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联系是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内在原因。其中认识主体即传播主体和接受对象应当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因素。尽管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还有许多不足,但是可以说这个模式反映了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在联系,它为大众传播心理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联系是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内在原因。经研究,这两门学科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

一般对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范围都统一在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拉斯韦尔(Harrol Lasswell)在其《传播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的5个W模式上,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和取得了什么效果。相应的研究内容包括: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其中认识主体即传播主体和接受对象应当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因素。因为离开了人,大众传播也就失去了意义。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韦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曾在《传媒・信息与人——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指出:“研究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影响;研究人怎样报道消息,接受新闻与知识,怎样受教与教人,怎样消遣与娱人。要懂得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14]而心理学也属于“研究人”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其次,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中就有两位是心理学家: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K.)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Hovland,C.L.)。尤其是霍夫兰的态度研究被称为传播学中的经典性研究。美国传播学者赛弗林(Syverlin)和坦卡德(Tancad)在评价由霍夫兰领导的研究小组时提出:“这个集中了(美国)心理学界最出色人选的班子所从事的大型研究项目被认为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而且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再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德国学者马莱茨克(Maletzke)于1963年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传播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典范。这是一个“有条理地、经过周密考虑建立起来的模式,显示出大众传播是一个心理上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其中解释可能多属于多因素类型而不是单因素类型”。[15]

当代传播学“新流派”、“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倡导人丹尼斯・麦奎尔和他的助手斯文・温德尔曾指出: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这个大众传播过程是“数十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之总结”,“该模式如此详尽,可以作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过程和相关因素的一份清单,因此,如果人们希望对这些过程的描述作分析的话,可以使用这个模式”。[16]

该模式对传者和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了归纳并作出了详尽的分析。从传者看包括: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工作组(小群体)、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及媒介对传者的影响。

从受者看包括:接收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作为社会成员的接收者、社会环境及所归属的群体对接收者的影响。尽管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还有许多不足,但是可以说这个模式反映了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在联系,它为大众传播心理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