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恣意喧哗走向理性表陈

从恣意喧哗走向理性表陈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恣意喧哗走向理性表陈——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尹章池 李 凯在电影、广播、电视等播放媒介盛行的时期,媒介信息特点是为数不多的制作者将信息传递给为数甚众的普通大众,大众只是单纯的、被动的信息消费者。微博作为典型的“自媒体”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流行的网络应用之一。

从恣意喧哗走向理性表陈——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1)

尹章池 李 凯(2)

在电影、广播、电视等播放媒介盛行的时期,媒介信息特点是为数不多的制作者将信息传递给为数甚众的普通大众,大众只是单纯的、被动的信息消费者。互联网技术的诞生,点燃了媒介革命。互联网步入2.0阶段,互联网的“写”的特点得到不断的加强,其共有媒体的性质得到更显著的体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集制作者/消费者/销售者于一体的新信息系统诞生,博客、播客、维客、新闻聚合、社交网络、论坛、微博等应用技术的相继出现和普及,为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更形象地将这一时代称作“自媒体”时代。

一、微博的传播特点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开放性、易用性、高时效、互动性强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微博作为典型的“自媒体”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流行的网络应用之一。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人及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信息分享。微博的传播有以下特点:

1.大众传播平台

互联网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微博等“自媒体”服务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大众传播者崛起的标志,它们使网络成为几乎“零门槛”的传播方式。微博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大众信息传播平台之一,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几乎所有格式的信息。随着微博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用户正在学习使用微博获取和传播信息。

2.传播模式多元化

在报纸、广播、电视主导的大众媒体传播环境下,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地位清晰,传播者制作发布信息,信息的传播过程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单向性传播传输模式。微博以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实现信息的传播,主要表现在网络用户之间一对一的互动传播以及一对多的网状传播。

3.高时效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往往需要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复杂环节,制作效率较低,发布渠道有限。使用微博发布信息极为简便,用户只需要数秒钟就能够将任何形式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发布的便利性将更进一步提高。

4.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使用门槛低、操作简便、发布快捷等特点强化了互联网信息流动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发布信息内容的监督审查手段,用户可以通过微博随心所欲地发布任何信息,导致微博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二、国内微博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特点

2010年,国内微博用户规模约6-311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15.5%(3)。根据中国微博年度报告发布的信息,2010年我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新浪微博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博服务提供商之一,根据其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其微博的注册用户超过1亿。2009年8月新浪微博推出以来,仅一年内其用户规模就增加了25倍,突破1亿大概只用了16个月的时间。腾讯网是我国最大的社交服务提供商,其基于即时通讯QQ的腾讯微博用户也已突破1亿。微博鼻祖Twitter,根据其创始人在2010年4月的Twitter开发者大会上透露,Twitter注册用户为105779710,独立用户访问量为1.8亿。Twitter从创立到用户规模突破1亿用了近4年的时间。通过比较数据,国内微博从用户数量和增长速率来看都领先于国外。

微博凭借其开放性、内容简洁、低门槛等特性,在网民中快速渗透,成为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媒体。网民使用微博主要有几个用途:

1.个性信息平台

微博是重要的大众信息服务平台。微博用户类型很多,除个人用户外,许多企业、学校、媒体、社会团体、公共服务机构等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因此,在微博上用户可以获得的信息种类很多,包括国内外新闻、社会热点新闻、娱乐信息、奇闻逸事、广告信息等,几乎无所不包。

微博能够实现针对性很强的信息传播。不同于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传统网络信息服务,在微博上用户具有更大的自主决定权。用户通过使用关注功能,能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接收其他用户发布信息,如果用户选择取消关注后就再也不会收到任何对方发布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收到垃圾信息的机会。

2.个人表达

微博打破了主流媒体的垄断,互联网变得更加开放,受众掌握了选择权。微博以互联网人际关系网络为传播通道,通过群聚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听众群落;用户通过微博,将个人的见解、观点、感兴趣的新闻等各类信息发布给自己的听众。调查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最主要的目的是记录自己心情,所占比例达到52.17%,使所有应用类型中比例最高的(4)。越来越多网民通过微博参与到了各种公共事件之中,他们中有第一时间发布见闻信息的,有发表评论和意见的,有参与舆论监督的,也有围观者。

3.人际交往

微博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微博的关注功能,用户与用户相互之间能够建立起信息流通的渠道,这条渠道既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是人际交往的渠道。用户经常通过微博与好友分享自己的心情、见闻、观点,许多用户也经常通过阅读朋友的微博了解其近况。

微博是继社交网站之后又一重要的网络交友平台。调查显示,有48.15%的用户使用微博结交新朋友,42.52%的用户使用微博寻找志趣相投的群体,34.22%的用户使用微博与老朋友保持联系(5)

我们发现微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正不断的深入,民众使用微博的目的也趋向多样化。一项来自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的报告称,94.3%的调查者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87.3%表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62.5%表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6)

微博平台上充斥着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绝大多数信息是由用户制作直接在微博上发布的,未经专业媒体工作者编辑和筛选,非法信息、暴力信息、垃圾信息、庸俗信息屡见不鲜。我国的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监督,但是想对微博上的信息采取我们针对传统媒体实行的先审查后发布的监督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对用户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博的快速发展与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媒介管理者和研究学者日益关注的重点。

