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词的活用与兼类

名词的活用与兼类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名词的活用与兼类一、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该名词的动词性用法只是临时的,并没有固定为动词词义。名词作叙述句的谓语,活用为动词。单音节词活用为动词能力要优于双音节动词。《世》中仅见此1例为专名活用,可见专有名词基本没有活用能力。(四)普通名词活用为名量词《世》的名词活用为量词的有9个,都是普通名词。

第八节 名词的活用与兼类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该名词的动词性用法只是临时的,并没有固定为动词词义。名词用作动词有深刻的心理基础,二者意义间的联系是有迹可寻的。一般来说,越是能激起人们对某些特定动作行为联想的名词,其有关的动作性越是容易得到语言社会的认可,从而越容易活用为动词。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同于英语等西方语言。“英语的名词一旦‘活用’为动词之后,就自然穿上了动词的‘制服’,按照动词的一套形式上的要求行事,我们很自然把它当作了正式的动词看待。古汉语的情况不同,一个名词转化为动词之后,书面上仍旧用同一个汉字表示,似乎这个词突然取得了新的意义和功能。”[28]

(一)《世》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世》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共有35个。其活用条件有如下7种。

(1)名词作叙述句的谓语,活用为动词。如:

庾从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强饭极欢;(尤10)

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轻11)

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29],不与交言。(文36)

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言75)

“河汉”此处临时用为动词义,《汉大》:“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2)名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如: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德24)

“席”用为动词,以苫为席,《辞典》:“睡卧于草席之上(以尽居丧之礼)。”

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赏117)

“仪刑”用为动词,作表率模范。

再如:

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方11)

或口如含胶饴,或头如巾齑杵。(排7)

国宝主簿夜函白事。(纰8)

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贤23)

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方20)

(3)名词与“所”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如:

遇见一道人,问所签,便释然。(文59)

(4)名词用于助动词之后,活用为动词。如:

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言16)

(5)名词后有连词“而、以”引导的谓词性成分。如:

赵王伦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方19)

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赏29)

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何可言!(伤18)

(6)用于名词转指标志“者”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政4)

与卿约法三章:谈者死,文笔者刑,商略抵罪。(排48)

“罪”在“者”前活用为“获罪”;“文笔”活用为“写诗作文”。

(7)用于动词或动词短语前,又不是作主语或状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方30)

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仇2)

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答。(文33)

以上名词用为动词包括名词意动用法在内。如“土木形骸”中“土木”是意动用法,即“刘伶把形骸当作土木”,不局限于主观上的看法,还含有处置义、行动义,造成某种事实。

在《世》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的35个词中,单音节的为22个(饭、田、阬、鞅、罪、鞦、巾、签、帏、脉、卿、绳、苗、函、板、蜡、诏、则、范、版、爵、席),双音节的为13个(滓秽、丽服、暴疾、端委、仪刑、河汉、游辞、山陵、胼胝、领域、土木、丘墟、文笔)。单音节词活用为动词能力要优于双音节动词。在以上的35个活用为动词的普通名词中,全是无生名词。可见,无生名词活用的能力要大于有生名词,这是因为有生名词的典型性更强,是名词的核心成员,其语义更为稳定,不易游移变化。在活用的名词中,只有5个是抽象名词,其余都是具体的事物名词。《世》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能力要大于抽象名词,这与张伯江对现代汉语名词活用考察的“抽象名词活用的最为多见”结果不同,而与《吕氏春秋》名词活用情况相近,反映了古今汉语的差异。[30]

(二)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世》有6个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内 外

“内”、“外”活用为动词后带宾语各1例,分别为“亲近”、“疏远”义。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言7)

东 西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文1)桓荆州有意殊异,必与晋陵俱西矣。(简8)

“东”、“西”活用为动词,作叙述句的谓语,受副词修饰,为“东行”、“西行”义,《世》中用例分别为1例和2例。

先 后

宣武不得已而先之。(言56)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赏80)

“先”后带宾语“之”,活用为动词,1例;“后”用于“所”后,活用为动词,为“落在后面”义,1例。

(三)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世》的专有名词中只有1个活用为动词:

谢景重诣太傅,时宾客满中,初不交言,直仰视云:“王乃复西戎其屋。”(排58)

