在广播节目中是很难留住听众的耳朵的。

主体对有声语言表达进行调检的过程,是广播的声音不断召唤听众回归的过程,是把听众的注意力、感知觉和想象召回到有声语言的意境的过程。当听众对有声语言的审美需求被满足时,召回的行为(言语调检)就具有了可回溯性、可前瞻性、可环顾性,这样有声语言表达就进入了达意、传情、赏心功能的良性循环中。

在传播意图和目标的引领下,表达主体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部手段创造出有声语言音型的变化,将物理的时间转化为心理的时间,所以同样是花费三分钟的物理时间,不同的表达创作将收获不同时长和承载量的心理反馈。所以,时间性对于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意义在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增强言语内容的知情意趣,开拓听众的感情、思想和精神的疆域,而不仅仅是“说什么”、“说多少”。这正是广播有声语言创新的目标之一。

有声语言表达的时间性意义与空间性意义交织在一起,使有声语言成为一部复杂多变、幽眇难知的“经验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