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国际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之一:供需均衡。在一般的市场经济条件作用下,大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近年来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与大量资金介入农产品期货市场息息相关。

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之一:供需均衡。在一般的市场经济条件作用下,大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如果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两条曲线相交于E,它表示此时该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点,其对应纵坐标上的Pc即为均衡价格,横坐标上的Qc为均衡数量。

需求可以表示为价格的函数: Qa =f(p),决定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替代品及互补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供给也可用价格来表示:Qs=f(p),决定供给量大小的内部因素有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者预期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外部因素如自然因素、政府政策等。可见,由于影响供给与需求的这些因素经常会发生变动,自然总供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又会引起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波动。

从理论分析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必然的,小幅波动可以看成一种常态,但一旦发生大幅波动,这时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自我均衡或实现均衡的成本很高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有政府参与大宗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作物价格的调控。

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二:农产品期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宗农产品价格决定机制已不完全是传统的供求理论所能解释,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也不单取决于供求关系,农产品市场乃至整个商品市场都出现金融化趋势,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与大量资金介入农产品期货市场息息相关。农产品期货市场已成为继供求关系后又一价格形成机制。

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克服农产品供求的季节性矛盾而建立的一种缓冲机制。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最先成立期货品种的,它具备的经济功能日益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经济功能:

其一,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任何商品都存在价格风险。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都会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就是通过在交易所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即期货合约来实现的。在期货合约中,规定了商品的价格、买卖数量、预期交货时间和地点等等所有方面。因此,对于套期保值者来说,期货合约能够使其避免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受不可抗力因素如气候等影响,可以未雨绸缪。比如,粮食加工企业可以运用期货更好的管理进货与销售,提高利润;农民可以运用期货锁定价格,保障储存的农作物不会随客观条件影响理想价格;饲料工厂可以运用期货来限定农产品原料的最高价格,以控制成本来提高收入。当然,除了套期保值以外,期货还具有风险投机作用,投机者可以选择风险不同的期货合约来为自己谋求利益。

其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所谓价格发现功能,指一个完善的期货市场能够通过期货交易形成可靠性强的、有权威性的、能较真实地反映未来商品价格变动趋势的期货价格。生产经营者可以根据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所提供的价格信号做出经营决策。价格信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经营者利益的取得与否。

在农产品期货市场尚未推出之前,生产经营者直接根据现货价格进行决策,但由于现货交易比较分散,信息反应又不迅速,导致经营者会因消息不准确或不及时而做出错误决策;而且现货价格对于未来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动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往往带有滞后性,例如在我国长期出现粮价低时卖粮难,粮价高时买粮难的窘境,就是由于粮食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缺乏远期价格指导粮食销售的有效机制。而农产品期货市场正好弥补之前的不足,因为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信息传播快、准确性高,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未来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可以指导生产者或经营者合理的生产、销售大宗农产品。目前,世界上很多农产品企业经营者虽然未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但是却经常根据期货市场提供的价格进行企业经营的计划与决策,在贸易谈判中也以期货价格作参考。

期货价格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由不同的交易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期货市场能够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期货价格的形成机制。由于制度安排的特殊性,期货价格的属性明显与现货价格不同。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是市场的两大交易主体。套期保值也称对冲,它是为了在现货市场上的生产经营者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而建立的一种风险抵消机制,只需要在期货市场建立与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即可。可以说,期货市场的成立就是为了满足现货市场更好的发展,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一定的业务运作就可以抵消掉部分市场风险,这鼓励生产经营者们能更多地参与交易。

投机者是那些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得市场信息以掌握市场行情,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去交易期货合约,主动承担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价格风险,从中获取收益。其实,套期保值能够顺利进行也是由于期货投机者们的频繁交易,充分保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投机者要通过价差来获取收益,因此他们对价格走势的了解肯定比一般人更加深入,这无疑是期货价格形成的关键,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也有不少贡献。

