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代的“同时性”与“历时性”

时代的“同时性”与“历时性”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时代的“同时性”与“历时性”时代的“同时性”着眼于时代的静,看重时代的横断面;时代的“历时性”则着眼于时代的动,看重时代的纵向更替与变迁。一般地说,在一个朝代里,它的时代精神与特征具有“同时性”的静,只有在改朝换代时,它才会发生“历时性”的动。“同时性”的作品又有“再现”与“表现”之分。

第三节 时代的“同时性”与“历时性”

时代的“同时性”着眼于时代的静,看重时代的横断面;时代的“历时性”则着眼于时代的动,看重时代的纵向更替与变迁。当然,不变的静只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一般地说,在一个朝代里,它的时代精神与特征具有“同时性”的静,只有在改朝换代时,它才会发生“历时性”的动。

但事情也并非如此绝对,同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六十年里,后三十年与前三十年之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时性”变迁。即便是毛泽东时代的前三十年,它的时代精神与特征是静的,但也并非完全静止不变,虽然“斗”字贯串始终,但它由斗党外变为斗党内,由斗地主资产阶级变为群众斗群众。而在邓小平时代的后三十年,市场经济的发育与演变,姓社、姓资的斗争与演变,也并非都是平静的。倘若我们不注意仔细地观察与把握,就写不出某个特定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同时性”的作品又有“再现”与“表现”之分。“再现”就是告诉你生活就是这样,人物就是那个样,再现出来给你看,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戏剧影视剧作品。“表现”则是告诉你生活可能、或者应该是这样,人物应该也可以更好、更理想些,于是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给你看,这有些“形而上”的感觉。因为拉开了与现实的某些距离,结果“距离产生美”,像电视剧《牵手》、《空镜子》、《金婚》,以及许多反腐题材的作品,像《省委书记》、《生死抉择》、《黑洞》、《反贪局长》,等等。总而言之,“同时性”作品一般是反映某个时代横断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体育、卫生、司法等领域里人们的生活形态与伦理道德

为了形象地认识与把握时代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我们来观摩姜文执导的“同时性”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你们来看,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与浩劫的时代背景下,十六岁的少男少女们在父母下放无人照顾、学校停课失去教育、社会秩序失控、司法失效的情况下,任由青春期的本能燥动与欲望的渲泄,思想的成长失去健康的轨道,内心的困惑无人正确引导,于是在“斗”字当头下少年们必然引发暴力与兽性了。如果是换成当今的时代,十六岁的少男少女们肯定不会是他们那副样子!

“历时性”的作品则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即时代背景的变迁必然带来时代精神乃至个人精神、思想、情感、性格的变化。这期间,大量的文艺作品会和着时代的脉搏、跟着时代的步伐忠实地反映社会关系变迁中的人与事。当然也会有超前或滞后的作品,超前的如50年代在“十五年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创作的“大跃进”作品,六七十年代的“八个样板戏”。滞后的如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了,但某些官方还停留在“极左”的思想束缚中,民间则还残存惯性的“心有余悸”。可见做为一个编导,把握时代是多么的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