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占有重复到生产创造

由占有重复到生产创造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主体建构需要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完成,即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完成。语言传播主体的生产性是指他在使其本质对象化,即融入和驾驭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主体建构需要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完成,即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完成。在上一节中,我们虽然也谈到了语言传播主体对创作依据的能动作用,但那大多是从创作主体的自身视角去观察问题时所得到的结论。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创作过程本身的角度来挖掘语言传播主体性的建构对人文精神重建的作用。

语言传播主体从占有性向生产性提升。占有性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对物质或精神的占有。人对物的占有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对于消费的需要。人要生存,总是要吃、穿、行、住,要消费,这是很正常、正当的。但对于语言传播主体来说,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任何占有性的主体性都应该被扼制,更不应该被宣扬、张扬。因为语言传播活动性质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性的,是为受众生产文化和精神产品。

语言传播主体占有性的主体性的显现甚至公然张扬是语言传播中物欲化、庸俗化、演艺化的深层原因。为什么要媚俗呢?为什么要“表现”呢?原因只为了迎合部分人的低级欣赏趣味而提高收视率、收听率。提高收听率、收视率所为何用?吸引广告。吸引广告越多当然钱越多。那根柢全在于对物的占有欲。因此,要重构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厉抑制语言传播主体的占有性的主体性,直至彻底把它清除出语言传播领域。

在主体的占有与生产的关系上,高扬语言传播主体生产性的主体性是唯一的选择。语言传播活动是精神性生产活动。语言传播主体的生产性是指他在使其本质对象化,即融入和驾驭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占有性不同,主体的生产性不是向客体索取,而是对客体付出。在语言传播过程中,创作主体通过其生产性的活动,付出智慧、情感、意志,使创作依据按照它自身的规律以及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政策方向、舆论导向而发生改变。创作主体在这语言传播活动中生产的是“真、善、美”,奉献的是“准、新、雅、精”。其目的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最终的目的是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趋于和谐,人自身获得全面发展,人不断地获得自由和解放

语言传播主体生产性的主体性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美德与人所实现的生产性程度成正比。社会如果关心人之美德的培养,它必然关心人之生产性的培养,并因此而为人的生产性创造条件。”“生产性取向是自由、美德及幸福的基础。”①

“一个人越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生产性地运用这种能力以增进他的力量、信仰及幸福,他与自身异化的危险性就越小;由此我们可以说,他创造了一种‘善循环’。②不断增进生产性的主体性,向受众与社会奉献精神的精品,这是语言传播主体人文精神自我完善的最好途径!生产性使他感到生命的充实、欢乐和真正的幸福,而这种欢乐和幸福又在不断强化着他的生产性的主体性。他的人文精神也就日趋主流、完善,他也就越能更加淋漓尽致地进行人文关怀!

①〔美〕弗洛姆:《为自己的人》,第208页,孙依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第208209页,孙依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语言传播主体的生产性的主体性能够使他自己的内在本质对象化,使个人行动与社会效果圆融无碍地融为一体。这也就使他能够感到自己作为主体的存在意义,因此,他是幸福的。弗洛姆下面的这段话对于说明语言传播生产性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再恰当不过了:“幸福象征着人找到了人类存在问题的答案:生产性地实现他的潜能,因此,他既与世界同为一体,但同时却又保持着他自身的人格完整性。在生产性的运用他的精力时,他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他‘燃烧自己,却不化为灰烬’。”①

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情感性。情感的丰富与真挚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言传播过程的始终,传播主体的情感一直都在运动着,如空气一般浸润着他所发出的每一句话,也浸润着他所送达的“真、善、美”、他所倡导的“准、新、雅、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这样,他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中那些主流的、先进的、高尚的、高雅的东西就会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受众人文精神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涵化作用,如盐之入水,化于无形,但它已经随水进入你的血脉、你的肌体,最后与你融为一体。因此,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语言传播主体情感的生产性!主体情感的生产性的含义首先是语言传播主体要主动生产情感;其次是他的情感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职业化的、商业化的、快餐化的、掩藏在华丽辞藻后面的、廉价的、虚假的情感。那种“表演”出来的情感是消费性的情感,是语言传播人文精神浅表化、庸俗化的主要根源。