期货价格形成的外部条件就是期货市场运行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只有期货市场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学理论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解释是: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状态,它拥有大量交易者,彼此间的资源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信息充分共享,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基于此,我们来分析期货市场环境的特征:

第一,拥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期货市场中聚集大量的套期保值者以及投机者在这里交易,而且一般的市场订单都比较小而散,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市场垄断产生。

第二,制定标准化合约。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标准化的期货合约,除价格外,每张期货合约都是高度标准化,既降低交易成本又增加交易者数量。

第三,出入市场成本相对较低。期货交易者在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之后就可以进场交易,相对现货市场的全额买卖明显成本低很多,而且完全没有退出障碍,因此,期货市场资源流动比较自由。

第四,信息高度密集。就这一点,期货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还是有区别的。完全竞争市场的信息是充分共享的,但期货市场并不是如此。著名的“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指出期货价格只反映了部分信息。如果期货市场上所有信息都是充分共享的话,那么投机者就没有必要使用各种途径去搜寻可能的新信息,以试图通过挖掘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来得到更高的回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期货交易所公开的信息可以让所有交易者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获得,因此,期货市场相比其他市场而言,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这种信息共享的特性。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一样,也是由供求双方组成的,因此,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同样也分为供给影响因素与需求影响因素。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交易所管制及市场交易状况两大类,外在因素包括间接因素与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可以分成经济变动、社会变动和政治变动三大类,直接因素则是与商品生产相关的因素。

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发现价格功能,主要是因为期货价格的形成有以下特点:第一,期货交易透明度高,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价格具有公开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期货市场是集中化的交易场所,实行自由报价、公开竞争,避免了一对一的现货交易中容易产生的欺诈和垄断。所有期货合约的买卖都在期货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确定,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交易的竞争性和公平性。同时,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期货市场上所有的交易及其价格都必须及时向会员报告并公之于众。因此,期货交易有助形成公正的价格,其发现的价格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第二,期货市场参与者众多,信息质量高,价格具有预期性。期货市场上集中了大量的交易参与者,如生产商、销售商、加工商、贸易商以及数量众多的投机者等。这些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大多熟悉有关商品的市场行情,具有丰富的生产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他们聚集在一起竞争并通过在期货交易所进行频繁、快捷的买卖操作,互相交换供求信息。这样形成的价格能够反映众多交易者对未来供求的预测。期货市场作为一个中心交易场所,为信息传递提供了良好设施,各种影响商品价格的供求因素能够被迅速和综合地反映到期货价格上,并被迅速传递到交易者和现货市场。交易者可据此不断共同调整自身的经营和交易行为,进而起到对期货价格修正的作用,提高价格信号的质量。市场参与者还可以从已形成的期货价格中认识有关的市场信息,并由此展望和判断未来供求信息的变化趋势。因此,期货价格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客观、充分和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价格走势,并预示现货价格的未来走向。

第三,期货价格具有连续性。期货交易是一种买卖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交易非常便捷,合约买卖转手极为频繁,能够不断产生交易并形成连续期货价格。因此,期货合约具有不同的交割月份,其价格可以连续和动态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具有价格形成上的连续性和指示调节上的超前性。

要认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还需要理解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期货价格的理论构成来看,与现货价格相比,期货价格包括了自己独特的价格构成要素,即伴随期货交易合约流动而产生的交易费用和期货合约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而包含的投资收益。具体而言,一方面,期货价格包含其对应商品的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如商品运杂费以及正常利润等;另一方面,期货价格还包括期货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保证金利息、佣金和交易手续费等。此外,期货价格还含有预期收益。显然,期货价格其实是以现货价格为基础而形成的。尽管在交易过程中,期货价格往往会在预期的作用下偏离现货价格,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背离不会长期持续,即期货价格会不断均衡现货价格,并对现货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这一关系也源于期货市场本身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期货价格的运动规律来看,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当市场上这二者的构成达到一个合理比例的时候,大量的套利交易可以使得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问的基差逐渐缩小,并把交易者在期货市场上预期的信息传递到现货市场。当合约临近结束的时候,两个价格将大致相等或者合二为一。当然,建立在现货市场基础上的期货市场,其价格的根本决定因素还是现货市场的供求波动情况。

