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

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摘要]本文首先从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角度分析了资源整合的机理:硬资源是互不相交的闭集,软资源是可以相互交叉的邻域(开集),软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媒介,不同硬资源闭集的邻域的交集非空是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其次,提出了关于经济系统资源整合的资源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综合这两点就导致软资源不满足“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1)

[摘要]本文首先从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角度分析了资源整合的机理:硬资源是互不相交的闭集,软资源是可以相互交叉的邻域(开集),软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媒介,不同硬资源闭集的邻域的交集非空是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其次,提出了关于经济系统资源整合的资源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资源位第一定律指出,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的强度等于包含该经济系统资源位的最小凸集的测度与其实际资源位集合的测度之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势力的概念。资源位第二定律是指,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已呈凸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进凸集外部的一个资源点,将资源位拓展为一个凸锥。在这种情况下,所整合的外部资源可以远远大于经济系统自身的资源。最后,根据这两个资源位定律,提出了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对策。

[关键词] 经济系统 资源位定律 资源整合 系统势力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系统时代,整合为王”的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昝廷全(2004)从经济系统的资源位的拓扑结构角度指出,为了进行资源整合,经济系统必须把自己的资源位结构打造为凹集。本文在资源整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已呈凹集的情况下,最小能够整合多少外部资源,以及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为凸集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外部途径进行资源整合。

一、 资源整合的机理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出于本身的需要,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程度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威力巨大的“地质力量”,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就是资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问题。不论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资源的合理利用都与资源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资源整合问题。如果把这里的“资源”概念理解为“广义资源”,情况更是如此。

广义资源概念是正确理解资源整合机理的基础。昝廷全等(1988;1990)通过把资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提出了广义资源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广义资源形式化地表示为

广义资源=({硬资源,软资源},{硬资源与软资源之间的关系})

所谓硬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够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包括那些不需要加工就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客观物质,如空气等。显然,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都属于硬资源的范畴。软资源是指以人类的智能为基础的资源,如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整合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广义资源系统。昝廷全(1991)指出,从某些方面来讲,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硬资源的作用需要软资源来“启动”。

为了深刻理解资源整合的机理和本质,我们稍微详细地分析一下硬资源与软资源的区别与联系。硬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的存在的边界是确定的,而且往往是静态的;第二,硬资源的利用具有排他性。正是由于硬资源的第一个性质,我们可以用拓扑空间中的闭集来表示硬资源。不同硬资源的边界是两两不相交的,即满足所谓的可列可加性。从数学上来讲,满足所谓的可列可加性是进行定量描述的基础。硬资源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学中“边际效用”概念赖以成立的基础。边际效用概念又是建立各种经济学均衡模型的基础。均衡模型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础之上的,其处理的资源对象主要是硬资源。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硬资源的边界是静态的,具有可列可加性,是互不相交的闭集,便于定量描述,纵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这一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著名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也把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变量。技术和知识资本是一种典型的软资源,人力资本是硬资源和软资源的复合体。这里我们首先着重分析一下软资源的特点。为了分析软资源的特点,首先要找一个分析的参照系,在与参照系的对比中可以更深刻地阐发和揭示软资源的特点与本质。一个自然的参照物就是硬资源。与硬资源相比,软资源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首先,硬资源的边界很容易确定,其边界的存在是静态的,而软资源的边界往往不易确定,其边界的存在是动态的;其次,硬资源的利用具有排他性,而软资源的利用不具有排他性,有时甚至具有利他性,即软资源的价值随着使用者的增加而增加,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网络的价值与用户的平方成正比。综合这两点就导致软资源不满足“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软资源不满足可列可加性,无法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定量描述。因此,也就无法按照传统的方法建立包括软资源在内的经济学均衡模型。为此,必须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把软资源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软资源的存在和作用必须和某一具体的或固定的硬资源相复合,这种软资源就相当于拓扑空间中闭集的邻域。我们以互联网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计算机是一种典型的硬资源,其边界是确定的和静态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软资源,而且这种软资源只有和计算机复合在一起时才能发挥作用。根据前面的论述,可以把计算机看作是拓扑空间中的闭集,而操作系统就相当于这个闭集的邻域。当然,计算机作为一种硬资源,它的作用需要操作系统这种软资源来“启动”。

