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隐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隐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当前隐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分别是典型的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隐喻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大部分的隐喻研究采用的是内省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需要的隐喻实例,缺乏真实语料且覆盖面窄。随着人们对隐喻复杂性的了解越来越深,只在某一背景学科中进行隐喻研究已经很难取得进一步突破。

第三节 当前隐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亚里士多德到莱柯夫和约翰逊,隐喻研究者探讨的是隐喻形式所带来的意义的转用,他们不断探索隐喻的认知功能,其研究对象经历了一个从“词语隐喻”到“句子隐喻”再到“概念隐喻”的发展过程;而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与众不同,致力于挖掘隐喻意义所涉及的语言表现形式的转用,其研究对象是“语法隐喻”,即隐喻意义所涉及的词类或句法结构的变化。各隐喻理论流派在一定程度上都承认隐喻的构式特征,即隐喻可分为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是典型的“形义配对体”。这样,从构式角度看,各隐喻理论流派并不是割裂的,整个隐喻研究的发展进程可以看成一个渐进式的连续体,当前隐喻研究中的两大主流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分别处在连续体的两端,中间是其他隐喻理论流派,见图2。

img3

图2 隐喻理论流派连续体

具体来说,从亚里士多德传统隐喻理论到语法隐喻理论,该隐喻研究连续体发生了四个转变:(1)研究对象的转变。亚里士多德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的隐喻理论探讨的是“词语隐喻”,将隐喻视为一种词语,尤其是名词的转用;互动隐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句子隐喻”,把隐喻看成是句子中两部分(“本体”和“喻源”,或“聚焦”和“义框”)的互动;概念隐喻理论严格区分隐喻和隐喻表达,其研究对象是概念隐喻,即隐喻表达所涉及的概念域之间的映射;语法隐喻理论关注的是语法隐喻,即隐喻意义所涉及的词类或句法形式的转用,这种转用有别于前面四类隐喻理论流派中的“词汇隐喻”(lexical metaphor);(2)隐喻产生机制的转变。亚里士多德传统的隐喻理论强调事物之间相似性的重要,认为隐喻的产生机制是事物之间的比较或替代;浪漫主义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并不局限于相似性;互动隐喻理论则强调隐喻的产生机制是不同事物放在一起所产生的“张力”,这种张力会使句子中的主要主语“投射”到辅助主语语义系统上,从而产生隐喻;概念隐喻理论主张隐喻的产生是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结果;而语法隐喻理论则指出,隐喻是源于句子的“内部冲突”,这是一种“语义交叉”(junction of category meanings)(Halliday 2009:116);(3)隐喻主要功能的转变。亚里士多德传统的隐喻理论强调隐喻主要用于“装饰”语言;浪漫主义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表达“想象”的主要方式,它能帮助我们重新建构世界的认识;互动隐喻理论强调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概念隐喻理论主张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而在语法隐喻理论中,隐喻是词汇语法潜势中的一种选择,是语言识解外部经验的间接方式,体现了语言的“互补性”;(4)背景学科的转变。从亚里士多德到韩礼德,隐喻研究的背景学科经历从修辞学到诗学,再到语义学,到认识心理学,最后到功能语言学的转变。

作为当前隐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分别是典型的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隐喻研究。当前隐喻研究在这两大主流隐喻理论流派的影响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式层面和意义层面的隐喻研究脱节,两者难以兼顾。当前,大部分隐喻研究或多或少都受到概念隐喻理论或语法隐喻理论的影响,偏重隐喻中的意义层面或形式层面研究,不能两者兼顾。幸运的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如Goatly 1997;Cameron 2003;Know les & Moon 2006)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开始尝试将隐喻中的意义研究和形式研究结合起来,探索新的隐喻研究途径。作为语言符号的隐喻,其意义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脱离隐喻形式讨论隐喻意义或不顾隐喻意义探讨隐喻形式,两者必须得到相同重视,“隐喻研究必须在语言和认知中同时进行,我们需要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进行隐喻理论研究和分析”(Cameron 2003:2)。

其次,语言单位和隐喻单位混淆不清。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出现在各个语言单位中,包括词素、词、短语/词组、句子等,甚至语篇(Indurkhya 1992;Goatly 1997;Know les & Moon 2006)。换言之,隐喻并不局限于某一种语言单位,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隐喻等同于词、短语或句子的特殊用法。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容易在隐喻定义和识别中以偏概全,难以把握隐喻本质。

最后,隐喻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隐喻实例的提取和背景学科的选择。总体来说,目前大部分的隐喻研究采用的是内省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需要的隐喻实例,缺乏真实语料且覆盖面窄。在背景学科的选择上,隐喻研究从最早的修辞学研究发展到诗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随着人们对隐喻复杂性的了解越来越深,只在某一背景学科中进行隐喻研究已经很难取得进一步突破。戴格楠(Deignan 2010)指出,现代隐喻研究不能完全依赖某一种隐喻理论,我们应当结合其他学科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隐喻研究和分析方法。在这方面一些隐喻研究者已经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如Goatly 1997;Cameron 2003,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