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结汉译英翻译技巧

总结汉译英翻译技巧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 翻译的标准“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靶,衍生出“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用来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翻译标准的提出者是严复,他的“信、达、雅”标准最有影响力,不过至今仍有争议。对等与忠实的翻译标准,不仅是宗教、文学翻译的基本要求,也逐渐变成了所有翻译类型的基本规范。

1.2 翻译的标准

“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靶,衍生出“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用来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用来判定翻译质量好坏的根据,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界对于翻译的标准尚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论。

1.2.1 翻译标准的演变

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或翻译实践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对翻译制定过一些标准。东汉佛经翻译家支谦提出“因循本旨,不加文饰”、“案本而传”、“实宜径达”,此可谓我国最早的翻译标准。唐代的玄奘提出“求真”和“喻俗”的翻译标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翻译标准的提出者是严复,他的“信、达、雅”标准最有影响力,不过至今仍有争议。

例1.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by Thomas Henry Huxley)

译文1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列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严复 译)

译文2 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当凯撒到达不列颠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屋子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是一种所谓“自然状态”。(科学出版社,1971 白话译本)

译文3 从我写作的这间小屋,向窗外望去,整片原野尽可一览无遗。遥想两千年前,凯撒大帝的铮铮铁骑,还未征服不列颠之南时,这里尚处于天造草昧的“原始状态”。(顾忆青 译)

比较上述三个译文,我们可以发现,严复用典雅的文言文,再现出那位英国生物学家坐在英格兰南部居所临窗的一段思绪。“达”与“雅”皆备,至于“信”,则与今天人们理解的“忠实”还是不同,故严复称自己的翻译为“译述”。

严复以后,又有许多文学家、翻译家提出自己的关于翻译标准的观点,如鲁迅的“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面力求其易解,二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瞿秋白的信、顺说;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傅雷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朱生豪的“保持原作之神韵”;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的文字,既不能因语言文化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的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得‘化境’”。

例2.Everything is the same, but you are not here, and I still am. In separation the one who goes away suffers less than the one who stays behind.

译文 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也。(钱钟书 译)

钱钟书译英国诗人拜伦写给情人的一封信,走笔典雅,用典浑然天成,丝毫不露翻译之痕,完美地实践了他提出的翻译的“化境”。

罗新璋将这些以翻译标准为核心的理论概括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认为它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随着对语言认识的加深,对翻译性质与功能理解的变化,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翻译标准。奈达认为判断译作是否翻译得正确,必须以译文的服务对象为衡量标准,“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自奈达提出“动态对等”、“形式对应”后,对等的翻译观念也就引发了无数的争议。莱斯(Katharina Reiss)提出应根据翻译文本的类型来确定翻译内容与形式,依据译文是否在一定的翻译情境下实现了它的功能来判断译文的优劣。辜正坤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他认为具体的翻译标准应该而且必然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

由此看来,并不存在一条定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问题的翻译标准,翻译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翻译标准的演变,也反映出人类对翻译认识的加深。

1.2.2 不同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从不同的视角,人们对翻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翻译标准。翻译标准随翻译对象、操作方式、服务对象、翻译动机、翻译的功能等的变化,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翻译标准。

以宗教文本、文学经典为翻译对象,原文神圣不可侵犯,翻译的好坏自然也以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原文来判断,这就形成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对等、忠实等最基本的翻译标准。对等与忠实的翻译标准,不仅是宗教、文学翻译的基本要求,也逐渐变成了所有翻译类型的基本规范。

例3.You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loses its saltiness, how can it be made salty again?

译文 你们是世上的盐,但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原文中的“the salt of the earth”指的是“最优秀的人”。作为宗教典籍的翻译,原文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决定了译文只能以最接近原文作为翻译标准。假若按照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这句可以译为“你们就是世上的英才!倘若英才失去了个性,哪能成其为英才呢?”因此,每次新的《圣经》翻译总会引起上帝的话是否被忠实翻译的辩论。

翻译是为那些无法理解原文的读者而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这就要考虑译文的读者对象,他们既不能,也不想去了解原文到底是什么样的,译文就是他们的原文。这就形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流畅与透明(读起来就像是用目标语言创作的一样)就成为了译文读者判断翻译好坏的依据。

例4.Psychologically there are two dangers to be guarded against in old age. One of these is undue absorption in the past. It does not do to live in memories, in regrets for the good old days, or in sadness about friends who are dead. One’s thoughts must be directed to the future, and to things about which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done.

译文 从心理方面来说,到了老年,有两种危险倾向需要注意防止。一是过分地怀念过去。老想着过去,总觉得过去怎么好怎么好,或者总是为已故的朋友而忧伤,这是不妥的。一个人应当考虑未来,考虑一些可以有所作为的事情。

译文读起来没有生硬牵强的痕迹,似乎就是用中文写成。当然这种透明流畅的翻译也引发了种种争议。

人类总是因为有了某种需要才从事翻译活动,翻译也就变成了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这种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自然也就成为了判断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形成了以译文功能为中心的翻译标准。

例5.The younge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the Teton Range is a spectacular sight Enhanced by glacier deep canyons, snowfields, and lakes, the range shoots up suddenly, with no foothills around it.