第二种软资源就是所谓的“系统资源”,它和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于1980年所提出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简单地讲,系统资源是由经济系统的不同经济元通过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资源,随着不同经济元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中介和强度等的不同而不同,更有甚者,还可能与经济系统所处的动态环境有关。

有了上述关于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论述作基础,我们现在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讨论资源整合的机理问题了。首先,我们把资源整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硬资源和硬资源的整合;第二,硬资源和软资源的整合;第三,软资源和软资源的整合。

第一,硬资源和硬资源的整合需要软资源作中介。设A、B表示代表两种不同硬资源的两个闭集,这两种硬资源要进行整合,就要求与闭集A相复合的软资源(记为闭集A的εA邻域)和与闭集B相复合的软资源(记为闭集B的εB邻域)的交集非空,即

img49

公式(1)就是硬资源与硬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公式(1)所表达的含义用图-1直观地示意出来。

也就是说,硬资源与硬资源整合需要软资源作为中介,而且与不同的硬资源相复合的软资源的交集不能为空集。比方说,两台计算机要进行资源整合,就要求它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要能够兼容,这就相当于与它们复合的软资源的交集至少非空。

第二,我们讨论硬资源和软资源的整合,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硬资源和第一种软资源的整合。根据第一种软资源的定义,第一种软资源必须和某一具体或固定的硬资源相复合才能存在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第一种软资源必须作为硬资源的邻域形式而存在,这时第一种软资源和硬资源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的典型代表就是人力资源。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边界是确定的,可以用拓扑空间中的闭集来表示,但是复合在人身上的软资源包括知识、技能和文化等又具有软资源的品格,相当于拓扑空间中的开集,人力资源就是由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和复合在人身上的软资源所构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复合体。显然,和单纯的硬资源相比,这种复合体的边界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动态性,其度量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对单纯硬资源的度量难度。按照这种思路,可以对人力资源问题展开新的研究。二是硬资源和第二种软资源即系统资源的整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另辟专文进行讨论。这里简要指出,系统资源可以和经济系统的任何硬资源相复合,这个性质是系统资源的主要特征之一。

img50

图-1 硬资源与硬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εA∩εB ≠φ

第三,软资源和软资源的整合。由于软资源的特点就是其边界的动态性,不同软资源之间的交集很容易不空,因此,软资源和软资源之间的整合相对容易。

综上所述,资源整合主要讨论的是硬资源与硬资源的整合以及硬资源和第一种软资源之间的整合。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资源整合的机理,至于在什么条件下硬资源整合软资源和软资源整合硬资源不予区分,至于在什么条件下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等问题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二、资源位第一定律

昝廷全(2001)指出,可以把经济学研究划分为哲理、数理与技理三个基本层次。实际上,经济学每一个专题或方向的研究也存在类似的哲理、数理与技理三个基本层次的问题。这一思想当然也适用于资源整合和资源位研究。上一节所讨论的资源整合的机理问题属于哲理层次的分析。本节开始我们转向关于资源整合的定量描述研究。

虽然由于软资源不具备数学上的可列可加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因而不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而带来了按照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定量描述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资源位概念使用拓扑学方法从总体上准确描述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资源的多寡。资源位概念是系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正是通过资源位概念的引入,系统经济学把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条件转化到了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之中。这和“系统时代,整合为王”的思想一样,是系统经济学对于所处的系统时代特征的反映。一般认为,哲学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实际上,经济学研究的时代特征比哲学与时代特征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经济学研究的演化阶段的变化更加频繁。从大的阶段来划分,在经济学发展的300多年的历史中,根据所处的时代的不同,至少出现了以下几个典型的经济学流派: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每一个经济学流派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有关。重商主义强调贸易是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而工业生产更加注重经济系统在所有权意义上所拥有的资源特别是硬资源的多寡,或者说更加注重闭集内部特定的硬资源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商主义更加接近我们的“系统时代,整合为王”的思想。系统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系统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的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昝廷全(2004)指出,在系统时代的背景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比所谓的“圈地”能力更加重要。