尽管我们常常看见,在一段时间内由于投机资金大量进入期货市场,期货价格会出现剧烈波动并背离现货价格。但当一个投机方向上的投机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吸引相反方向的投机资金增加,进而推动期现货价格关系走向合理。从现货市场来看。当投机资本推动期货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后,现货商也会据此调整其生产和营销决策,从而使得期货价格的现货市场基础发生变化。随着交割期临近,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商便会不断调整其所持的合约数量和方向,进而导致期货市场的合约供求形势发生改变,推动期货价格趋向现货价格。

期货交易是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加工,进而预测未来价格的一种经济行为。而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具有超前性,能够反映多种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趋势,因此被作为商品定价的依据,这是其价格发现功能的一种体现。当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的时候,其形成的价格信号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未来的供求和价格变化趋势,对市场可以起到预期、先导的作用,从而得到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认可而成为商品定价的依据。期货市场发挥基准价格的作用后,自然就形成国内定价中心。

同一种商品在市场均衡条件下的现货与期货价格是同向变化的,当然要排除一些其他干扰因素。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但就同一种商品而言其引起两个市场上价格涨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同的,因此,现货市场价格的涨跌会引起期货市场同向的涨跌。在交易期间内,期货价格中包括了所有到交割期之前会发生的一切成本费用,所以往往期货价格要高于现货价格。而在临近期货合约到期之日或交割期时,期现价格将趋于一致,因为合约越接近交割日,这些成本及费用也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此时期现价格的决定因素基本相同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趋同性原理。

在均衡市场条件下,同一商品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额基本是一致的,这个差额即为基差。基差是由期现两个市场间的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不一样导致,持有成本主要由时间决定,即两个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储藏费、利率变动的损失费以及保险费等都算成持有成本;而运输成本主要是因为市场空间因素,即由于期现货两个市场而造成同一时间内地点不同。

最初产生期货的原因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为了避免价格风险,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而想出的一个办法:利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联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即在期货市场上做出与现货市场相反的交易方式,使自己所拥有的存货价值仍旧维持原状。意思是假设这位现货商持有的商品价格下跌,那么在现货市场上他是亏损的,但由于他在期货市场是卖主,可以从同样的价格下降中盈利,从而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虽然这么做丧失了有利的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利益,但是回避了不利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于生产经营活动来获取正常利润。

套期保值除了卖方套期保值也可以进行买方套期保值。两者的操作方法正好相反:卖方套期保值的参与者是为了维护其现货市场的多头而在期货市场卖出套期保值,持有空头头寸以防止价格下跌造成的巨大损失;购买套期保值的参与者主要是为防止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在期货市场买进期货合约以保障他在现货市场的空头头寸,这样即使现货价格上涨也不会令他的利益受损。

在一个均衡的市场中,基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套期保值的基差理论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实际上,期货市场毕竟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它所受的影响因素除了与现货价格相同的之外,还会有其他因素对其进行干扰,造成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及波动时间都会与现货价格不太一致,因此,基差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套期保值者的交易行为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或亏损。虽然套期保值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以基差波动风险交换价格波动风险,能使得风险指数下降,且基差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便于交易者掌握。

在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与外部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全球性生产体系的建立和期货交易的迅速发展,一些大同的期货市场的辐射范围更加广阔;其遍布全球的经纪公司也帮助其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业务,扩展了交易范围,提高了交易规模。于是,这些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影响力日益强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的定价中心。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交易所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原油和金属产品的期货贸易,所形成的期货价格也因此成为国际市场基准价格。其他国家的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就要参考其价格;甚至连其他国家国内价格的制定也要参考其价格。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期货市场的定价作用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将本国的期货市场从国内定价中心发展成为国际定价中心也成了一些生产、消费大国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