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人的体内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或内向传播。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它是同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脑在体内传播中处于中枢地位,离开了脑,任何传播都不复存在。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所有的心理和行为无不经过这样的生理过程。体内传播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旧处于“黑箱或灰箱”阶段。

一、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人的体内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或内向传播。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它是同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体内传播表现在个体身上,它是实现大众传播(包括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脑在体内传播中处于中枢地位,离开了脑,任何传播都不复存在。

体内传播是一个过程,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最基本的反射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脑和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的活动作为新的刺激不断地反馈给感受器,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反射环,进而完成了体内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脑居于接收、处理信息,并指挥主体去行动的中枢地位。举一简单例子加以说明:某受众看到(视感受器——眼睛视网膜部位)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也许你需要“心理咨询”》(文章——刺激物)。有关信息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相关的大脑皮层,经过大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文章所提供的心理障碍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该受者判断:自己也有心理障碍(这是脑中枢的作用),于是前去咨询(传出神经、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还应包括反馈系统)。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所有的心理和行为无不经过这样的生理过程。虽然人们对于客观刺激的反应过程有大体相似的生理机制,但是个体脑千差万别,比如在脑皮层沟回的深浅程度、脑血管丰富程度、神经元突触的数量、神经纤维的长短和直径的差别、左右脑半球发育的状况和大脑两半球连通的质量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这又进一步说明脑的中枢地位的重要。对于个体脑的鉴别不能靠直观,甚至连脑电图也无能为力。1997年上旬,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东方之子》节目中播出一条令人鼓舞的消息:山西医学科学院王德堃教授研究出的“脑像图仪”可以测出人的脑像图,它比一般脑电图能更进一步揭示出大脑的质量。从6岁正常男孩和22岁不正常女青年的脑像图上可以对比出二者脑在结构、纹理、规则性、平衡性等方面的显著差别。脑像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脑的发育状况,还可以从中识别出一个人的思维、记忆水平以及左右脑发育的水平。如果能利用脑像图仪测试新闻从业人员的脑像图,对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体内传播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旧处于“黑箱或灰箱”阶段。对生理机制的研究一般有三种水平:1.生理的;2.生化的;3.心理的。1和2合称为神经生理水平。关于传受者心理机制问题,将在以后的章节里介绍,本章仅从生理机制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研究内向传播的神经生理机制,离不开对脑的生化反应的探索。有研究者认为:“人脑中发生的电和化学变化的特殊模式,是复杂精细的思维过程的最重要的基础。”[2]还有心理学家从生化水平解释人的智力,认为“智力的差异就是对信息进行表征和加工方式上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1.JenSon提出把智力理解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并用选择反应时对其进行间接的测量;2.Humt提出智力是特殊的心理速度(主要是词汇信息检索速度)的观点……。”[3]另外还有研究者就观众收看电视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实验研究。

(一)从研究脑电波入手探讨收看电视是主动认知还是被动认知

对这个问题单从经验上推断不易说明问题。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人脑的电活动与看电视之间的关系。方法是把脑电波α波的减少和β波的增加作为认知加工活动增多的标志。以此对比阅读和收看电视时人脑α波和β波变化的幅度。心理学家华尔克曾以大学生为被试,记录了这些学生进行阅读及观看电视时的脑电波α波和β波的活动水平。“他发现,不论是阅读还是观看电视,β波的活动水平均达到最大值,而α波的活动水平均达到最低值。阅读和观看电视的对比表明,与观看电视相比,阅读时的β波活动水平略高,α波的活动水平偏低,但二者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上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这个实验表明:“看电视也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往有人认为看电视是消极认知的观点”。[4]

(二)当电视广告呈现300毫秒时,受者的反应达到最大值

电视广告在呈现多长时间时,最易引起受者的注意,这是一个关系到提高广告效益的问题。时间短了,受者来不及注意;时间长了,受者的注意维持不住,这中间就有一个量化的指标。罗斯切尔德等人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大约在刺激呈现之后300毫秒时反应达到最大值。因此,罗斯切尔德等人(1986)决定考察α波的‘过渡期’和同时性广告活动之间的关系。‘过渡期’是广告中的一段时间,它是从α波的显著降低(表明电视注意增加了)开始到α波下一次显著降低结束的这一段时间。在累积水平上进行这种‘过渡期’分析,罗斯切尔德等人(1986)在9个广告中找出了57个这样的‘过渡期’。他们发现的69%的‘过渡期’是在广告刺激中某一容易识别的视觉线索出现不超过300毫秒时开始的”。[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