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敬惜字纸”信仰的产生背景

“敬惜字纸”信仰的产生背景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敬惜字纸”的信仰和习俗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崇拜和保护汉字的观念和习俗,“敬惜字纸”是一种将汉字敬作神明的行为,它必然产生于汉字的巨大作用为人们所意识到之后,因此不会早于“仓颉造字”说的产生。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敬惜字纸”的观念。

“敬惜字纸”的信仰和习俗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上文提到,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源文字。而且从汉字的早期功能来看,它主要是作为一种人神之间的交际工具,掌握在王室的“巫史”(即祭司)手中。至少直到商末,汉字仍然尚未见用于人际交流,因而也尚未发挥它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周朝建立以来,随着周公旦所开启的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思想观念向人文理性的转向,汉字被普及到一般的贵族阶层,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开始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字,即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春秋末期以来,由于孔子等教育家倡导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教无类”思想,又使汉字进一步普及到平民,使汉字的作用呈井喷状进一步发挥出来,终于为全社会所认识。于是,人们开始能动地对汉字的巨大作用加以认识和解释,战国以来为汉字寻找来源的“仓颉造字”说就应运而生,而且越传越神秘,到汉代达到顶峰。关于这一过程,我们下文还将以专章加以讨论。

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崇拜和保护汉字的观念和习俗,“敬惜字纸”是一种将汉字敬作神明的行为,它必然产生于汉字的巨大作用为人们所意识到之后,因此不会早于“仓颉造字”说的产生。如果说,“仓颉造字”说只是将造字者奉上了神坛,那么“敬惜字纸”观是进一步把汉字本身也奉上了神坛。

其实,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并不只是探索了汉字的创造者,也探索了几乎所有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巨大作用的那些技术的创造发明者,并加以崇拜起来。这些说法就今人看来不足凭信,但它们所反映的“吃水不忘掘井人”的感恩思想,却是我们民族世代所奉守的高尚道德之一。

而且,相关传说毕竟也只是神化了那些技术的发明者,但还没有将那些技术本身奉若神明,弄个“敬惜琴瑟”“敬惜兵器”“敬惜衣服”之类。可见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值得敬畏的是那些技术的创造发明者,因为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受用不尽的文明财富,却也不至于在“吃水”之余还要为“水”也立个牌位。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敬惜字纸”的观念。这也是我们在先秦文献中看不到这一习俗的相关记载的根本原因。即使是在《论语》中,作为汉字普及一大功臣的孔子也还未曾提出过“敬畏汉字”的思想。在孔子的观念中,汉字无疑是极其有用的,但也只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而已,还不足以被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是一致的。孔子倒是讨论过工具问题,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映的是利用工具、改善工具为我所用的思想,却没有想过要把工具本身也放到神坛上去加以顶礼膜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