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事件通讯的采写

事件通讯的采写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事件通讯的采写事件通讯重在记事,以形象地、相对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影响及意义。事件通讯常被用来报道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人民普遍关心的某些重大活动和场面、重大的事故等等,因此,它除了具有新闻性以外,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因此,把新闻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是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而编织故事是一门重要的写作艺术。

二、事件通讯的采写

事件通讯重在记事,以形象地、相对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影响及意义。事件通讯常被用来报道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人民普遍关心的某些重大活动和场面、重大的事故等等,因此,它除了具有新闻性以外,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可以说,在各类新闻体裁中,事件通讯的题材是最广泛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凡是社会中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件都可作为报道对象。事件通讯虽然题材十分广泛,但绝不是信手拈来,随意入题的,而是有所选择,讲求典型的。通讯典型性主要体现在题材的重大性、重要性,故事本身的情节性、完整性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且时效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强的说服力,能揭示事件本质,对人类、对社会起教育、启示、鼓舞、鞭策和警示作用。即便是那种用来写小通讯、新闻小故事的凡人新事,也是具有重大价值,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精心筛选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看,也同样是典型的。

(一)事件通讯的类型

事件通讯按新闻事件的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种:政治性事件、社会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和文化性事件等。

1.政治性事件通讯

指对重要政治活动,影响国内外的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由于体制、法制、作风、道德上的因素导致群众生活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事件的通讯报道。

2.灾难性事件通讯

属于突发性事件,是人们预想不到的也不愿意发生的事件。这种事件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的时候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坚持社会公益和正义,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事件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3.社会性事件通讯

指反映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事件通讯报道,如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等。社会性事件通讯通过事件表达出社会意义,这种事件在社会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报道事件的意义在于认清事件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以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4.文化性事件通讯

文化性事件通讯是指那些有关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通讯,如社会民主、信息透明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围绕公共知识分子的活动、访谈事件展开,在社会上能造成较大影响。此外,演艺界、影视界的明星、名人的活动和事件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因此这方面的优秀通讯也大量出现。

(二)事件通讯的采写要领

每一类事件通讯都有自身独特的采写要求,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就总体而言,事件通讯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写出事件的故事性

事件通讯的重点是把事件写好,能够吸引和打动读者。因此,把新闻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是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而编织故事是一门重要的写作艺术。

写故事就要拒绝大话、套话,否则故事就没吸引力了。故事重在感染,因为感染的力量往往超过说教的力量。但事实上一些通讯报道总觉得单纯的叙述事件不过瘾,害怕读者看不懂,害怕作品的高度不够,在一件事件还没叙述完就急急忙忙地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事实上,愿意是接受的前提,只有人们愿意听、看、读了,报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要想打动人心,就必须学会把事件编织成故事,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来真正打动读者。

通讯名篇《英雄登上地球之巅》,在叙述登山队攀登珠峰时,对何时开始登山,何时登上多少米高度,突击队员途中怎样战胜严重缺氧、特大严寒、多次溜坡、极度疲劳等艰难险阻,何时登上顶峰,在顶峰停留多长时间,做了什么纪念活动,然后又于几时下山,几时回到大本营,都写得清清楚楚,点滴不漏。正是这个完整、具体、真实而又神奇的故事,强化了登山事实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使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这个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顶的时间概念深深印在广大读者的脑海里,使这一光辉事件永载世界登山运动史册。[4]

过去一谈到事件通讯,就强调要写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当然是通讯需要表现的内容。但重大事件不可能每天都发生,因此事件通讯还应该包括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各种事件。而且百姓身边每天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从贴近性角度来看百姓对这些事可能会更感兴趣,身边的事件往往更多一些人情味。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人情味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写作技巧的要求,也是写作观念的要求。这种写法使新闻读、听、看起来更具故事性和戏剧性。或许通讯所反映的事件本身并不重大,但通过记者人情味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读者无论看标题还是读正文都会被吸引住。

2.虽以写事件为主,但也要写好关键性人物

“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事件是由人来完成的,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但事件通讯的写人与人物通讯写人有很大不同,事件通讯的写人是为了介绍事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人物通讯的写人是为表现人物的行动,通过行动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人物通讯要给读者一个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事件通讯要给读者一个完整而鲜明的事件图像。在人物通讯中是让事跟着人转,在事件通讯中是让人跟着事转。人物通讯写人的行动、语言、神态等,写得很详细、具体;事件通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一般都很概括。比如第1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日记——对抗“非典”难忘那46个日日夜夜》中对人物的描写就是为了表现事件。

我正在购物,手机响了……

2003年2月15日星期六

11点30分,我正在购物,手机响了。医院护理部冯秀兰主任在电话里说:医院要成立一个非典型肺炎的病区,院领导班子正在讨论具体操作方案,已决定抽调你病区的护士们去支援,请立即回医院,并通知所有休息的护士。