昝廷全(2004)从经济系统资源位拓扑结构的角度,提出了经济系统为了进行资源整合必须把它的资源位结构打造成凹集的观点,现在进一步的问题是,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结构已呈凹集的条件下,它最少能够整合多少外部资源?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的外部资源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经济系统的发展潜力,值不值得努力去进行资源整合,以及对经济发展可能的贡献大小。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可以用经济系统资源位的闭包的测度定量描述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设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可以用集合G表示,其测度的大小用m(G)表示,同时用co(G)表示资源位集合G的闭包,co(G)的测度用m(co(G))表示,则资源位为集合G的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的多寡可以用经济系统资源位集合的闭包的测度减去资源位集合的测度来表征。设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强度为g,则有

img51

我们将这个结论称为资源位第一定律。

资源位第一定律的含义就是,资源位集合为G的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的强度等于经济系统资源位集合闭包的测度减去该经济系统资源位集合的测度。

简单的数学分析可以发现,经济系统资源位集合G的凸包co(G)就是包含这个集合的最小凸集,也就是包含G的所有凸集的交集,或者是集合G的所有凸组合构成的集合。设C是包含G的任意凸集,则有

img52

显然,凸集的凸包等于凸集本身。由此,我们又导出了昝廷全(2004)的结论,经济系统能够整合外部资源的必要条件是它的资源位结构为凹集。在它的资源位拓扑结构已呈凸集的情况下,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为零,这是因为凸集的凸包等于凸集本身,根据公式(2),g等于0。

应用资源位第一定律的关键是如何求得资源位集合的测度,准确地讲,是如何求得资源位集合的勒贝格(Lebesque)测度。求解集合测度的基本思想就是用简单集合的测度去逼近开集和闭集的测度,然后再用开集和闭集的测度去逼近复杂集合的测度,具体做法就是用开集从外部逼近,用闭集从内部逼近,即所谓的外缩内涨。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经济系统的资源位集合G为非空开集,且有结构表达式

img53

这里img54为(k=1,2,…)为G的构成区间。

(2)设有界闭集F∈(a,b),则G=(a,b)-F为有界开集,规定闭集合的测度为

mF=b-a-mG

这里的mG可以根据(1)的规定求出,因此,上式中的mF是可以准确计算的。

(3)设E为有界点集,G为包含E的任一开集,F为含于E内的任一闭集,E的外测度img55内测度分别定义为

img56

(4)若E的外测度等于内测度,即img57,则称E为勒贝格可测集,其测度记为mE。

稍为细心的观察将会发现,资源位第一定理暗含了这样的假定,我们可以用经济系统资源位集合的测度来描述资源位的高低大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根据测度理论,资源位集合的测度具有两个极限,一个是无穷大,另一个是零。无穷大分为实无穷和潜无穷。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不断增强,可以有条件地认为经济系统的资源位是潜无穷的。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济系统的资源位至多是实无穷。人们可以对实无穷进行操作,而潜无穷是一个过程。

经济系统资源位测度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测度的最小值为零。其实,“零”这个概念可以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并不象初看上去那么简单。广义地讲,我们可以把所能到达的最小值定义为广义零值。一个集合的测度为零,但这个集合不一定是空集。例如,整个数轴上的有理数有无穷多个,有理数集显然不是空集。但是,全部有理数的测度却为零。这是因为有理数在整个数轴上的分布是离散的,没有“连成一片”。用系统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不能形成系统势力。当经济系统的资源位表现为广义资源空间中的“离散点”,或者说是由广义资源空间中的“离散点”构成的集合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经济系统的资源位没有系统势力。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的测度大于零时,即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在广义资源空间中“连成一片”时,我们就说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具有“系统势力”。

从系统势力的定义可以看出,上述关于系统势力的定义具有非常确切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势力是一个严格的数学化的概念,也就是说,经济系统要想拥有系统势力,其资源位的测度必须大于零,而测度的概念具有非常严格的数学定义。

