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语成语与俄罗斯文化

俄语成语与俄罗斯文化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特点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俄语中也有不少反映俄罗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成语。在俄语成语中出现许多来自《圣经》或与宗教活动有关的成语。俄罗斯民间故事,童话传说,以及在这些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寓言中,有不少情节和艺术形象鲜明生动,为俄罗斯人民所喜闻乐见,经过世代相传,成为习用的成语。大批成语出自俄罗斯、苏维埃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

一、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特点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族特色必然要反映到民族语言中来。语言的民族特点是指语言中所反映、记录、表达的一个民族历来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物产)、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社会风尚和民间习俗等特点。俄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成语是民族语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一种语言的民族特色在成语中总是反映得最为集中,俄语成语也不例外。它是俄罗斯人民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政治、生活经验的概括。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俄语“能够以惊人的准确性表达出相当复杂的现象的本质”。俄语成语的生动形象和确切比喻常常引起丰富的联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转义。这种转义同成语的语源紧密相连并受其制约。

俄语中有大量的典故性成语。这种成语和汉语的典故一样,具有多种多样的语源。这些成语的语源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语言中的成语常以民族历史的特定事件和人物为素材。如汉语成语“价值连城”、“怒发冲冠”、“负荆请罪”等和汉民族历史上的赵秦之争相连,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取材于淝水之战。俄语中也有不少反映俄罗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成语。

一个民族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山川,交通,物产等)常常在该民族语言中得到反映。如汉语成语“蜀犬吠日”、“泾渭分明”、“黔驴技穷”等和汉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关。俄语中也有些成语反映出俄罗斯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色。

一定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时尚、风土人情、礼仪、服饰总是要在民族语言的成语中反映出来。如汉语成语“歃血为盟”就反映了我国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以示诚意这一习俗。俄语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成语,其语源反映俄国民间生活习俗,其中包括娱乐、宗教信仰等活动。

从民族语言的成语中常常可以看出民族的宗教信仰。汉民族信奉佛教,因此,汉语中就有不少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如:“一尘不染”、“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自从公元988年基辅罗斯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以后,《圣经》就在俄罗斯广泛流传。在俄语成语中出现许多来自《圣经》或与宗教活动有关的成语。

成语常常通过形象比喻,形成一种象征意义。成语的象征意义常常表现出使用该成语的民族对某些事物特殊的看法和态度,反映出民族的心理特点。在这一类俄语成语中,以动物形象来进行比较的成语特别引人注目。

俄罗斯民间故事,童话传说,以及在这些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寓言中,有不少情节和艺术形象鲜明生动,为俄罗斯人民所喜闻乐见,经过世代相传,成为习用的成语。

此外,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以及俄罗斯苏维埃经典作家的著作也是俄语成语的源泉之一。革命领袖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名言是俄语成语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大批成语出自俄罗斯、苏维埃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反映了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塑造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广泛流传,扩大了使用范围,成为习用成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俄语成语是许多时代的产物。它的语源及含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俄语成语语源的民族特色常常在成语的转义使用中表现出来,并成为转义产生的基础。因此,研究并揭示俄语成语语源的民族特色对正确理解和使用俄语成语、特别是典故性的俄语固有成语是十分必要的。

二、俄罗斯宗教与俄语成语

俄罗斯宗教的发展,特别是东正教传入,罗斯基督教化,对俄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其表现之一就是一些宗教词汇进入了标准俄语,沉淀在俄语的精华——成语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不仅在形式和结构上保持着古老的格式,而且还有着或浓或淡的宗教色彩。这反映出宗教对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俄语成语源自宗教

俄语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成语,按其来源大体可分为两方面:源自本土宗教与基督教。

1.源自本土宗教

在罗斯接受基督教之前,罗斯人信奉多神教。靠农耕生活的罗斯人无法解释摆布农业的自然力量,只好把这些自然力量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为形形色色的神建造神殿,进行祈祷和祭祀。这种多神教的信仰和仪式,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产生影响,成为一些现代俄语成语的来源。

由于多神教时期古斯拉夫书面语还没有形成,故这一时期保留下来的成语不多。

2.源自基督教

俄语中带宗教色彩的成语绝大多数源自基督教。10世纪末,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为国教。传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兄弟为了传教的需要,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新的字母,用来记录和表达斯拉夫人的语言,并将希腊文的祈祷书译成斯拉夫语。从此,随着基督教的广泛的传播,教会斯拉夫语成为古代标准斯拉夫语,推动了俄语语言的发展,自然就沉淀了许多源自基督教的成语。这些成语大致可分为几方面:(1)与基督教教义有关,主要出自《圣经》;(2)源自基督教的仪式;(3)源自基督教的历史。