“西戎”是我国古代对西北戎族的总称。该句语本《诗经·秦风·小戎》序及其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版屋,乱我心曲”,隐含着使人心烦意乱之义。可译为:“使自己的屋舍如西戎所居之屋。”专有名词“活用”作动词时,必须对其背景知识有所了解才能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世》中仅见此1例为专名活用,可见专有名词基本没有活用能力。因为专有名词是最典型的名词,典型成员在功能上比非典型成员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是通过其“无指意义”实现的,其意不在于指示具体的单个事物,而是“表示一种性质、态度或身份”,即“说话人仅使用内涵义,而不顾及外延”[31]。此时它已经游离了原先所指的那个民族,而仅指和“西戎”有关的某种事件。

(四)普通名词活用为名量词

《世》的名词活用为量词的有9个,都是普通名词。如:

斗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简2)

碗 江不应,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方63)

船 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方52)

车 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俭1)

觞 僧弥举酒劝谢云:“奉使君一觞。”(雅38)

杯 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雅40)

口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捷2)

坩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img17饷母。(贤20)

笼俄见一人持半小笼生鱼,径来造船,云:“有鱼欲寄作脍。”(任38)

活用为量词的名词都是具体的事物名词,它与所度量的事物是一种临时搭配而非约定俗成的关系。以上活用为量词的名词义项都指“容器”,语义上具有“可容性”的特点。从认知上看,能够起容纳作用的容器比只能起被附着作用的平面空间感强,在视觉上具有显著度,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更能表现量。因此具有“可容性”特征的名词比其他名词易于作临时名量词。[32]

名词活用为他类词后,其语义随之发生转指。《世》中涉及活用的名词有51个,约占名词总量的1.27%。名词活用为动词则由指称事物转而指称与该事物有关的动作;活用为量词则由指称事物转指衡量该事物的度量单位。从以上统计看,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有35个词,活用为量词的有9个,发生活用的普通名词约为其总量(2069个)的2.1%。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6个,占其总量(34个)的17.6%。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仅1例,在其总数(1789个)中的比例可忽略。时间名词没有出现活用现象。可见,《世》中方位名词的活用度要大于其他类名词。

二、名词的兼类

《世》中,名词与他类词兼类是指某个语法成分既符合名词的功能标准,又符合他类词的功能标准,而且它们之间有明显的意义引申联系。我们之所以不说“名词兼动词”或“名词兼形容词”而采用“名词、动词兼类”或“名词、形容词兼类”的说法,是因为兼类现象就其性质来说是历时演变的共时表现,在某一个共时的时间断面上,名词与其他词性及用法都是常用的。我们考察名词兼类时,并不只局限于那些名词义产生早而其他类词义由名词义引申出来的词,如“背、枕、节、锄、杯”等,我们也考察那些动词义在先而名词义在后的词,如“顿、树、听、通”等。事实上,有些词从历时的角度不易判断名词义与其他义哪个在前,如“忧、刑、梦、坐”等。

此处我们讨论的兼类只限于实词间的,同一文字或语音形式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我们则视为两个词,不具有同一性。我们把兼类限于实词范围之内,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间,因为“虚实相兼的说法总嫌生硬”[33]。这些虚词由实词虚化而来,意义间有密切联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虚化过程,此时虚词义不仅已经独立为一个义项,而且在句中主要表语法意义。如《世》中“手”、“亲”、“身”都是多义词,既有实词义,也有虚词义。如:

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尤14)

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方37)

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简14)

“手”除了名词义外,但还有副词“亲自”义,我们不把“手”当作名词、副词兼类,而看作同形词,没有同一性。“亲”是名词、动词兼类词,另外还有副词义“亲自”的用法,这里视为两个词。同样,“身”,也有副词“亲自”义,我们当成名词、代词兼类,不作为名词、代词、副词兼类。

《世》名词与其他实词兼类有如下6类,如表2-3所示(具体名词见文末“附表”):

表2-3 《世》名词兼类情况

img18

《世》中,名词涉及兼类的词共有172个,约占名词总量(3993)的4.31%。其中名词、动词兼类最为常见,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兼类。二者占名词总量的3.6%。以上与他类词相兼类的名词中,复音词只有10个,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词。因为复音词此期大量涌现,意义要比单音词确定,没有引申出更多新的意义,一词多义及一词多性的现象要比单音词少得多。而专有名词因其意义明确,更不易引申出其他常用义,所以没有出现兼类现象。《世》名词专指与非专指、单音节与复音节表现出明显的对立,这点与殷国光先生对《吕氏春秋》兼类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