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衔接与翻译

衔接与翻译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1.3 衔接与翻译话语结构是作者表达话语意义的脉络和骨架。了解英汉语言话语结构的异同是更好地理解话语意义的前提,是做好翻译的关键。该话语中的and,while和and的衔接功能在于它们延伸了话语的意义,有效地将前后话语连接起来。译文6较为正式和中性,译文7则较活泼但略带贬义。有一点必须说明:上述7个译文无所谓对错、优劣之分,具体选用那种翻译方法视实际情况而定。

4.1.3 衔接与翻译

话语结构是作者表达话语意义的脉络和骨架。了解英汉语言话语结构的异同是更好地理解话语意义的前提,是做好翻译的关键。

(1)英汉篇章结构上的相同点

英汉两种语言在话语结构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首先,它们在话语呈现的形式方面十分灵活,不论是长句还是短句,在交际中它们都具备表达完整意义的功能;其次,话语的意义与功能按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表达;最后,英汉话语都要求内容的一致、意义的连贯和结构的衔接。一般说来,连贯的话语必须是由句子、句群、段落等紧密地、有效地联系起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其前提之一是它们必须是衔接的。表达这种衔接功能的词可用来表示时间、空间、因果、推论、转折、对比、照应。话语的衔接也可以通过利用重复、回环、平行结构等修辞手法来实现,还可以利用词的搭配和语义联想来实现,具体可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

【例33】The new man-made fibres are more hardwearing than natural fibres and greatly reduce mending,while good ready-made clothes are cheap and plentiful.

【译文】新的人造纤维比天然纤维耐磨,因此能大大减少修补工作,而且做好的衣服价廉物美,数量也多。

【分析】该话语中的and,while和and的衔接功能在于它们延伸了话语的意义,有效地将前后话语连接起来。在翻译时要根据意义的连贯来选择用词和断句,译者分别将它们译为“因此”、“而且”、“也”,表达了原文意图表达的意义。

【例3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译文1】One who stays near vermilion gets stained red,and one who stays near ink gets stained black.

【译文2】One takes on the color of one's company.

【译文3】When you touch black,you become black,when you touch red,you become red.

【译文4】One takes the behavior of one's company.(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朋友的影响。)

【译文5】Watch the company you keep!(小心交朋友!)

【译文6】One takes on the attributes of one's associates.(attribute作复数时指品质、特性;associates指朋友、同事)

【译文7】One who lies with dogs will ride with fleas.(和狗躺在一起的人身上会爬满虱子。)

【分析】例34的7个译文中,译文1至3采用了很直白的译法,令不具备汉语文化背景者难以理解;译文4和译文5又偏重意义的表达,而缺乏原文的神韵;译文6和译文7则采用了意译,套用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把原文的意义和功能按目的语类似的形式来表达,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译文6较为正式和中性,译文7则较活泼但略带贬义。有一点必须说明:上述7个译文无所谓对错、优劣之分,具体选用那种翻译方法视实际情况而定。

【例35】To me he looked to be sixty or seventy and excessively prim.He wore primly severe eyeglasses,his wavy hair primly cut and primly combed.He wore prim suits with neckties set primly against the collar buttons of his white shirts.He had a primly pointed jaw,a primly straight nose,and a prim manner of speaking that was so correct,so gentlemanly,that he seemed a comic antique.(Russell Baker:Writing for Myself)

【译文】我看他有六七十岁了,古板之极。他戴着古板的毫无装饰的眼镜,微微卷曲的头发剪得笔齐,梳得纹丝不乱。他身穿古板的套装,白衬衣领扣外的领带打得一丝不苟。他长着古板的尖下巴,古板的直鼻梁,说起话来一本正经,字斟句酌,彬彬有礼,活脱脱的一个滑稽的老古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

【分析】例35中,话语的衔接手段有简单重复和曲折重复。简单重复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别使用primly(6次)和prim(3次);曲折重复则是通过交替重复primly和prim来实现的。这些重复所具有的“夸张、强调”的修辞功能远胜于其话语的衔接功能。此话语中不管是简单重复还是曲折重复,其主线只有一个:突出此话语中人物的“古板、正统”的个性。因此,就词汇重复本身而言,说话人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或极端高兴或极端悲愤或因无理而一时语塞,都一一地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该话语的主题以及作者的观点也就比较容易被推断出来。

【例3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译文】I left home young.I return old;Speaking as then,but with hair grown thin.