(二)俄语成语反映宗教的观念

带宗教色彩的成语源自宗教,更反映宗教的观念。宗教赖以存在的是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观念,即神创论、灵魂不灭论、天堂地狱论、善恶论。俄语成语在这四方面都有反映。

1.反映上帝创造并主宰一切的神创论

基督教宣扬上帝是宇宙和人类的创造者,是万能的主宰者,因而人类必须绝对服从上帝的安排。俄语成语中反映这种观念的成语特别多。

2.反映灵魂不灭论

在基督教中,灵魂是人——神联系的中介,体现出神统治人的宗教意义。对于人来说,肉体是暂时的,灵魂才是永恒的,重要的是求得灵魂得救。俄语成语中也有反映这种观念的成语。

3.反映由此派生的天堂地狱论

宗教为人死后的灵魂设了一个归宿之地,凄惨万分的地狱和幸福无比的天堂。灵魂进入天堂者,永享自由幸福,灵魂进入地狱者永受磨难。俄语中有关天堂地狱的成语也不少。

4.反映善恶报应论

善恶报应论在宗教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是对活人的行为,死人的灵魂的归宿的评判标准。行善的人死后进入天堂,施恶者死后只能进入地狱。俄语中反映善恶报应的成语也不少。

此外,任何宗教都规定有一定的道德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与善恶报应观念相联系。俄语成语中反映这方面的也很多。

三、俄罗斯民族心理、审美价值观与俄语成语

研究俄语成语离不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离不开语言的民族文化语义。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语言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传播工具。文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社会性、历史继承性和民族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其社会性。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产物,每一代人都为文化宝库添砖加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各民族文化是在其所处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是各民族生活现象的一种,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

语言的词义与表达方式取决于该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式文化诸因素。而语言的民族文化语义指的是能反映操该种语言的民族历来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民俗等特点的词汇意义。语言的民族文化语义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语法、句法、语音。但是,语言的民族文化语义更加鲜明地体现在语言的建筑单位上:词、成语、谚语、格言。各民族语言的成语,常常会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该民族的心理积淀,更能显示该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方式文化。俄语成语作为语言的建筑单位之一,能较集中地反映民族文化特点。俄罗斯民族的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物质文化因素无不在成语形成过程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同时,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文化诸因素,尤其是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对俄语成语产生影响。这里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简要说明。第一,俄罗斯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对部分俄语成语形成的影响;第二,俄罗斯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的变化对俄语成语语义变化的影响。

成语是在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从形成过程来看,一部分成语是在特定的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反过来说,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相应的成语。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精华部分。一个民族对特定的事物或现象(动物、植物、数字、颜色、真善美、友爱、祸福等)的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在相应的成语中得到鲜明的反映。这里我们仅以祸福得失心理、友爱心理、真善美心理、数字心理、颜色审美心理等几个侧面为例,简要分析俄罗斯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对相应成语形成的影响。

(一)祸福得失心理

俄罗斯民族总结出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尽管往往祸不单行,但是他们相信未来,他们崇尚幸福的人生。

(二)友爱心理

俄罗斯是一个珍视友情的民族,他们认为人应当互相帮助,如果平时不助人,急时就无人帮,认为患难见真心,日久见人心。

(三)真善美心理

俄罗斯民族崇尚真善美,认为内心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四)数字心理

俄罗斯民族对数字的特有心理,在俄语成语中得到反映。他们认为奇数是吉祥数字,但在奇数中,“十三”除外。因为《圣经》故事中讲,耶稣有十三个门徒,第十三个是犹大,他出卖了耶稣,所以,人们认为数字“十三”是灾难倒霉的象征,称这个数字为“见鬼的十三”,这条成语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十三”的忌讳心理。在奇数中,俄罗斯民族尤其偏爱“七”,因为这个数字在俄罗斯民族心目中有一种魔术般的、神秘的力量。俄罗斯民族尊崇七德,忌讳七种罪过,他们信奉的东正教中的七件圣事与基督教义联系在一起。

(五)颜色审美心理

表示五彩缤纷自然界各种颜色的词,在俄语中有其引申意义,而这些引申意义正好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颜色的审美价值观。

成语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一旦进入成语体系后,就会相对稳定地存在于语言中。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变化,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成语作为语言名称单位,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语民族文化语义的变化;二是成语修辞色彩的变化;三是成语意义的变化。

由于人们总是把成语当作现成的语言材料来使用,使一部分成语的民族文化语义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

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是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而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的变化又对成语意义产生影响,使某些成语意义发生变化。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部分俄语成语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物质文化,一部分俄语成语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文化;属于精神文化因素的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在部分俄语成语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的变化造成某些成语意义变化。因此,在理解部分俄语成语时,要与俄罗斯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联系起来,还要注意到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观的变化对部分俄语成语意义变化的影响。

[1] 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