三、微博用户媒介素养内容

“社会参与模式”是一个融合模式,将“防疫取向”、“创意媒体取向”、“批判取向”等现时流行的传媒教育取向综合起来。特别吸纳批判取向及创意媒体取向的长处,将批判思维及创意表达跟社会参与结合一起,并强调意见表达和传媒监察,鼓励大众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认识、分析、善用和影响传媒。这个模式重视发展及改良传媒体制,呼吁以社会行动进行传媒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希望能为建设民主社会做出贡献(7)

“社会参与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科技社会建构论”,认为科技应用应由人做决定的。传媒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所以传媒的影响是可以随着社会进步而逆转,公民有机会参与建设及改变传媒体制。故此,从这个理念发展出来的传媒教育,不仅注意培训大众解读传媒的能力,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运用各种媒体表达意见,以及发挥监察传媒的力量。所以传媒教育除了训练精明的传媒消费者和灵活的媒体创作者外,还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及具备独立批判能力的公民(8)

从“社会参与模式”取向出发我认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应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作为受者

微博用户作为受众,即信息的消费者,面临的是比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主导的媒介环境更为复杂的网络媒体传播环境。在资讯技术发达的社会,有时候眼见未必为实,我们常常看到打折后的媒介事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说:“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新闻专业的严格训练,通过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很难说是真正新闻还是无知之见。”(9)因此,用户对微博信息的批判解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公民行使互联网公共空间权利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又译为评论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较谨慎的理解和解释是:“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策略。”(10)批判性思维不仅指一套可由逻辑或其他类似课程提供的具体思维技能和方法,更指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甚至一种人生态度一个有批判能力的受者,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批判性思维服膺理性、逻辑和真理,是一种讲道理的、健康的怀疑主义态度,其基本预设是:任何观点或思想都可以并且应该接受质疑和批判;任何观点或思想都应该通过论证为自身辩护(11)

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批判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微博使用者。我认为,用户首先必须要了解媒介。媒介素养教育中,认识媒介通常包括媒介基本概念和内涵、媒介运作机制、媒介功能、媒介符号与信息、媒介发展历史(12)。对于微博用户,就是要了解微博的各项功能,如发布和接收信息、屏蔽不良用户的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等,这也是对用户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对微博上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具有较完整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用户逐渐产生对微博上发布的信息的免疫力、警觉性和鉴别能力,使自己尽量避免被不良信息牵着鼻子走。

2.作为传者

“社会参与模式”是传媒教育的第四代范式,主要内涵是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即由对媒介的批判性思考转为通过赋权促成健康的媒介社区(13)

但是我们发现,不少微博用户缺乏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应具有的媒介素养。谣言和流言的制造和传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的忧虑、恐慌;还有一些用户经常发布或者转发一些不健康图片、视频;甚至一些公众人物自己也未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许多网民在作为传播者的角色时,他们并不清楚作为一个社会的传播者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传媒教育除了训练精明的传媒消费者和灵活的媒体创作者外,还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从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来看,用户在获得更开放的媒介话语权的时候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在利用媒介环境的同时也要自觉维护媒介环境。网民应学会用微博进行理性表达。理性表达就是负责任的表达,是在利己的同时也利他的表达,是建设性的表达而不是破坏性的表达(14)

四、关于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1)青少年是微博等互联网服务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的群体。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总体处于偏弱水平,媒体解读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开展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大学应该成为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设为大学生的通识课。虽然有学者认为,在高考制度下,媒介素养教育要进入学校体系比较困难,但是,微博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使用微博,因此应该逐步尝试开设面向高中、初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2)微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只是一个表象,归根结底还是网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的问题。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校园,要面向整个社会民众。微博等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媒介素养知识,为构建良好网络环境贡献自己一分力量。我们可以尝试在电台、电视、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中,有计划地投放媒介素养教育公益宣传短片,逐步唤起民众的媒介素养意识,使其认识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重要性并自觉地进行学习。

(3)我国严重缺乏面向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书籍。目前市面上有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书籍比较少,且绝大部分为面向在校学生的教材,或者是面向专业媒体工作者、研究人员的学术类书籍。我们很难找到一本以普通社会民众为目标读者的媒介素养书籍。这种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居民媒介素养的发展,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相关机构应推出更多面向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关书籍。

【注释】

(1)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益性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编号:08BXW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出版业市场监测研究(编号2010-1b 018)和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科研基金(2009)资助项目的成果。

(2)尹章池,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凯,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37.

(4)DCCI数据中心.2010中国互联网微博与社区调查研究报告[R].2010:4.

(5)同上。

(6)叶艺勤.研究报告称中国微博用户将有“爆发性增长”[EB/OL].(2010-12-29).http://www.chinanews.com/ it/2010/12-29/2753004.shtml.

(7)李月莲.传媒教育、公共空间与公民批判能力:香港传媒教育的理想与实践[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7(3):137.

(8)李月莲.传媒教育、公共空间与公民批判能力:香港传媒教育的理想与实践[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7(3):136—137.

(9)丁静.博客新闻挑战传统传媒[J].传媒观察,2007(5):17—18.

(1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7—173.

(11)刘叶涛,批判性思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J].学术论坛,2009(9):30—33.

(12)白传之,闫欢.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97.

(13)陆晔,陈俊美.媒介素养的国际发展与本土经验[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7):1—24.

(14)白传之,闫欢.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2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