稍微细心的观察不难看出,从本质上讲,系统势力和资源整合的思想在深层意义上是一致的。即使一个经济系统拥有很多离散的资源点,如果这些资源点不能“连成一片”,其也无法拥有系统势力,其对经济系统的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不考虑整合外部资源,仅对经济系统自身的资源位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来讲,资源整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自然也是“系统时代,整合为王”思想的题内之意。根据这种思路,可以把资源整合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经济系统自身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自身资源的优化组合;第二种是如何通过把自身资源位结构的打造成凹集来整合不属于自己的外部资源。由此自然诱导出“系统致胜”的应用理法,这是系统经济学在技理层次的直接应用。其实,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很早都已经潜在地意识到了这种思想,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比如说,区域经济合作、各种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形成在深层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系统致胜”思想的直接应用。我们甚至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展开对企业形成原因的不同于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的研究工作。

三、资源位第二定律

资源位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经济系统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位拓扑结构最少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的多少。现在,我们进一步要问,在经济系统资源位拓扑结构已呈凸集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整合外部资源?或者说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整合外部资源?这正是资源位第二定律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经济系统资源位拓扑结构已呈凸集的情况下当然可能继续整合外部资源,只是整合外部资源的途径和仅仅依靠自身资源位拓扑结构进行资源整合的机制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说,资源位第一定律指出了经济系统整合外部资源的可能下限,但并没有说明上限是多少。实际上,用动态的观点来看问题,经济系统在长期内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为无穷大,也就是说,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为开集。但在一定的时期内,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又是一定的,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集合为闭集。从哲理层次上讲,开集具有想象空间,闭集没有想象空间。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开集和闭集的区别。关于旅游,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话就是:看景不如听景。“听景”是开集,在你没有亲自到过景点之前,仅凭听景,你可以对景点有任何美好的想象。但是,一旦你亲自到了景点之后,你对景点就不存在任何的想象空间了,它的漂亮程度就是你所看到的真实水平,此时的景点就从听景时的开集变成了“看景”的闭集,关于景点所拥有的任何想象空间都不复存在了。还有,我们大家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小说比看电视更有想象空间,其中的道理也是如此。

虽然从理论上讲,经济系统在长期内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可以是无穷大,但是在它的资源位拓扑结构已呈凸集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什么的途径去整合外部资源呢?或者说此时其整合外部资源的可能途径是什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内部潜力挖掘到极限之后它会怎么办呢?它显然会转向外部寻找,最容易整合的资源就是属于它的闭包内的资源,然后就要想办法整合属于闭包之外的资源。对于一个朋友群体来讲也是如此,如果朋友群体内部资源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极限之后,如果再想发展也只能转向该朋友群体外部寻找,必须结识该朋友群体外部的新朋友。有时,结识一位关键性的新朋友可能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当他结识的新朋友属于原来朋友群体的闭包之外的朋友时情况更是如此。

将上述思想进行扬弃,利用拓扑学工具给出一个严格的数学描述,我们称其为资源位第二定律,其具体表述为:在经济系统资源位集合的拓扑结构已呈凸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进资源位集合外部的某一“资源点”的途径来整合外部资源;该资源点和经济系统自身的资源位凸集构成一个凸锥,此时经济系统整合的外部资源的强度等于该凸锥的测度减去经济系统自身资源位凸集的测度。如图-2所示。

img58

图-2 资源位第二定律示意图

设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凸集为G,它和外部资源点P形成的凸锥为D,mG和mD 分别表示集合G和D的测度,则在资源位第二定律的条件下,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的强度g为

g= mG-mD

资源位第二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就是,经济系统资源位凸集和外部资源点形成的凸锥内部的资源点之间要满足传递性。这里,我们简单说明一下传递性的概念。例如,如果可以从甲大于乙,乙大于丙,推导出甲大于丙,我们就说“大于”关系具有传递性。又如,朋友关系一般不具有传递性,如果甲是乙的朋友,同时,乙是丙的朋友,但这并不能保证甲是丙的朋友。从数学上讲,传递性隐含了某种序关系。如果不同的资源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序关系,我们就可以采取抽子列的方法按照序关系抽取资源点的链,进而考虑这种资源链的测度,用资源链的测度减去采用传统经济学方法比较容易测量的硬资源的测度就可以得到软资源(包括系统资源)的测度。

