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媒体行业成本费用管理

电视媒体行业成本费用管理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照现状,目前采取以下三种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其实施范围为行政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为保证其数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应由专人签字认可,同时规定统计时间和方式。同时为避免事业单位在投资理财决策方面的非理性和盲目性,加强对法人和各级领导的企业化管理理念的疏导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电视媒体既要适应事业体制的大背景,同时又要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具体思路

1.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实现公司制和事业部制等有效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比较僵化,尽管电视媒体迫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上试图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接轨,但往往在操作中概念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其结果是造成了职责不分、效益不明的现象。依照现状,目前采取以下三种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1)公司制。其实施范围较适用于广告营销部门(公司)及其他经营服务公司,在运作方式上可将上述单位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①严格执行公司法,按照其相关规定运作;②重大决策由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决定;③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可自行制定经营办法、管理制度和分配方案,自行负责员工工资福利和奖金等;④在经营管理和内部分配上,注意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讲求量化考核、绩效挂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对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者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⑤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等均纳入统一收款账户;⑥财务工作由财务办或管理中心负责,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由上级委派。

2)事业部制。其实施范围主要为隶属各频道及节目制作和购销中心、技术管理中心等,在运作方式上可将上述各单位作为相对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施“确定目标,考核经营成果、收入分配挂钩”的管理模式。

3)职能部门制。其实施范围为行政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在运作方式上可将上述单位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服务单位,实施“核定经费限额、考核服务质量、收入分配挂钩”的管理模式。针对职能部门无经营目标的特点,可对其管理服务的水平、态度、效率、创新等综合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计算其管理服务质量系数,从而与其收入分配挂钩。

2.加速推行成本核算,最终实现节目全成本核算

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电视媒体引入成本核算观念已不再是新课题,但如何将其细化、量化、加速推行,对行业工作者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结合分析历年来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笔者认为要推行成本核算,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合适的成本费用核算对象、成本费用项目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

2)正确划分各成本费用项目。电视媒体行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主要包括业务成本、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期间费用及营业外支出等。

3)确定成本费用的基本核算方法,科学界定以下成本概念:①人员费用:年度内的部门人员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相应部门的成本与费用中;②节目经费:对常态栏目发生的招待费等费用实行定额管理,按支出定额计入相应部门的成本与费用中;对非常态栏目和特别节目费用实行预算管理,经审核后计入相应部门的成本与费用中;③业务费用:部门发生的招待费、误餐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实行定额包干管理;车辆使用费、租用费由使用方按使用时间等相应核算指标计入其相应部门的成本与费用中。

4)做好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为加强成本费用核算,准确核算各部门的成本费用和投入产出率,与部门相关的有关成本费用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归集统计,可采用内部划转形式分配给各部门。为保证其数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应由专人签字认可,同时规定统计时间和方式。

3.严肃成本费用审批权限,严格成本费用审批程序

为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同时兼顾操作的实际有效性,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不同的审核、审批权限。为此可将有关成本费用项目分为经常性支出和非经常性支出。对于前者可按照日常工作流程,根据年初制定的全年预算报经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后者可按成本费用的不同项目及金额分别由相关分管领导审批,同时上述各项成本费用在审批前还应通过财务部门统一审核,必要时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核,以确保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严格性,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4.充分体现各项成本费用观念,奖励勤俭,鼓励创收

对于核定的各项成本费用,各部门及节目生产单位应严格按照核定的经费比例、数额,包干使用,原则上超支不补,节余部分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且不占用下年经费包干指标。超额完成全年经营指标及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的超额成本费用部分,应按一定比例予以奖励或返还。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部门(节目生产单位)和个人可采用奖金形式予以相应的奖励。

5.各项成本费用与相应的考核指标挂钩,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为实现经营目标与宣传效益的双丰收,可根据各职能部门分工及人员岗位不同,设定几项考核指标,例如导向指标、经营指标、管理服务质量指标等,并定期由专人或专门机构进行考核评判。通过以上指标与各项成本费用的挂钩,使单位经营效益的好坏直接体现到各部门及个人的利益上,以激发员工个体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使团队的合作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整体效益发挥到最大。

6.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各级人员培训

原有的事业化管理方式往往预算技术粗糙,方法简单,控制不严,管理混乱,没有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严肃控制预算的习惯,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预算编制和管理要求,因此加强各级人员培训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培训迫在眉睫。同时为避免事业单位在投资理财决策方面的非理性和盲目性,加强对法人和各级领导的企业化管理理念的疏导也是极其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