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有余地,分寸得当

留有余地,分寸得当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留有余地,分寸得当谈判的过程是智力、技能竞争的过程。如在外交会谈中,客人友好地邀请主方去他国访问,主方应按照礼节高兴地答应下来,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轻率确定具体日程,这时常以模糊语言作答:“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去贵国访问。”在这整个过程中,谈判就又有了“探测器”的功用,此时说话留有余地,就更显得重要,可使企业进退自如,获取更大的利益。

六、留有余地,分寸得当

谈判的过程是智力、技能竞争的过程。受到人的思想情绪、谈判内容、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谈判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复杂多变的,节外生枝、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是经常的事。因此,谈判当中,特别是刚开始之时,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说“满口话”,要使说话具有一定的弹性,给自己留下可以进退的余地。

运用模糊语言,是谈判中经常使用的留有余地的重要手段。模糊语言灵活性强,适应性也强。谈判中,对某些复杂的事情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来避其锋芒,作出有弹性的回答,以争取时间,作必要的研究并制定对策。如在外交会谈中,客人友好地邀请主方去他国访问,主方应按照礼节高兴地答应下来,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轻率确定具体日程,这时常以模糊语言作答:“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去贵国访问。”这个“适当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年、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样既不使对方不快,又不使自己为难。

又如对某些很难一下子作出回答的要求和问题,可以说:“我们将尽快给你们答复。”“我们再考虑一下。”“最近几天给你们回音。”这里的“尽快”、“一下”、“最近几天”,都具灵活性,留有余地,可使自己避免盲目作出反应,而陷入被动局面。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在产品销售、原材料购置过程中,相互竞争的情况,已是司空见惯。这样,对这一企业来说,就必然面临选择哪一方为确定对象的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谈判就又有了“探测器”的功用,此时说话留有余地,就更显得重要,可使企业进退自如,获取更大的利益。

S市某服装公司,新设计的冬装款式新颖别致,一上市就十分抢手。因此,准备购进一批面料,大批生产。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有本市和外地的几家毛纺厂的推销员,来厂洽谈生意。该公司也有意先派出采购科的一般人员,与之接触。在洽谈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各厂的情况,都不拍板,而以“贵方的意思我定转告公司领导,只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我想是会被考虑的”之类的话来作答。通过谈判,在摸清情况、反复权衡的基础上,确定了其中的一家(外地的),面料质高价廉,仅此一项,该公司就获益不小。

在商业谈判中,为使自己进退自如,还常采用卖方叫价提得高些,买方出价有意低些的方法。如,一次联邦德国某公司来华推销焊接设备。一套设备对方先报价四十万美元,并声明:这是考虑到初次交易,为赢得信誉而出的优惠价。但经我方再三讨价还价,最后以二十七万美元的价格成了交。成交的时候,对方经理又做了一个夸张仰头喝药的动作,开玩笑地说:“二十七万美元卖给贵方,我是大蚀老本了,回去怕要服毒自杀了。”事实上,该公司的这种设备,以前曾多次以十几万美元的价格出售,首报价四十万以及他的声明和玩笑,都不过是虚张声势,给自己留出足够余地的一种手段。

谈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谈判称作一种艺术,那么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手段,只是谈判整体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项谈判要获得成功,还须有赖于谈判者本人渊博的知识、灵活清醒的头脑、惊人的洞察能力、处事果决等素质。这一点公关人员一定要理解。

思考与练习

一、公关交谈与一般交谈有何不同?与“演讲”与“答记者问”又有何区别?

二、公关交谈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答记者问”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形式?请各收集一例加以说明。

四、演讲的语言,在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五、公关谈判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谈判语言中,“投石问路”的方法有哪些?怎样才能使谈判中的提问,取得预想的效果?

【注释】

[1]材料引自《主张认真反省历史,称两国进入“第二个春天”——福田:不支持台“入联公投”》,《环球时报》,2007年12月29日。

[2]材料引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8期,《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开场白》。

[3]材料引自张炯强《来上海,爱吃水饺只是原因之一——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复旦演讲记》,《新民晚报》,2007年12月13日。

[4]材料引自乔生、陶短房、陈一、石华《代表中国与强手谈判,处理危机获广泛尊敬——吴仪宣布将退休令世界感慨》,《环球时报》,2007年12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