中午1点,我赶到医院。这时,护士们也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点,冯秀兰主任来到我们中间,向大家说明这个病区主要是收治被传染的医务人员,市卫生局指示我们医院,要用最好的技术力量,使他们得到最完善、最彻底的治疗和护理。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新岗位的分量。

3点,我们12个护士迅速分成5个小组,开始计划、做单、领物。各路人马迅速出动,大到呼吸机,小到大头针都一一考虑到。从器械仓、杂物仓、供应室、被服仓、药库,我们一车车地搬运物品,往返都是跑步前进,直到晚上9点多钟,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以前病区的办公室,此时已经没有力气多说一句话了,一脸的疲态,一身的尘埃,这才想起坐下来喝口水,吃点饭。

这篇通讯采用日记体的写法,看似主要写人——一个护士群体,而且在写这些人物时,还具体描写了他们的外貌神态——拖着疲惫的身躯,已经没有力气多说一句话了,一脸的疲态,一身的尘埃。但只是几句概括性的描写,没有展开详细描写。而且这里的描写显得非常真实,突破了过去写英雄人物正面歌颂的模式。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事件,医护人员也没有心理准备,正在购物突然被紧急召回医院,一脸的疲态,一身的尘埃恰恰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他们是一脸的笑容,信心十足,反而有些不正常。但这篇通讯写人是为了突出事件,一方面表现“非典”来得突然和异常,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在面对这样的重大疫情时的英勇和果敢。

人物通讯的写人则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周围人们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人物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中对人物进行了细描,重点是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这只是一个粗略到乡镇、尚不包括村寨的统计。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开门见山”的湘西,这是一个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

妻子去湘西看他,一进屋,地上扔的是一双粘满泥巴的胶鞋,唯一一套出国时置办的西装,在柜子里已被虫子蛀满了洞。郑培民拦住要帮他刷鞋的妻子:天天都要穿,一出门,还是要粘泥的……在湖南,常常会听到人说:“培民书记是我的好朋友。培民书记像我的好兄长。”

说这话的人大都是普通百姓。该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和多么平等的关系,才能让他们自信地将一个省委副书记称为自己的朋友?

3.要在事件的关键处着笔

如果不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来写,必定散漫拖沓,如记流水账。《南方周末》2002年12月5日发表的事件通讯《红豆杉被毁真相》,记者为了报道出云南红豆杉被毁背后的真相,选取了“中美合资云南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非法经营罪及走私珍稀植物制品罪”这一案件来写,因为这是我国实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来的第一大案。从记者精心制作的小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记者选取的几大关键点,“全球第二大紫杉醇生产商”、“100公斤紫杉醇与死去的红豆杉”、“出口批文是怎么拿到的”、“审判的与未审判的”,记者抓住这几个关键点着笔,使文章篇幅不长而脉络清楚,并且直击要害,点明主题。

写事件,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高潮是矛盾的焦点及白热化,高潮是人的思想和行为“闪光”之处。高潮之处,要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表现手法,不惜笔墨地写活写好,特别是要“传神”。

《永别了,和平的使者和勇士——拉宾葬礼散记》,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由于抓住了上述要领。拉宾遇刺,拉宾葬礼,世人瞩目,可以说都是国际性的新闻事件。怎样写出拉宾葬礼的特点?作者选择了一系列骨干事例和特色情节,综合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把事件描绘得淋漓尽致。“自发吊唁拉宾的以色列人达100万,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2500名代表参加了拉宾总理的葬礼,其中有美国总统克林顿、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首相海杰、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科尔等几十位国家元首和首脑。最引人注目的来宾当然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穆巴拉克自1981年担任总统职务以来从未到过以色列;侯赛因国王也是自1948年以色列正式建国以来第一次踏上以色列国土”。通讯中对拉宾遇刺一段情节是这样描写的:“拉宾生前的好友埃坦·哈伯尔说,在集会结束前,拉宾与与会者同声高唱‘和平之歌’。唱完后,他把歌词折好放在西服口袋里。5分钟后,当他走下主席台刚刚打开汽车车门的时候,杀手的子弹射入了他的胸膛……说着,哈伯尔展开了后来从拉宾口袋里取出的那张满是血迹的歌词纸,朗诵道:‘太阳升起来了,驱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让我们为和平高歌……’”,这篇通讯,通过一件件掷地有声的事实和一幕幕细致入微的情节,写出了拉宾葬礼恢宏悲壮的气势,写出了拉宾这位中东和平的使者和勇士的高大形象及世人对他的景仰,也写出了国际社会对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的渴望和信念。[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