而语言传播主体的这种生产性的情感就是爱。当然我们所倡导的不是在通常意义上讲的爱,而是主体对于自己的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对于自己的传统、对于自己所在的社会或团体、对于自己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由心底升腾的爱。而这爱的力量的源泉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第176页,孙依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语言传播主体人文精神在主体对象化即创作过程中的重构,还表现为语言传播主体从重复性向创造性的迈进。重复性活动是简单再生产的活动。在语言传播中,这种主体的重复性首先表现为主体的基本功的积累、涵养、强化是通过大量的、不断重复的系统的训练而完成的。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是语言功力的基础,那咬字的精度、唇舌的韧度、喷弹的力度、抑扬的幅度、快慢的速度、疏密的张度、模糊的向度、明暗的限度、虚实的化度、刚柔的强度,甚至于主体感受的细腻度、情感的真挚度……等等细密层级的精妙变化和调控能力的获得,都必须通过主体大量的、不间断的、刻苦的、潜心的、用心的、铁杵成针的、反复的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训练者要用心重复,而不能像练习长跑那样简单重复,即使在练习最简单的单音节时也要发“暖声”,“以情带声”一直是我们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首要原则。但是在基本功的训练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其恒久性、重复性、艰巨性、基础性。在语言传播中,主体的重复性还表现为,我们的语言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是在充分学习、吸收前人的理论成果和训练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现有语言传播的理论体系,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在一代又一代播音专业人员几十年的辛勤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辛总结、不懈探索、深刻反思之后的结果,虽然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实践来说,它是“灰色的”,但那毕竟是几代人汗水、智慧乃至生命的结晶。因此,“重复性实践和重复性思维形式,是人的活动的和思维必要的和积累性的基础。”①

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就像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个有用的软件,作为今后处理浩繁事务的工具,而我们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只有用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才能解决的问题上去。何乐而不为?为什么非要自惭形秽,甚至于弃之若敝履呢?抛开学术以外的别有用心、利益驱动以外,对主体的重复性的主体性的漠视也是导致语言传播人文精神阙失的深层根源之一。唇舌无力、气短声促、吐字含混、停连无节、轻重无数、明暗无着、刚柔无度、虚实无矩、削平波浪、一马平川,争取把稿子念顺就已经勉为其难了,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思去顾及更多?如果不以为耻,反以“贴近受众”的“新风格”自居为荣,就更危险,其危害就更大。而今天像这样的“主持”在语言传播实践中却似乎并不鲜见。于是就有理论家说,那种“僵硬呆板”、“冷冰冰”的“播音腔”的“政治宣传”当休矣!而取而代之的将是“完全平民视角的”、“亲切的”、“人际化传播的”,甚至“代表了社会民主趋势的”“说”才是“主持人发展”的“新方向”。若如此“主持”下去,若如此“理论创新”下去,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就很危险了!

语言传播主体重复性的主体性虽然很重要,但就像在上面的引文中阿格妮丝赫勒所讲的那样,其最终目的还是创造性的主体性。

在语言传播过程中主体的创造性表现为,其传播活动是有明确目的的。创作主体设身处地地进入到所传播的人、事、理、景、物、情当中,联系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把自己在创作依据中或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切地告诉受众,“以事醒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第140页,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创作主体的创造性还表现为,他要把自己的感性、知性、理性、情感、意志、理想全部“浸入”到创作依据中去。有稿的,要理清思路、调整心路,化人为己,使人言如己言,使人思如己思、使人情如己情;无稿的,要理顺脉络、组织材料、设想细节,力争做到胸有成竹、从容自如。

主体的创造性更表现为由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或者由内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我们称之为“音声化”过程。有稿件依据的,要“锦上添花”,不但能言人所欲言之理、之情,而且能言人所欲言而未能言之理、之情;没有稿件依据的,要“出口成章”、思路清晰、状态自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此基础上尽量能做到讲究韵律、语言精当,庄重大气、能有回味。

主体的创造性最后还表现为成果显现。前后一致,全神贯注,善始善终,有声语言,达于受众,那信息、那知识、那道理、那情感,供人分享。

在语言传播主体的创造过程中,其人文精神也同时得到建构。那真诚与真挚在主体全身心的投入中自然流露;那关注、关心、关怀在以己心贴人心、通人心的心路历程中显现;那美就在创造中不期而至,因为美的创造就是艺术的灵魂,追求艺术的核心就是追求创造;那新鲜与跃动就随创造而生、伴创造而舞;那雅的趣味则因主体文化底蕴的全力支撑而水涨船高;那精心之作必然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创造性的主体性,乃语言传播人文精神躯体之神经中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