用拓扑学的语言来讲就是,资源位第二定律要求整合外部资源所形成的凸锥至少要是T1空间(T1空间包括T0空间)。假设x,y是属于该凸锥的任何两个不同的资源点,如果该凸锥是T0空间,则存在x的邻域不含y,或者存在y的邻域不包含x;如果该凸锥是T1空间,则存在x的邻域不含y,同时存在y的邻域不包含x。但是,两个不同资源点的邻域是相交的,或者说,该凸锥中的开集是相交的,你包含我的邻域,我包含你的邻域。这刚好和本文第一节所叙述的资源整合机理相一致。

四、结论性讨论

昝廷全等(1998)提出了“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于2004年提出了“系统时代,整合为王”的基本思想。本文的研究就是这种思想的继续和延伸。值得一提的是,昝廷全(2004)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及其政策含义”一文的讨论与展望部分中明确提出,合作竞争将成为系统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的观点,同时指出,关于合作博弈的研究将比非合作博弈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凑巧的是,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刚好授给了主要从事合作博弈研究的。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系统时代的到来和系统经济的日益重要性。

在系统时代和系统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合作与整合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学词汇和生活用语。本文首先论述了资源整合的机理,这是深刻认识和理解资源整合规律的基础。从认知哲学上讲,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分类的加细标志着对事物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们首先把资源整合分为三类:第一,硬资源和硬资源的整合;第二,硬资源和软资源的整合;第三,软资源和软资源的整合。

着重探讨了硬资源和硬资源的整合以及硬资源和第一种软资源之间的整合。硬资源和硬资源的整合需要软资源作中介,准确地说就是,作为不同硬资源的不同邻域之间要有交集和重叠。第一种软资源必须作为硬资源的邻域形式而存在,这时第一种软资源和硬资源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的典型代表就是人力资源,据此可以展开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兹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新探索。

img59

1985年在庐山

在分析了资源整合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描述资源整合规律的资源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关于资源整合的这两个定律在数理层次上对资源整合给出了确切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于资源整合问题可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把握,不只是停留在观念阶段,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资源位第一定律给出了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的下限,指出了一个经济系统最少可以整合多少外部资源。在描述整合资源多少的时候,我们不直接采用资源位集合的“体积”,而采用资源位集合的测度作为衡量标准,据此我们提出了系统势力的概念。系统势力的关键是各资源点要能连成一片,其本质就是系统化。

资源位第二定律针对资源位集合已呈凸集的情况下,指出了经济系统应当采取什么的途径整合外部资源,具体做法就是在经济系统资源位凸集外部找一个资源点,这个资源点和凸集一起形成一个凸锥,这个凸锥的测度可以远远大于经济系统资源位凸集本身的测度。也就是说,经济系统所整合的外部资源可以远远大于经济系统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当然,经济系统的对外开放是资源整合的前提条件,由此可以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资源位第二定律实际上指明了资源整合的具体途径,就是想办法在系统外部找一个资源点,然后想办法和这个资源点形成一个凸锥。这样可以使所整合的外部资源远远大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实现跳跃式发展。

img60

参考文献

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及其政策含义》,《中国工业经济》,第12期,2004。

昝廷全:《自然资源的运筹分析及其泛权场网模型》,《应用数学和力学》,第8期, 1988。

昝廷全:《全球变化与广义资源》,《地球科学进展》,第1期,1990。

昝廷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模式研究(I):思路与框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3期,1991。

昝廷全:《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哲理、数理与技理—兼论经济学家的标准与分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12期,2001。

林金坤:《拓扑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The Laws of Resource-niche and Applications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of resource-integrating is firstly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ard-resources and soft-resources. Hard-resources which will not intersect for ever are closed sets, on the other hand,soft-resources are open sets(or neighborhood) and they can intersect. Soft-resources are media for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that intersection of neighborhood of hard resources is not empty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integrating recourses. Secondly,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resource-niche for resource-integrating of economic systems are developed. The first law of resource-niche for resources integrating of economic systems is that the intensity of interacted resources from outside the system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sures of the minimal convex set and the primary resource-niche. On this basis, the concept of system influence is proposed. The second law of resource-niche for resource integrating state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source-niche of the economic system is already convex set,a point from outside the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and resourceniche of the system can be extended to a convex cone. In this condition, the integrated resources from outside the system can be far more than that the economic system possessed itself. Finally,countermeasures are drew based on the above two laws.

Key words: Economic System  Laws of Resource-niche  Integrating Resources  System Influence

【注释】

(1)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