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对外报道的主体

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对外报道的主体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对外报道的主体经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发展经济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经济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是我们对外报道的主体,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者,时刻都要想着,把我们伟大祖国经济领域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及时准确地宣传到全世界。

第一节 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对外报道的主体

经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发展经济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经济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是我们对外报道的主体,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者,时刻都要想着,把我们伟大祖国经济领域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及时准确地宣传到全世界。

笔者在一线当记者时曾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写了大量经济报道,笔者的体会有三点:

一、经济发展政策上的突破应及时对外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过程中,中国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和成功的突破,这是对外报道的热点,应及时报道。例如,国外发达国家有一种设在港口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港口中转货物运输,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国际贸易的交易。为了移植这一新型对外贸易管理方式,天津港务局在对国际自由贸易区进行科学调查研究后,多次给有关部门打报告,建议国家在港口建立保税区,实行类似国外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1989年4月中旬国务院批准在天津港成立全国第一个保税区。4月23日笔者在天津市政府获悉这条信息后,立即到有关部门采访,迅速采写了消息《国务院批准天津建立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当天发回国际台编辑部,这篇独家新闻即被当作供全台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对外广播。1989年12月21日,笔者又采写了消息《天津保税区首批企业开工建设》,对这一在经济政策上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新生事物进行了后续报道。

附例稿(186)

消息:国务院批准天津建立全国第一个保税区

△本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中国直辖市天津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第一个保税区。

天津港口保税区,面积1.4平方公里。根据国际惯例,保税区将封闭起来,由海关监督。区内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中转运输、加工出口和金融保险等业务,实施比现有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更优惠的政策,更简便的管理办法。

1988年3月,天津港务局曾与荷兰渣华集团在天津港合资兴建了中国第一家商业保税仓库。凡进入这个仓库的进出口物资视同境内关外对待,因而吸引了中转货物,促进了对外贸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津港口保税区的建立,必将进一步促进天津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中转货物。

(本文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中心1989年4月23日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

附例稿(187)

消息:天津港保税区首批企业开工建设

△本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首批进入天津港保税区的4家中外企业今天(21日)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

这些企业主要经营国际贸易、加工和仓储等业务。

4家企业的开工标志着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天津港保税区的建设向前正式迈出一步。

(本文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中心1989年12月21日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

二、第一时间报道行业性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许多工业行业发生了罕见的整体性变迁,这些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的新成就为对外宣传提供了优质的新闻资源。合格的外宣记者,应该在第一时间把我国行业性新进展,对外报道出去。

1994年5月27日,笔者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涉及大型露天矿、水火发电、核电、铁路、化工及高科技等诸多领域的重大成套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已逐步掌握。目前,已累计完成40多项重大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并在50多个重点建设和技改工程中投产应用。

笔者立刻意识到,这是对外宣传中国经济发展的好选题,随即动笔撰写了消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进展》,迅速回传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中心,编辑部把这篇独家新闻作为当天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对全球进行了广播。

又如,1998年1月14日,笔者在天津召开的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1997年技工贸总收入达3 500亿元,总产值达3 200亿元人民币会议中间休息时,笔者争分夺秒地采访了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同志。徐副主任热情地向笔者介绍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策划构建下,取得的丰硕成果。还向笔者介绍了江泽民同志在温哥华亚太联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开展科技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的建议,为中国广泛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等情况。

笔者当时认为,这是极好的对外报道选题,不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事实充分实在有说服力,值得向国外广大受众报道这条新闻,而且还有江泽民主席在亚太联合组织会议上的建议,更加强化了选题的对外宣传属性,更适合对外宣传。因此,在会议进行中,笔者就动笔撰写了消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之后又第一时间将稿件回传编辑部。国际台国内新闻中心把这条独家新闻当作当天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对全世界播发。

附例稿(188)

消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进展

△本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近10年来,中国在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全国累计研制成功40多项重大成套设备,在重点建设和科技工程中投产应用。

据了解,这些重大技术装备涉及大型露天矿、水火发电、核电、铁路、化工及高科技等诸多领域,成果卓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可靠运行几年,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高度评价;大型火电机组方面,已有13套引进技术、合作制造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并网发电,国产化率达90%以上。中国第一套自己设计制造的年产20万吨合成氨成套设备也在四川化工厂投入运行。

(本文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中心1994年5月27日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

附例稿(189)

消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本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记者从1月14日在天津召开的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1997年技工贸总收入达3 500亿元,总产值达3 200亿元人民币。

90年代初,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伟大战略构想。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了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国各地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年来,以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先导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为加快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累了新经验。6年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总产值、利税以及出口创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4%、93.6%、97.4%和99.6%。年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从1992年的39家迅速发展到1996年的405家,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家。1996年高新技术开发区130万就业人员人均产值17.5万元。相当一批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已占所在城市的10%以上。

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告诉记者:“世界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给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今后全国的重点任务之一。江泽民主席最近在温哥华亚太联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开展科技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的建议,为中国广泛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

(本文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中心1998年1月14日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

三、即时报道重大建设项目的新形象

20世纪80年代末,天津市在距离天津港口很近的荒滩上开始了天津无缝钢管项目建设。这个项目从规模上说,当时是中国仅次于上海宝钢的钢铁冶金项目,就技术装备水平而言,它又是国际上最先进的。除了投资大、技术先进这两大元素以外,这个项目还有两大涉外元素,一是天津无缝钢管项目的重要关键设备,是从美国、德国、意大利引进的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二是这个大项目投资有9 054万美元是从国外借的商业贷款和对外发行债券筹措到的。可以说这是对外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极好例证。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1992年6月30日进行区域性热负荷试车。经10几个小时的调试,这天终于炼出第一炉钢,并拉出钢坯。当天晚上笔者接到市委宣传部长的电话,他要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试车成功的消息。笔者几经周折采写了消息《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热负荷试车成功》发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同时也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撰写了消息《天津无缝钢管工程进入试车阶段》。当天晚上12时之前,国际台国内新闻中心就把这条消息发给43种语言节目,英语等节目立即上线播出了这条独家新闻,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在转天早上6点30分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该条消息。这条新闻,首发者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就是说,对外报道先于了对内报道。

通常情况下,凡国家级的重点大项目,大多都与从外国引进技术设备有些关联,这样,大项目就又多了一些对外宣传的元素,应当说外国人对于外国技术装备在中国发挥了什么作用,与中国人民经济生活有什么关系等情况,是很乐意了解知道的。当然,我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用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的经济大项目,外国受众也是喜欢了解知道的。只是前者的报道更容易被外国受众接受些罢了。

附例稿(190)

消息:天津无缝钢管工程进入试车阶段

△本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由中、美、德、意四国合作建设的重大项目——中国天津无缝钢管厂今天试车投产成功。

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投资80多亿元人民币,生产设备分别从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引进,是目前世界冶金工业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型工程项目,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优质钢60万吨、无缝钢管50万吨。这一现代化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的建成,对改善中国石油套管紧缺状况将起重要作用。

(本文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中心1992年6月30日供43种语言节目的《新闻通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