译文1 落基山脉中最年轻的特顿山脉景色壮观,在冰川、深谷、雪地、湖泊的衬托下,它突兀而起,四周悬崖峭壁。

译文2 虽为落基山脉中的小字辈,特顿山却器宇不凡,它拔地而起,绝壁凌空,冰川映雪地,高峡出平湖,景色蔚为壮观。

译文2 充分发挥了译语优势,运用四字句和平行对偶结构,精确地表现和渲染语言的意境和氛围,注重旅游宣传资料的移情和交感功能。

当今的翻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专业服务,一般是应客户的要求,并有一定的报酬,目的是让不掌握源语的人了解文本信息内容。客户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客户的满意度成为判断翻译服务好坏的标准,这就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翻译服务标准。

1.2.3 翻译服务的标准

翻译作为一种有偿的语言服务,为规范翻译行业的行为,提高翻译服务质量,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中国、美国、欧盟等相继制定出翻译行业的服务标准。

2003年,中国公布了翻译服务的国家标准《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GB/T 19363.1—2003),2005年颁布《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B/T 19682—2005)。其中规定,“译稿应完整,其内容和术语应当基本准确”,“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通顺”,以翻译服务的最终产品质量为依据来判断翻译服务是否合格,译文质量按照“译文综合差错率一般不超过1.5‰”为标准来进行量化计算。

2006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欧洲统一的翻译服务标准《翻译服务—服务要求》(EN 15038:2006)。EN15038把翻译服务标准与翻译质量标准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作为一个质量过程标准,要求翻译服务方要有合格的翻译人员(如译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严格执行并监管翻译服务流程,这就可以确保翻译产品的质量,也能保证它符合客户的需要。它以过程和管理为主导方向,不强调译文本身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要求,也就避免了为翻译质量本身下定义。

2006年,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公布了《翻译质量保证标准指南》(ASTM F2575-06)。它要求“每一个翻译项目中,买方与翻译服务方应该预先对将要执行的项目制定一套规范,并达成协议”,“翻译质量不是指任何一个原文只有一个正确的、高质量的译文,质量指的是译作满足了供需双方所达成的规范的程度。”该标准并不提供具体的质量要求准则,因为翻译的质量要求太具有个性化,不同的客户、题材、用途、目标受众的翻译文档,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质量要求。

2012年,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翻译项目—通用指南》(ISO/TS 11669:2012)提出,“合格的翻译项目与合格的翻译产品是源自于制定并执行合适的项目规范”,“原文与译文对应的性质随项目的需求而变,它由项目规范来决定”。

从这些翻译服务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服务的质量都是根据目标内容符合预先确定的规范的程度来判断。把翻译看作一种服务,它就应该接受服务行业的规范,以服务行业的社会评价标准来要求翻译服务方,把服务双方所达成的协议看作约定双方的合同,这就大大简化了翻译纠纷的解决机制,就避免了不同的人对翻译质量的个人意见,避开了在理论上讨论数千年依然没有结论的翻译标准问题。

1.2.4 翻译教学中的标准

翻译教学,既可以通过翻译来获得或检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培养翻译初学者的翻译方法和技能,提升他们利用翻译进行信息传递或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忠实与通顺是翻译教学所需遵循的基本准则。忠实指的是完整而准确地把原文中的信息传达出来,不能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通俗易懂,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表达习惯与文化上的差异,翻译很难做到绝对的忠实,而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并非所有的差异都被视为翻译错误或不忠实。所以,翻译中的忠实只能是最大限度地忠实,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

翻译中的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不同类型的文体,所强调的信息的方式不同,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式、节奏、语调等本身就传递着某种信息,也应该在翻译过程中把它体现出来;对于科技类文本而言,语言形式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就不那么重要,译者应该最大限度地把原文中的语义信息传递出来。

翻译中的通顺,指的是译文的遣词造句符合目标语的普遍使用习惯,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没有翻译腔。如果所翻译的内容涉及某个专业领域,译文应该遵循该专业领域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使用的术语。如果无法确定读者的对象,译文中尽可能避免使用时髦的语言或网络用语。

忠实与通顺出现矛盾时,恰恰也是体现译者翻译水准的时候,需要译者进行协调而最终达成一致。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统一体,不能仅仅为了忠实而让读者读不懂译文,也不能为了减轻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改动原文所提供的信息。特定情况下,忠实与通顺难以协调,如影视字幕的翻译,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将口语转换为书面语言的过程中不得不对原有信息加以浓缩、抽取、删减,通顺原则优先于忠实原则;用作法庭证据材料的翻译,则要求必须完整准确、一字不差地转换原文信息,不得修饰和省略源语信息,不得更改源语的语体和语域,忠实原则优先于通顺原则。

例6.We can turn to the member of the Genera Post Office who by composing the notice—“Postal officials are neither bound to give change nor authorized to demand it” used thirteen words hardly less efficiently to warn of what must have often been a difficult situation.

译文 我们来看一则通知,这则通知是邮政总局的职员写的——“邮政职员的工作不是给顾客找零钱也不是四处搜罗零钱”。通知只用了寥寥十几个字就把邮局经常出现的窘境警示了出来。

如果把英文原文中的thirteen words精确地直译为“十三个字”,读者会明显觉察到原文与译文之间字数的不对等,而且句子的焦点并不在于所用词的具体数目上。译者采取通顺优先的原则,将其处理为“寥寥十几个字”,让读者觉得自然,原文的意图也能表现无遗。

例7.She liked to be with him better than with others.

译文1 她喜欢和他在一起,胜过和别人在一起。

译文2 她最喜欢和他在一起。

译文1 保留了原文的句子结构,不符合汉语惯常的表达,显得不太通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