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中医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目标

基于中医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目标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MTI培养中,强调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根据以上对翻译用人单位和相关翻译从业人员的实证研究和中医翻译能力模式构建,发展中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以及医学专业知识,使其在翻译中能够准确地理解源语的专业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按照具体化程度不同,目标可以大致分为3个层次:一是课堂教学目标,即在具体课堂中,对较为抽象的目标进行具体化的界定,以便教学的展开;二是课程目标或者学科教学目标,即根据某一具体的学习领域和学生的发展状况,用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目标分解成学科的形式(施良方,崔允漷,1999:140);三是教育成才目标,也即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施良方,1996:91)。在本研究中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上面所有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它既指中医院校MTI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落实在具体学科和课程目标。在MTI培养中,强调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根据以上对翻译用人单位和相关翻译从业人员的实证研究和中医翻译能力模式构建,发展中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能力。双语语言能力是学生从事中医翻译的前提和核心,分别包括双语词汇句法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词汇句法能力主要包括在翻译中对源语和译入语在词汇异同、句子结构和句子词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语篇能力主要包括源语与译入语在语篇结构、功能和语域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语用能力则主要包括在翻译中理解源语文本,把握源语语境语用因素,适应目标语的语境和使用范围等。

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应用能力要着眼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特别是医古文的理解能力,从而为中医翻译在源语理解和目标语产出方面达到要求。

(2)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水平,使其具备从事中医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虽然MTI的学生不必要掌握太多艰深的翻译理论,但理论知识是译者的翻译实践的指导,学生应该对翻译理论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应该掌握以实践为导向的翻译理论知识,如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区分不同翻译目的所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中医药相关医学知识,使其具备从事中医药以及相关医学翻译的主题知识。中医翻译之所以比较难,一个方面是因为其译出翻译的特点,译者对于目标语的能力总是不及母语;另一方面则是中医药等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以及医学专业知识,使其在翻译中能够准确地理解源语的专业内涵。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翻译中能够具备跨文化的敏感性。由于中医翻译涉及中西方、中西医两种文化和医学体系,所以学生要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而言:在认知方面,需要加强对中西方文化、中西医药知识的掌握;在情感方面,要增强对中西医文化差异的敏感、包容、理解和尊重等;在行为方面,要学会识别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正确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注重翻译中的变通以及文化翻译策略等。

(5)培养学生的中医术语能力,使其正确处理翻译中的术语问题。主要包括术语学理论、中医术语翻译知识、中医术语标准化、术语技术能力以及中医术语综合翻译应用能力等。

(6)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在翻译中能够使用翻译软件、语料库等信息技术来辅助翻译。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翻译纸笔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翻译的新发展,在培养目标上,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让学生掌握并应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中。

(7)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策略能力,使其运用自身的双语语言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跨文化能力、信息通信技术能力、中医术语能力以及语言外知识,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8)培养学生的翻译服务能力,使其具有一个合格译者所需的外围能力。翻译服务能力是现代译者所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指在翻译服务中意识到译者的社会角色,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能够处理好译者与客户、管理者和其他译者的关系,具备一定的时间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能力,按客户要求提供合适的翻译产品,具备翻译职业道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