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的概念空间

“起”的概念空间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起”的概念空间第一章对普通话“起”语法化过程的阐释与图示,为普通话“起”绘制了语义图。此外,汉语语法学界对普通话“起”的语法化模式已有较充分的研究。(图二)图二显示的“起”概念空间只是基于普通话和部分方言建立的,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譬如“起”的“比较标记”,由于使用这一用法的相关方言区域不广,并未在图二的概念空间里有所体现。

第二节 “起”的概念空间

第一章对普通话“起”语法化过程的阐释与图示,为普通话“起”绘制了语义图。又由于普通话相关的历时语料丰富、证据确凿,语义图里明确标明了语义演变方向、语法化路径。如图一所示。

img4

(图一)

各地方言里的“起”基本上都能作为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和起始义状态补语等。也就是说,普通话“起”的语义图在各地方言里都有投射。因此,我们可以在普通话“起”语义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构建以汉语方言为本的“起”的语义图。

第二章对各地方言“起”句法、语义的详细分析,可获得初步判断,并作出如下的研究设想:

1.我们对各地方言“起”拥有语法功能数量的考察与关注,主要集中在有别于普通话的那七类语法功能。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等用法不重点考察,只是在绘制每个方言点“起”的语义图时提及。

此外,汉语语法学界对普通话“起”的语法化模式已有较充分的研究。本书也不再讨论这一语义链。

2.西南官话里的成都话、湘语里的长沙话、东莞粤语以及吴语里的温州话等方言里,“起”具有足够丰富的多义现象。而且关于它们的多功能模式,相关描述与分析也较多,材料相对充分。

我们可以先根据普通话与上述方言里“起”的各类语义功能,对其多功能模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与罗列。

下页的表一为相关方言里“起”的多功能模式

(“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等与普通话相同的语义功能未列入)

(表一)

img5

根据表一显示的各地方言“起”的多功能模式,并参照普通话的语义图,初步建立如下的概念空间(conceptual space):[1](见图二)

下文重点考察图二“概念空间”里“结果补语”后的那块区域,论证它们的语义关联路径和语义演变方向。

img6

(图二)

图二显示的“起”概念空间只是基于普通话和部分方言建立的,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譬如“起”的“比较标记”,由于使用这一用法的相关方言区域不广,并未在图二的概念空间里有所体现。不过在下文,分析、描绘具体、单个方言点时会依据填入、扩充至语义图,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类语言在编码层面的一些共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