【分析】此例原文中的“少小”与“老大”、“离家”与“回”在目的语中分别转换成young和old,left home和return。目的语中的这些反义词同样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准确地表达了原作者感慨的心情。

(2)英汉篇章结构上的不同点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其各自语言文化渊源不同,语言使用者(即说话人/作者)在构建话语时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话语的谋篇布局方面自然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A.形合与意合

英语话语在形式上是连贯的,因为英语中的句与句之间有严格的层次和密切的逻辑关系。然而,汉语话语中的连贯衔接取决于作者的主观认识,它没有固定的模式。

英汉两种话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操这两种语言的人具有不同思维方式。汉语倾向于强调感觉而英语则着重于形式。在话语写作上,汉语作者通常依赖于其视觉思维和灵感来组织话语。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注重意合的语言。其特点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其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灵活多变;没有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等;名词和动词等都没有形态变化;代词的使用远没有英语那么频繁;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隐含在字里行间(连淑能,1993:54)。此外,汉语的语序、词语本身、词汇接应、结构平行、重叠形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推理、约定俗成的紧缩句以及历经千锤百炼、言简意赅的四字成语等也是实现汉语意合的主要手段。

英语在谋篇布局方面与汉语有较大的不同,它强调句子构成部分的功能和层次。尽管汉语和英语组织话语的方式不同,但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这些话语都是连贯的。

【例37】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茅盾:《白杨礼赞》)

【译文】White poplars are no ordinary trees.But these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China are as much ignored as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However,like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they are bursting with vitality and capable of surviving any hardship or oppression.(张培基 译)

【分析】例37是一个典型的汉语话语。整个话语采用的是一种松散的结构,但它是形散而神不散。英译时,巧妙地使用英语的话语组织方式,一方面可以取得功能上的对等,另一方面又不会失去原文的风貌,如译文中的ordinary和common这一对近义词的使用既避免了重复,又起到了衔接的作用;第一句的trees在第二句中再一次使用,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分别加入了but,however来表达句与句之间的转折关系,使其逻辑关系明了、意义连贯;第三句中的they回指前面的white poplars,形成了话语中的照应关系。

B.显性与隐性

英语语法呈显性,因其语言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变化形式如人称、时态等;汉语语法呈隐性,因其表达上富有弹性,话语的意义更多取决于语言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非语法。

汉语的隐性主要是通过省略来实现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甚至不考虑逻辑。汉语中常见的现象是主语的省略,省略谓语的现象较少。英语中的省略大多通过形态或形式上的变化得以体现。它可以借助时态标记或情态标记以及极性等语法手段将适宜动词省略。英语的形式或形态标记是省略现象的重要语法手段。

【例38】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张爱玲《色戒》)

【译文】She must have hated him at the end.But real men have to be ruthless.She wouldn't have loved him if he'd been the sentimental type.(Julia Lovell 译)

【分析】此篇汉语中两次省略了主语,在译成英语时借助了时态标记,并适当补充了主语来表达原话语意图表达的意义,这种主语的增补就是一种人称代词的指称照应。

【例39】我们在中国学习的时候,一点儿都没有时间玩儿,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有时候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

【译文】When we were attending school in China,we did not have any time playing.Every day,we studied,then studied.Sometimes we didn't even have enough time to sleep.

【分析】同样,该源语话语中省略的主语在翻译成英语时都必须补上,这样才符合目的语的习惯。

英语词汇有曲折变化的形式。英语名词性替代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动词性替代词有时态形式的变化。汉语中替代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汉语通常用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达到话语的衔接。英语话语中的照应多用于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而汉语则使用零指代和名词的重复。

【例40】如果有来生,我会少说多听;如果有来生,我会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即使地毯脏了,沙发褪色了;如果有来生,我会听祖父唠叨他的青年时代……

【译文】If I had my life to live over…I would have talked less and listened more.I would have invited friends over to dinner even if the carpet was stained and the sofa faded.I would have taken the time to listen to my grandfather ramble about his youth.

【分析】例40的原文话语中通过三次重复“如果有来生”把不同内容的句子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话语。英译时,若也采用重复If I had my life to live over的办法,整个话语就会显得冗余。因此,通过重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I,一方面可以避免结构上的不协调,另一方面又可以达到衔接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